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4章——船舶振动的原因以及总振动
第4章——船舶振动的原因以及总振动
§4‐1 船体总振动的类型
一.似梁振动(纯船梁振动)
将船体作为一种特殊的梁(船体梁)来研究振动,当低阶(或低 频)时,其振动类似于梁的弯曲称为纯船梁振动或似梁形态。 按船体所受的激励方式的不同划分为: 1.自由振动(主要研究船体总振动模态(固有频率和振形)) 2.强迫振动(主要研究船体梁在各种不同激励作用下的响应及如何 减少和控制振动量级。
2.柴油机激振力
2.1.4多缸机的往复惯性力矩和离心惯性力矩
以三缸二冲程机为例,由于合力为零,为计算简便,计算合力矩时对任意点O
取矩,设O点与各缸中心线的距离为a,a+l,a+2l,则一阶往复惯性力矩为:
[ ] MQ1 = Q1 a cosα + (a + l) cos(α + 240o ) + (a + 2l) cos(α +120o )
2.柴油机激振力
柴油机激振力可按其频率分为低谐次和高谐次: 运动部件的惯性力形成的不平衡力和力矩——低谐次 气缸内气体爆发压力产生的侧推力和倾覆力矩——高谐次
2.柴油机激振力
2.1往复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
根据柴油机动力学原理,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可简化为如下图所示力学模型。
其质量分为两部分: 1.由活塞和连杆小端组成或由活塞件、活塞
F = Gω 2l ≤ (0.01 ~ 0.02)G
g
1.螺旋桨激振力
目前在螺旋桨加工时,都要进行静力平衡 校正,尽可能消除静力不平衡。 但船舶在运营过程中如在浅水区航行时 螺旋桨易受到冰块或者卵石撞击, 使桨叶打断、卷边等,或在湖区桨叶 易受水草缠附,使螺旋桨的静力平衡 受到破坏,引起船体剧烈的轴频振动。
船舶振动
Ship Vibration
船体振动的原因分析
简
周期激振力
化 为
输入
非周期激振力 输入
输出
输出
稳态强迫振动
衰减振动
在民用商船我们关注由周期激振力引起的稳态强迫振动 故要分析船舶振动的原因主要考虑在船舶上有哪些周期激振力?
船体振动的原因分析 周期激振力
螺
柴
船
旋
油
上
桨
机
一
激
(
些
振
主
其
力
机
他
)
∑ 一般有:
n
px = Fxi = 0
i =1
n
∑ py = Fyi = 0 i =1
n
∑ M x = − ai Fyi i =1
n
∑ M y = ai Fxi i =1
同理,运动部件如连杆及曲柄组件对Z轴有转动惯性,从而可求出对Z轴动量 矩,由动量矩定理得:
∑ M z
n
=−
i =1
dJ i dt
= ω 2R(c1 sin ωt − c3 sin 3ωt + c5 sin 5ωt +L)
[ ] MQ2 = Q2 a cos 2α + (a + l) cos 2(α + 240o ) + (a + 2l) cos 2(α +120o )
( ) = - 3Q2l cos 2α − 30o
一阶离心惯性力矩为:
[ ] MQrV = Qr a cosα + (a + l) cos(α + 240o ) + (a + 2l) cos(α +120o )
1.螺旋桨激振力
表面力:螺旋桨回转时作用在它附近的船体表面上的变动水压力, 称为脉动压力。它是沿船体表面进行积分得到的,故称表面力。
其产生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释: 一、螺旋桨在水中工作时,由于叶面和叶背的压力差在叶稍处形成, 螺旋涡系,使螺旋桨在水中工作时,由于压力呈周期性变化,位于 压力场内的尾部底板及舵叶等其他结构便受到周期性脉动压力的作 用。
x(t) ≈ R(1− cosωt) + R λ(1- cos2ωt)
4
对于一般中、低速柴油机,略去高阶项的误 差不大于0.1%,对高速柴油机不大于0.3%
活塞往复运动的加速度和惯性力:
&x&(t) = Rω2 (cosωt + λ cos 2ωt) Q = −M1Rω2 (cosωt + λ cos 2ωt)
⎡ = Q1l ⎢
⎣
3 sinα
2
−
3 2
cosα
⎤ ⎥ ⎦
对一阶往复惯性力矩微分,求极值
dM Q1
dα
⎡ = Q1l ⎢
⎣
3 cosα
2
+
3 2
sin
α
⎤ ⎥ ⎦
=0
得α=‐30°
故第一曲柄在上止前30°时,一阶往复惯性力矩有最大值 M Q1max = − 3Q1l
2.柴油机激振力
二阶往复惯性力矩为:
1.1轴频激振力 轴频激振力是由机械不平衡引起的,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机械静力不平衡 机械动力不平衡 水动力不平衡
1.螺旋桨激振力
机械静力不平衡:由于制造的原因,如加工不准确,材料不均 匀,工艺公差分布不均匀引起各桨叶重量不等,而使螺旋桨重心不 在回转轴上。
