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组织与组织行为概述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的定义
1、组织的含义(1)在现代汉语中,“组织”表示的意思,
动词:人的组合行动。 名词: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2、组织的含义(2)在管理学中,“组织”表示的意思,
动词:把各种生产要素有秩序、有成效的方式组合起来的工作。 名词:①管理的一项职能。
科里的人全对高海说,这明明是歧视他,应该去斗争,去见上级,不能就 此善罢甘休,如此这般。可是高海因要求被置之不理,感到非常丢人,再也 不想说什么了。他只希望张彬在这里呆不长。至少他科里的那些朋友们是站 在他这边的。
所以当张彬要他放弃吃午饭时,高海真上火了。试想,向打击他的头头讨 好,人家会怎么议论他呢?再说,管理部门对午餐时间加班会怎么说呢?要 是他屈从于头头的意志,连午餐时间也不能自己支配,那同事们又会怎么说 呢?
研究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 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 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 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的绩效。
三、研究对象和范围
1、研究范围: 一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影响方式;一是组织中各个成员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四、群体动态理论 五、20世纪组织行为学的发展
一、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一)、背景 时期:1900-1930年 时代特征:工业化大生产开始出现,工业和商业企业成为一种普遍的
个 体
群 体
组 织
四、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
(1) 多学科交叉性;
组
织
环
境
群体
个体
(2) 多层次性; (3) 两重性; (4) 应用性。
五、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2、自然实验法。
3、现场实验法。
(三)测验法
(四)调查法
(五)个案分析法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
从综合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不平衡,今后需
向个体行为中激励问题以外的其他课题、群体行为及组织
行为的方向扩展研究。
从系统性角度看,组织行为学为克服以往管理理论中强 调“人”的管理或“物”的管理的片面性,将探索一种将 “人”与“物”相结合而以人的因素为主导的管理观。
在科学性方面,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逐渐从静态的观点发 展为从系统的、权变的观点考察组织中的行为问题;
二、现实的困惑
1、为什么一些智商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往往不并不十 分成功?
2、许多高层管理者失败的原因:缺乏人际关系技能。 3、人的能力应如何界定,成功人士的可借鉴之处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
现象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问过一个问题:
在自己刚创业时,只有五、六个人,什么奖惩制度也没有, 但是,大家工作热情极高,晚上经常加班,从没有人提出 过加班费的问题,表现出的奉献精神至今令人感动;现在 企业大了,员工多了,相应的奖励与惩罚制度也完善了, 但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消失了,甚至最早一起创业的人 也开始斤斤计较了。
为的规律。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
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 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研究方法和目的
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 人类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与人的行为有关的学科研究成果,用 各种研究方法、手段,认识掌握人的 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这是不是意味着,“制度越多,员工越自私”? 怎样避免这种现象?
案例
张彬这回可真生气了。他刚刚找过高海,要求把他吃午饭的时间变动一下 (要么就在班上吃一份盆饭,要么就迟一会儿到外边去吃),以便把一项急 件突击出来,这是张彬的上司特别关照的,一定要在下午两点钟以前办好。 可是高海只是含糊地咕哝了几句,说他今天非得上一趟银行不可,而且还有 几件私人的事要办,再说,辛辛苦苦干了一上午了,他也需要有一次午餐休 息时间——这毕竟是所有职工都应享受的。
(二)行为
机体各种外显动作和活动的总和。由环 境因素和人的个性决定。
分为: 1.个体行为; 2.群体行为; 3.组织行为。
(三)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 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 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
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2、研究内容: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个体心理、个体倾向性 ••群体行为:群体、团队、沟通、冲突与谈判 ••领导行为:领导者个人、领导班子、领导体制、领导作风、领导方法和
艺术 ••组织行为:组织结构、组织目标、组织有效性、组织发展。 个体、群体、领导和组织心理和行为,基础是个体、群体、领导行为,重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
反映真实的组 织状况
观察法
对不同研究结 果使用统计学
方法
组织行为学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在模拟与可控 状态下进行
调查法
使用问卷与 访谈
案例研究
对个别组织行为进行 深入研究
六、研究价值: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四、群体动态理论
1、代表人: 温勒(德国心理学家) 2、主要观点: (1)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求和周围环境的
相互作用。当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的张力, 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2)行为公式: B=f(P,E)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 境相互作用的函数 (3)群体动态:群体活动的动向。对OB中群体行为 研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群体动力学对影响群体行为的诸因素(群体规范、沟通、 领导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些研究构成了组织行为学 有关群体行为问题的基本内容。
点是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的框架
能力知觉性格
个体行为 激励
如何认识人
工作态度决策
以人为
组织行为学 群体行为 谈判
如何协调人
群体沟通
管理
群体冲突
组织行为
组织理论
组织行为 组织结构 如何让组织更
组织设计 利于人的发展
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与发展
中心的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各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多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的需要满足的水平; 5、人的关系大约有三种,既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等。前两种
关系是自然关系,讲究平衡、完美、完善,后种关系是一种讲效率的关系。 对管理最有影响的是组织关系。组织关系有组织内部关系和组织外部的关 系; 6、处理组织内部关系的是组织行为学的任务,处理组织外部关系的是公 共关系的任务,后者又称做形象与信誉的学问。
张彬自己想,上次他拒绝了高海想晋升为高级赔偿分析员的请求是做对了。 虽然他也承认高海的确是这儿最敏锐的分析员之一,可是高海的出勤记录太 不象样了。提升,除了反映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以外,也得反映他的责任感, 而高海在这方面再次表现出不肯“回头”。张彬想:“他对自己的名声太不 在乎了。”
要是张彬能用高海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好了。高海是看着张彬在两年前怎么 当上科长的。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小心起来了,因为这个张彬可不象他的前任 那样,他总是冷冰冰的,不大跟科里的其他人混在一起,从来不开玩笑。再 说,看来他一点也不喜欢高海。高海推想,张彬多半是提防着象他高海这样 一个经验丰富的人。自从出了那件有关自行车的事以后,高海对这点就更加 肯定了。
是这样一回事:高海得了流感。他病休的第三天,接到张彬打来的电话, 问他能不能马上回去上班,因为工作积压得太多。高海告诉他,大夫要他休 息整整一周。碰巧,到第四天,他就有点坐不住了,天气又那么好,他就骑 上自行车,顺着街蹬到一家修车铺修理车上的链条,这里隔他家也不过十分 钟路程。可是就在他刚要踅进那铺子里去的时候,他一眼瞥见张彬正好开着 汽车驶过去。
②按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
3、组织存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 组织是人组成的集合 (2) 组织是适应目标的需要。 (3) 组织是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的。
4、为什么要建立组织?
(1)为了解决某些已经不能通过旧的、原有的组 织来解决的问题。
(2) 增进自身利益。 (3) 保护自己的利益。
对任何管理者来说,要想获得成功,在很低大程 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如鱼得水的处理组织关系, 以提高管理效率。假如你是张彬,你会怎样把高 海争取过来?该怎样和高海及其它同事保持良好 的人际关系,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也能得到他们 “格外”的支持?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大家了解象张彬所遇到的那 类问题,怎么会发生?如何解决?即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 学习,较好地了解组织中个人、群体及组织行为的复杂性, 从而进一步探讨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管理者和将 来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 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学科。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任课教师:李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