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5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2015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惠州学院 康钦春
惠州学院
康钦春
(二)学科性质
从学科角度讲,组织行为学属于边缘性学科,或
者说是跨门类学科。具体说来,它具有: 1.综合性 2.实用性 3.权变性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处理好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的协作关系, 实现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
同的情景要求一个人表现内心不同的侧面,因此,不能仅仅根据一个人在某
一场合的特殊表现推测他的全部行为特征。
惠州学院
康钦春
6.差异律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观、工作态度、兴趣、信念、动 机等方面存在显著个别差异。这些个别差异源于遗传、环境、情景、 活动、职业、家庭等方面的不同。组织成员的个别差异是劳动力多样 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劳动多样性还包括年龄、种族、民族、性别、教 育、婚姻状况、工作经验、收入、宗教信仰等方面。一般认为,劳动 力多样化有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7.发展律 发展律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 力的提高、性格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如艾里克森把人的行为发展 分成八个阶段 。 8.本我律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 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目标。如果一个人的法律意识、道德良心薄 弱甚至泯灭,他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一个群体、一个组织的 情况亦是如此。这就是本我律。
(三)通过研究组织行为学,掌握领导行为规律,使 高级管理者成为有效的领导者 (四)有利于设计出适合的组织机构,摸索出适合的 管理方式,实现组织目标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惠州学院
康钦春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三个层面
环 境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现代社会把组织看成开放的社会技术整合系统
社会环境
目标系统
文化系统 物质系统 管理系统 人力系统 技术系统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社会环境
②、动词范畴使用的组织:
组织是将各子系统、各要素组合和编 织成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有机活动整体之行为。 动词的组织与管理同义 组:安 配置资源 管理的管
B、组织效应对管理的启示
目的效应
行为和组织 对管理的启示
决定:
手段服从目的 稀缺:缺一不可
水桶效应
竹竿效应
重要:关键因素
惠州学院
康钦春
C、 管理的核心问题
充分激励组织成员为组织服务
行为和组织 对管理的启示
组织中最关键的要素,无疑是人。 只有把人组织好,才能把组织构成有机 活动整体。 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配置好、 组织好,获得最大的使用价值、经营价值, 才能确保组织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1章 组织行为学概述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目
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概念
录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象及目的 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与学科性质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作用与意义 第五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一节、组织行为的概念 1、组织
组织可在两个层次上使用:名词、动词
宏观层面
组织层面 群体层面 个体层面
微观层面
பைடு நூலகம்
惠州学院
康钦春
个体行为:个体行为、个体心理、个体倾向性
群体行为:群体、团队、沟通、冲突与谈判
组织行为与系统:领导、激励、决策、组织结构、
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
惠州学院
康钦春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验法 实验法 调查研究法 个案法
组织行为学以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处 理作为核心内容。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对象及目的
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 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 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以上这个定义,实际上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的方法“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这句话讲的 是手段,即方法问题,指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是用别的方法而是用系 统分析的方法。 (二)研究的对象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 律”,这里又可分两个层次来理解。第一,组织行为学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的规律性,又研究人的行为的规律性,两者是统一的。第二,组织行为学研 究的是一定组织的(具体、个别)心理和行为,而不是抽象的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组织行为学是“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 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讲的是研究的目的性。
惠州学院 康钦春
4.遗传律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 遗传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 障碍,是因为他们的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对,而是三个。 5.环境律 人类行为除受遗传基因制约外,还受环境因素的支配。准确地讲,应该 说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选择性繁殖实验业已证 明了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受出生后的家庭状况、 教育过程、社会活动等环境的影响,而且与出生前的环境有关。人在不同情 景下的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虽然一个人的人格、能力等是相对稳定的。不
环境这种客体所作出反应产生的能动 作用。
惠州学院 康钦春
行为机制
刺激
中枢 反馈 内行为
反应
刺激
感受 器官
效用 器官
反应
外行为
外行为
惠州学院
康钦春
所以,行为是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 外显的运动、动作或活动。人的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所有行为都 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 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 1.目标律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 观事物,如金钱、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是人们梦寐以求 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拉动”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2.动机律 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 心理状态。这些生理、心理因素包括欲望、需要、兴趣、信念、情绪 等。人的行为在动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目标获得后人会产生新的动 机。 3.强化律 如果某一行为达到了预期目标,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有利结果, 则说明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 增大了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这就是强化律,或叫结果律。
惠州学院
康钦春
课程介绍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 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 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 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在组织行为学中主要研究 两大基本问题:第一,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 影响方式;第二,组织中各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 组织绩效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组织中的各种现象,掌 握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员工——组 织关系、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与变革等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 与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绩效、冲突等
个体输入
个性、能力等
个体行为
反馈、调整
个体输出 绩效、满意度等
图2 组织行为管理“黑匣子”系统
惠州学院
康钦春
A、行为规律对管理的启示
治人治心,攻心为上。
行为和组织 对管理的启示
老子《六问六章》:“欲上民,必以 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处上不觉 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 管子《心术篇》:“心安则国安,心治 则国治,安也者心也,治也者心也。” 武侯祠名联:“能攻心,则反则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 来治蜀要深思。”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管理方式(参考)
惠州学院
康钦春
讨论
1. 结合书中第8页的案例讨论,你认为新任院长
的解决办法与医院的宗旨挂钩了吗?你认为我们
班级的宗旨是什么呢?
P12
1、你如何理解“心”与“行”合一,把资源变成
结果这句话?
2、结合“高绩效与高满意度的统一”,谈谈你对
马云做法的体会。
惠州学院 康钦春
惠州学院 康钦春
3、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定义 组织行为是指各类组织的每位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 出的所有行为,只要不是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行为都不是组 织行为。
惠州学院
康钦春
反馈、调整
组织输入
文化、再造 竞争环境变化等
协作、合并
组织行为
其他组织
组织输出
绩效、发展潜力等
群体输入
人员结构、规范等
群体行为
群体输出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与学科性质
(一)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组织行为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于美 国,兴起于西欧、北欧、日本等地区和国家。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理论准备 和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它主要受到管理学、心理学和行 为科学的影响。 1.组织行为学是在管理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2.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演变而来 的 3.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运用到组织管理上的产物
组织
织:治 治理资源
惠州学院 康钦春
管理的理
组织就是对资源要素进行有效配置和处理
市场
时间
政策
财力
人力
物力
文化
关系
惠州学院 康钦春
信息
2、行为
有机体的活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行:行动 是指人在客观环境 刺激下,受生理心理支配,表现出 能观察到的一切外显活动。 为:作为 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