螺旋桨转动时产生一个频率等于桨轴 转速的周期性离心力F,这种离心力在 最大轴转速下应不大于螺旋桨自重G 的0.01~0.02倍:
脉动压力的分布发生变化,纵向:峰值后移,空泡数目越小, 峰值越靠后。横向:呈明显不对称,压力峰值偏向桨叶离开高伴流 区的一边。
1.螺旋桨激振力
1.3空泡现象对螺旋桨激振力的影响:
很多内河船、沿海船在浅水中航行,由于浅水效应使艉部流场 更不均匀,因此其表面力和轴承力均会显著增大。
船舶回转或倒车时,由于水流变化,也会产生较大的艉部振动。 污底改变伴流分布,尤其是接近水面部分的船底;当污底集 中在螺旋桨正上方位置,可能引起严重的艉振。
1.螺旋桨激振力
1.2叶频激振力:表面力和轴承力 轴承力:作用于桨叶上的变动流体力所引起的激励, 通过轴系、轴承传递给船体,故称轴承力。(伴流不均匀)
1.螺旋桨激振力
1.2叶频激振力:表面力和轴承力
由于螺旋桨的伴流在螺旋桨转过一周的不同位置处是不一样的,所以 螺旋桨进流速度和产生的攻角有区别,故螺旋桨的叶片在不同位置处 各叶元上的推力和旋转阻力不同且合力中心不通过螺旋桨桨轴。
杆、十字头、滑块和连杆小端组成并集中在活塞 销A点的往复运动质量M1;
2.由曲柄销、曲柄臂的不平衡部分和连杆大 段组成,集中在曲柄销B点的回转运动质量M2。
2.1.1单缸往复惯性力: M1沿ox轴作直线运动,产生往复惯性力:
Q = -M1&x&(t)
A点线位移: x(t) = (L − L cos β )+ (R − R cosα )
= (R + L) − (R cosα + L cos β )
= R(1− cosωt) + L(1− 1− λ2 sin2 ωt )
λ:曲柄连杆比R/L t:从上止点起的时间
2.柴油机激振力
x(t) = R(1− cosωt) + L(1− 1− λ2 sin2 ωt )
利用牛顿二项式对cosβ展开,同时利用倍角公式略去频率为4ω的高阶项得:
1.3空泡现象对螺旋桨激振力的影响:
空泡主要影响的是表面力。定常空泡,可类似与脉动的空泡层 而引起叶片厚度变化这样一种叶厚效应来处理。
非定常空泡,螺旋桨在不均匀流场中周期地进入高低伴流区, 空泡时而产生时而崩溃,溃灭时间短,使脉动压力力幅变化很大, 其幅值可较无空泡时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加。且由于非定常部分所 诱导的压力远大于其他因素诱导的压力,特别在空泡体积变化最剧 烈时所诱导的高幅值压力波,在水中以声速向四方传播,因此基本 上是“同时”到达船体表面各点,与船体表面脉动压力趋于同相位, 自然表面力要急剧增加。
(载荷效应)
1.螺旋桨激振力
二、螺旋桨桨叶具有厚度,在流场运动时,流场中某一点P其压力 将随着桨叶的接近和远离该点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流场中各点受 到脉动压力。(叶厚效应)
1.螺旋桨激振力
影响脉动压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螺旋桨叶稍与艉壳板的间隙大小及 螺旋桨桨叶的叶数。
1.螺旋桨激振力
一般来说,海船能满足间隙的要求,但内河船和浅水航道船, 由于吃水等原因,为了获得较佳的推进效果,螺旋桨直径相对较 大,梢隙很小,因此船体尾部易产生剧烈的振动。
( ) = - 3Qrl cos α + 30o
[ ] MQrH = Qr asinα + (a + l) sin(α + 240o ) + (a + 2l) sin(α +120o )
( ) = - 3Qrlsin α + 30o
2.柴油机激振力
一般情况下,多缸机不平衡惯性力以任意点 为简化重心的合力和合力矩。
螺旋桨脉动水压力主要作用在螺旋桨正上方的外板,面积约 为螺旋桨直径的平方。在其上的不同部位、脉动压力的大小及方 向均不相同。最大压力的纵向位置是螺旋桨盘面向船首偏离约0.1 倍的螺旋桨直径处;横向则呈对称变化。
双桨船表面力较单桨船大,最大者出现在三桨船上, 达平均推力的11%~16%。
1.螺旋桨激振力
1.螺旋桨激振力
机械动力不平衡:螺旋桨重心在回转轴上,但是因为各桨叶在轴线 方向略有错开,而使各桨叶重心不在同一盘面内,转动时各叶离心力 形成轴频不平衡力矩,而使桨轴产生弯曲振动。
但是只有当螺旋桨转速高时,动力不平衡影响才比较显著, 所以目前仅对高速船螺旋桨才要求进行动力平衡校验。
1.螺旋桨激振力
2.1.3多缸机的往复惯性力和离心惯性力
假如机体刚性很大,则可将各缸的惯性力合成,求得整个柴油机的不平 衡力和力矩。当柴油机各曲柄间夹角相等,且各缸运动部件的质量相等 时,三缸以上多缸机的不平衡力一般可以等于零,而仅剩下不平衡力矩。 而柴油机的平衡特性可知,除单缸、双缸和四缸四冲程机外,多缸机的 往复和离心惯性力总是被自行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