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导流洞混凝土衬砌施工 钢模台车安装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写: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左岸导流洞混凝土衬砌施工钢模台车安装方案 一、 概述 文县水电站左岸导流洞衬砌后为12.0*14.0m(宽*高)的“城门型”断面,全长863.299m。根据本工程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共制做安装2台“侧顶拱”式钢模台车,分别从导流洞进、出口向洞中对浇施工。1#台车在导流洞进水塔处安装,2#台车在导流洞出口挑流段安装。 钢模台车主要由行走部分、门架部分、侧墙部分、顶拱部分、液压系统及其它附助设施六部分组成,单台车总重约190.0T。 二、 安装方法 1、 安装程序 基础处理 → 轨道铺设 → 行走部分安装 → 门架安装 → 顶拱部分安装 → 侧墙部分安装 → 液压系统安装 → 其它附助设施安装 → 调试。 2、安装方法 ①基础处理:对1#台车安装部位的导流洞进水塔基础开挖、回填至EL704.9m。岩基开挖后采用碎石碾压、找平;土方处开挖后铺设不小于30cm厚碎石进行碾压,要求碾压次数不少于7次。当大面基本整平后,人工配合振动碾进行统一碾压、找平,每次碾压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2#台车所安装的溢洪洞出口挑流段全为岩石基础,爆破到约EL700.2m(不得欠挖),然后铺设碎石碾压、找平至EL700.2m。 ②轨道铺设:待安装台车部位基础处理满足要求后,由测量人员放样标明左右轨道中心线,即导左+3.9m、导右+3.9m。沿测量放出的线垂直平铺枕木,要求枕木中心与测量放样的导左+3.9m、导右+3.9m线相吻合。台车每侧枕木两端3.0m范围内枕木进行满铺,以防沉陷量过大;中间部分按中心线间隔50cm每根铺设。铺设过程中人工铺垫细沙,采用水准仪找平,确保所有枕木顶部共面。 枕木铺设完成后进行轨道安装。本工程台车行走采用双轨形式,即每侧枕木上铺设两条轨道。行走轮单侧轮距为100 cm,沿枕木中心线两侧各50cm进行 铺设QU80钢轨,并采用压板、道钉进行加固。钢轨采用鱼尾板配螺栓的形式进行连接。 ③行走部分安装:行走部分安装主要指四个行走脚的安装。行走脚安装前必须完成行走电机、减速器及轴承座的相应位置的安装孔钻设,并安装好与底托梁间的连接块安装。为了避免安装过程中,对电机、减速器、轴承及齿(链)轮的碰撞,待台车主体安装完成后再进行其安装施工。 行走脚由12T汽车吊吊装,安装前放出每个行走脚前后轮的中心线,每侧行走脚前后轮的中心线间距为16.25m。每个行走脚吊装到位后,采用夹轨器对其进行固定,装好与底托梁的连接柱,准备底托梁的安装。 ④门架安装:门架安装前先进行底托梁的安装(5577.6kg)。采用12T汽车吊将底托梁放至行走脚上,通过连接柱连接到位。 为了保证门架(10090kg)的几何尺寸,防止吊装过程中产生较大变形,门架先就地组装后采用12T与25T汽车吊抬吊安装。单榀门架吊装到位后采用螺栓与底托梁连接,两侧采用[14槽钢与底托梁斜撑点焊加固。然后依次吊装完成其它五榀门架后,吊装纵梁b对其进行整体连接。
④斜撑横梁a⑤
横梁a⑤
④斜撑
④斜撑
钢模台车门架示意图 ⑤顶拱部分安装:门架安装完成后,在门架顶部采用竹跳板形成施工平台,然后进行千斤顶及液压缸安装,为上托梁及顶拱部分安装提供条件。 上托梁安装前先就地将两根上托梁及两端的横向连接杆(共13830kg)组装,然后采用12T、25T汽车吊抬吊安装。安装到位后,依次将其余的4根横向连接杆吊装到位。 完成以上安装后,分榀(1.8m)将顶拱从下游往上游吊装、加固到位。 ⑥侧墙部分安装:侧墙部分安装前,先将纵梁c、最两端两榀(1.8m)侧墙模板及所有单侧面千斤顶组装到位,采用12T、25T汽车吊一次性抬吊安装。在第一侧侧墙部分安装前,使最低一排千斤顶伸到最长工作状态,并在侧墙面板的[400槽钢下垫枕木,确保侧墙部分稳定。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另一侧侧墙部分安装,但不需调最低一排千斤顶和垫枕木等附助工作。 两边侧墙部分的纵梁c、最两端两榀(1.8m)侧墙模板及所有单侧面千斤顶组装到位后,再进行其余14榀模板的安装。要求两侧各一榀先后依次吊装,确保两侧平衡。若每侧的最后一榀吊装面板无法到位时,可将原安装的端部面板拆除后安装到位,再将拆除的面板吊装加固。 ⑦液压系统安装:液压系统主要抱括液压泵、液压胶管、液压钢管、液压锁、多路换向阀及液压缸等。先进行液压泵站的平台施工,然后进行侧墙液压缸安装,最后进行线路连接。 液压系统安装时可进行行走电机、变速器及门架花缆螺栓的连接,最后进行底托梁与b间的斜撑安装。 ⑧其它附助设施安装:其它其它附助设施主要指振捣器、施工平台及交通梯等。 ⑨调试: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台车的正常运行,需对台车安装后进行调试。主要调试内容抱括行走、止动、侧墙伸缩、顶拱起降及整体稳定等。
