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项目管理)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管理)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10
描述评价区域内居民区、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饮用水源保护区、取水口、生态敏感点(如生态保护区)等,明确环境敏感点名称、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规模和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点的筛选,除应关注现状环境敏感点之外,还应调查相关规划、法定图则,明确项目周边是否存在规划中的环境敏感点。
二.1
说明项目的基本情况,可参见如下内容填写: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性质:
道路等级:
道路长度:
项目投资:
…
二.2
说明路线走向并给出主要控制点的分布(主要控制点包括路线起点、终点和较重要的路线必经地点)。给出线路走向图,在图中应标明城镇、村落、山脉、河流等关注点以及隧道、桥梁等重点工程。
对于多方案比选的项目,应设立专节进行分析,介绍工程选线和工程设计中就不同方案所做的比选工作内容,说明推荐方案理由,以便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工程选线推荐方案的合理性。
第八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24
第九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25
9.1环境管理25
9.2环境监测25
9.2.1施工期环境监测25
9.2.2运行期环境监测25
9.3环境监理25
9.3.1环境监理目的与任务25
9.3.2环境监理范围25
9.3.3环境监理内容25
9.4环境保护验收26
第十章 公众参与28
10.1公众参与阶段与方式28
10.2公众参与结果统计与分析28
10.3公众意见采纳或不采纳的说明28
10.4公众意见调查结论28
第十一章 项目选线合理性分析29
11.1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29
11.2项目与城市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29
11.3项目与路网规划符合性分析29
11.4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29
第十二章 结论30
12.1项目建设概况30
报告书审核:××××(签字)
报告书审定:××××(签字)
主要编写人员
姓名
职称
环评工程师/
上岗证书号
工作内容
签名
用文字说明编写工作内容,如工程分析
(签字)
(签字)
(签字)
(签字)
(签字)
第一章 总论1
1.1任务由来1
1.2编制依据1
1.2.1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1
1.2.2技术导则及规范1
1.2.3项目相关资料1
表1.3-1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
编号
环境功能区名称
评价区域所属类别
1
是否在“基本生态控制线”内
2
是否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4
环境空气功能区
5
环境噪声功能区
6
基本农田保护区
7
自然保护区
8
风景名胜保护区
9
文物保护单位
10
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集水范围
11
…
一.4
评价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宜采用表格表示,明确标准出处以及具体的标准值。若废(污)水实行区域集中处理,须列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3.3工程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14
第四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
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
4.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
4.3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16
4.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
4.6空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7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8
5.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8
5.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8
5.3水土流失影响预测评价18
5.4景观影响评价19
5.5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9
5.5.1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9
5.5.2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19
5.6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9
5.6.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9
5.6.2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9
5.7空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20
二.8
说明工程工期,给出工程进度安排表。
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环境保护目标可参见表1.10-1填写,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沿线的环境特点,也可按环境属性进行分类描述。采用图示的方式明确各敏感点的分布,并附各环境敏感点的现场照片。
表1.10-1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段)以及保护目标一览表
属性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所在桩号
方位/高差(m)
道路形式
受体性质
二.3
主要技术指标应包括道路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路线长度、路基宽度、停车视距、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凸、凹)、最大纵坡、最短坡长、桥涵设计车辆荷载等,可参考表2.3-1填写。
表2.3-1 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
指标名称
技术标准
备注
1
道路等级
2
计算行车速度(km/h)
3
路基宽度(m)
4
中央分隔带宽度
1.3区域环境功能属性1
1.4评价标准2
1.5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以及评价因子筛选2
1.5.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2
1.5.2评价因子筛选2
1.6评价等级4
1.7评价范围4
1.8评价时段5
1.9评价重点5
1.10环境敏感点及环境保护目标5
1.1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7
第二章 工程概况8
2.1项目基本情况8
2.2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8
一.2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列出报告书所依据的国家、部门、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法律法规、政策。
技术导则及规范
列出项目所依据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技术导则、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法。
项目相关资料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意见以及技术审查意见等。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技术审查意见。
表1.5-1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工程
阶段
工程作用因素
工程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程度
水文
水质
水土保持
植被
动物
土地利用
声环境
空气
环境
景观
文物古迹
人群
健康
居住
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旅游开发
就业
机会
前期
占地
拆迁
施工期
土石方
路基路面
桥涵工程
隧道工程
材料运输
机械作业
施工营地
防护工程
营运期
车辆行驶
路面径流
收费站以及管理区
项目建设综合环境影响
图例:×——无影响;负面影响——轻微影响、○较大影响、●有重大影响、⊕可能;★——正面影响
表1.5-2评价因子一览表
评价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社会环境
一般包括社区发展、农村生计方式、居民生活质量、征迁安置、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文物古迹
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
生态环境
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
根据项目和环境特点选择
一.5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在工程和环境初步分析基础上,明确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定性分析建设项目对社会、经济、环境各要素可能产生的影响,可参见表1.5-1填写。
评价因子筛选
依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并结合区域环境功能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筛选确定评价因子。项目评价因子具体可参见表1.5-2填写。
(项目管理)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道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技术指引
国环评 证××××号
×字第××××号
××××××××××××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委 托 单 位:×××××××××××
编 制 单 位:×××××××××××
××××年×月
项 目 名 称:××××××××××××××项目
文 件 类 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 制单 位:×××××××××
法 人 代 表:×××(加盖法人印章或签字)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评价机构负责人:×××(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证书编号:×××பைடு நூலகம்×登记类别:××××)
施工期:弃土、弃渣、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运行期:生活垃圾
一.6
根据导则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专项和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说明确定依据和建设项目情况,并汇总成表,具体可参见表1.6-1。
表1.6-1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评价内容
工作等级
确定依据
建设项目情况
生态环境
声环境
水环境
空气环境
风险评价
一.7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并结合项目以及道路沿线的环境特点,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可参考表1.7-1填写。
5.7.1施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20
5.7.2运营期空气环境影响分析20
5.8固体废物影响评价20
5.8.1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20
5.8.2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评价20
第六章 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21
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22
7.1环境保护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22
7.2环境保护措施经济可行性分析22
2.3主要技术标准9
2.4建设内容9
2.5预测交通量9
2.6占地与拆迁10
2.7土石方平衡及取土场、弃土场10
2.8项目进度安排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