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课外古文阅读练习题姓名成绩知识要点:文言文阅读要点语言运用基本方法训练策略:化难为易情趣相融方法解析讲练结合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学习及阅读方法诵读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
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
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再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
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
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
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果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
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
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
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
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
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诵读时要做到: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文言文阅读训练. 崂山道士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
”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
又曰:“试入之。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
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入谢。
1、解释加点的字。
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
入: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俯首骤入,勿逡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游春(节选)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1、“息”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它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A.呼吸时进出的气; B.消息; C.停止; D.休息; E.滋生; F.利钱、利息。
“奔流不息”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息息相关”的“息”可以解释为___________。
(将正确的解释的序号填在横线上)2、孔子讲到水的德行,我会自然想到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有志向,我会自然地联想到一句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讲水“流必向下”,我又会自然想到一句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本段文字后,我在做人上受到的启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孔子借水喻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人深思,他伟大的人格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于此可见一斑。
孔子的确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四字词语)的老师啊!5、下面是孔子的名言,请你将它们补充完整。
(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钜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难词注释:执——拿俄——一会儿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
遂——于是1、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2、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3、“执竿人”可笑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
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难词注释:清旦——清早。
被——同“披”鬻——卖操——拿着攫——夺取搏——捕捉束缚——捆绑殊——完全徒——仅仅耳——而、罢了。
1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吏搏而束缚之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2、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一)精卫填海——《山海经》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
“精卫”的样子是它是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夸父追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邓林”是指:2、夸父追日象征着:(四)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度:遂: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五)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1、理解词句意思。
短:“更”的读音是():“不肖”的“肖”读音():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来表现齐国人多。
我知道成语的的意思是: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的人。
(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六)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1、填空,理解词句意思。
鬻():誉:其矛:其人:其人弗能应也。
2、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七)揠苗助长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曰:“今日病⑤矣!予⑥助苗长矣。
”其子趋⑦而往⑧视之,苗则槁⑨矣。
注释:①闵(mǐn):同“悯” ,担心,忧虑。
②长(zhǎng)——生长,成长。
③揠(y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⑥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⑦趋:快走。
⑧往——去,到……去。
⑨槁(gǎo):草木干枯。
1、根据注释把全文写成白话文。
2、“予”在文中指“我”,读音是()。
这个寓言故事教育我们做事要(八)为学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作者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
1、理解词句意思。
本文第一段使用了、修辞手法。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句子的意思是:2、作者讲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事、求学问只要,就的道理。
(九)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读故事我知道女娲以补天,我觉得女娲是的人。
3、用自己的话翻译。
一、画鬼最易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 曰:“犬马最难。
” 齐王曰:“孰最易者?”客曰:“鬼魅①最易。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②罄于前③,不可类之,故难。
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注释】①鬼魅:鬼怪。
②旦暮:早晚。
③罄于前:出现在眼前。
【练习】1.解释加点字词:①客有为齐王画.者()②孰.最难者()③人所知.也()④不可类.之()⑤故.难()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画,孰最难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这则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两虎相斗庄子①欲刺虎,馆竖子②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③之。
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
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庄子: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勇士。
②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③须:等待。
【练习】1.解释加点字词:①止.之()②方且..食牛()()③从.伤而刺之()④以为然...()()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①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想到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