3、安装设备工作及注意事项 ①安装前要仔细熟悉图纸,选择适当的起重、吊装设备,并根据所用的起重设备,确定安装方案。初步拟订: a、安装人员不少于41人; b、安装队长1名; 负责安装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及外部协调工作。 c、技术人员2名; 负责质量及施工技术指导。 d、安全员3名;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e、现场配置12T、25T汽车吊各1台,15T自卸汽车2辆,八平柴汽车1辆分别进行吊装和地面转运及拼组。 f、安装配置工具一套,其中电焊机2台,火焰割具3把,电动套丝机1台。 g、按照《国家安全施工条例》相关条款配套的安全设备,如安全绳、安全带、梯子、哨子、旗子、吊篮等。 ②各部分安装前做好构件的清点和检修工作,对有变形和损伤的构件进行校正和修复。 ③在上述起重设备条件下,在确保起吊重量情况下,尽量扩大地面拼装工作,以减少高空作业及加快安装进度,提高拼装质量。 ④吊装时选择正确的吊装方法与吊点。 ⑤高空作业遵照国家安全操作的有关规定。 ⑥钢结构的连接螺栓根据要求正确配用。不得用普通螺栓代替高强螺栓。对于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接合面,以检查表面处理是否合格,有否损伤,有损伤或不合格的,要修复,以保证摩擦系数不少于0.35,接合面贴合度不小于85%。连接面要清理干净,不得有污垢、油污。 ⑦整个钢结构的安装及高强螺栓的施工符合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三、进度计划 2007年11月23日前:完成安装场地整平、碾压工作; 2007年11月26前:完成枕木铺设、轨道安装及行走脚处理工作; 2007年11月27日~11月28日:完成行走脚及底托梁安装; 2007年11月29日~12月1日:完成门架部分安装; 2007年12月2日~12月3日:完成顶拱部分安装; 2007年12月4日~12月5日:完成侧墙部分安装; 2007年12月6日~12月7日:完成液压系统安装; 2007年12月8日~12月10日:进行其它附助设施安装; 2007年12月11日:进行钢模台车的调试运行。 四、资源配置: 主要设备及材料投入见下表: 序 号 设 备 名 称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12T汽车吊 台 1 2 25T汽车吊 台 1 3 八平柴汽车 辆 1 4 15T载重汽车 辆 2 5 割枪 把 3 6 BX3-5电焊机 台 2 7 电动扳手 套 若干 8 脚手架 T 5T 9 钢丝绳 根 若干 主要设备及材料投入见下表: 序 号 工 种 单 位 数 量 备注 1 总负责人 人 1 2 技术质检 人 2 3 机械工 人 10 4 电气安装工 人 5 5 起重工 人 6 6 电焊工 人 5 7 安全员 人 2 8 其它人员 人 10 合计 41 五、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①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质量三级自检制度。质检员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坚持旁站制,在现场进行质量跟踪检查,加强对各道工序特别是关键部位或技术复杂部位的专职检查,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人员纠正,对在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达不到质量要求或工艺要求的工序不得进入到下道工序。 ②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a、项目执行有关技术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设计要求、地质情况及技术要求,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设计文件会审制、技术交底制、开竣工报告制、测量三级复核责任制及资料文件档案管理制。 b、依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施工措施,制定出各分部各分项工程程序控制图及质量控制点,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 c、对关键和特殊工序制定详细的并落实到人的施工过程控制和操作细则,技术人员实行专业分工负责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既是该工序技术质量负责人,又是工序施工负责人,有效防止因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责任不清而导致的质量缺陷。 d、开展质量“三检制”和“联检制”。施工过程坚持施工队班组自检、工区复检、项目部负责人员终检制度。要求质检员与监理工程师一起,对安装后的台车进行联检,在联检合格后,监理工程师在验收合格证上签字后方可投入使用。 ③焊接、切割及安装作业是严格《气焊、电焊操作规程》进行。 ④参加起吊、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有主管部门颁发的技能操作证书才能上岗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