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模台车施工方案(1#、2#明洞

钢模台车施工方案(1#、2#明洞

目录1编制依据及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范围 (2)2工程概况 (2)3总体施工部署 (3)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 (3)3.1.1施工组织机构 (3)3.1.2施工队伍 (4)3.3临时工程布置 (5)3.4施工资源计划 (5)4施工计划安排 (5)5主要施工方案 (5)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 (6)6.1台车拼装 (6)6.2台车行进与临时支撑安装 (7)6.3台车就位、顶拱施工 (8)6.4填充混凝土施工 (9)6.5综合洞室、防水工程及土方回填施工 (11)6.6接触网槽道预埋施工 (11)6.7工程测量 (11)7、质量保证措施 (11)7.1主体结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7.2模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2)7.3 钢筋质量保证措施 (12)7.4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措施 (12)8安全保证措施 (13)8.1安全保证制度措施 (13)8.2人身安全保证措施 (14)8.3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15)8.4施工机械安全控制措施 (16)8.5施工用电控制措施 (17)8.6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18)天河机场1#、2#明洞工程主体结构台车法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范围1.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3)《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2)(7)《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JGJ/T-2001)(8)《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417-2003)(10)《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8-2011)(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07-2010)(1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1994)(15)《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20104-2002)(16)《铁路隧道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TZ204-2008)(17)《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附条文说明)》(GB50194-1993)(1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46-2005)(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20)《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42/T159-2012)(21)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22)《天河机场明洞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及专家评审意见1.2编制范围本施工方案主要适用于汉孝城际铁路HXSG-2标天河机场段1#、2#明洞采用台车施工方法施工的明洞主体结构施工。

2工程概况汉孝城际铁路线跨越武汉外环高速公路后,从西南方向以1500m半径右转以桥梁方式跨越马家湖,然后采用隧道(DK19+000~DK24+150)在中轴线上穿越天河机场三期规划范围;线路穿过机场主要控制区后,在进场道路中央分隔带内出地面,上跨进场道路的左幅及横天公路,再折向西,跨越刘辛湖和孝天公路与原线位接上,正线长11729.236m。

汉孝城际铁路天河机场段由1#明洞(DK19+000~DK21+094.25)、天河机场地下车站(DK21+094.25~DK21+403.75)、2#明洞(DK21+403.75~DK24+150)三个工程组成,均采用明挖施工,其中我部主要承担1#、2#明洞的施工。

其中,1#明洞DK19+360~DK19+886段共计526m全部为断面3,2#明洞DK22+333~DK22+622段共计289m全部为断面3和断面4,DK22+855~DK23+730段共计875m全部为断面4和断面3,以上各段均具备采用钢模台车的施工条件,因此上述各段采用钢模台车施工。

断面3及断面4的拱圈形式相同,具体断面见图2-1所表示。

(a)断面3 (b)断面4图2-1 断面3、4结构形式图3总体施工部署3.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项目经理部主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由公司抽调具有丰富施工经验、专业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参加过铁路客运专线培训的人员组成。

针对工程的意义和特点,项目经理部按照架子队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组建施工队伍。

3.1.1施工组织机构施工组织机构,见图3.1.1-1。

图3.1 -1 施工组织结构图 3.1.2施工队伍天河机场明洞工程台车法施工任务主要由结构施工一队来承担,施工一队成立专业班组:钢筋制安班、台车操作班、支架搭设班组、模板制安班及混凝土浇筑班组各1个,各班组主要施工任务划分见表3.1-1表3.1-2 作业班组主要任务划分表汉孝城际铁路二标项目组织机构项目经理(辛德武)常务副经理(邱长华) 三总师(总工:曹振中、总经:寇剑锋、总会:徐锐)工程管理部 综合办公室 机电物资部 安质环部机场分部 分部技术负责人分部质量负责人 分部安全负责人 测量队计划财务部 结构施工二队 结构施工三队 结构施工一队3.3临时工程布置天河机场1#、2#明洞施工期间主要的施工部署,包含施工便道、备料场、拌和站、试验室、钢筋加工厂、材料堆放场、施工用水及用电、施工照明等与开挖支护施工方案中大临布置相同,在此处不再赘述。

3.4施工资源计划本工程施工所需的施工资源计划包含在《天河机场明洞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中,此处不赘述。

4施工计划安排施工计划与《天河机场明洞主体结构施工方案》中编制的计划保持一致。

5主要施工方案天河机场1#、2#明洞采用钢模台车施工的区段均属于围护桩段,其主要的施工步骤如下:施工准备→底板或仰拱底板防水层施工→主体结构底板施工→侧墙防水卷材铺设→侧墙第一仓施工→换撑→剩余部分侧墙施工→台车移动到位→台车固定调试完成→拱圈混凝土浇筑→拱圈防水层及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基坑回填→附属结构施工。

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纵向分段设置环向施工缝,横断面分层设置水平施工缝的方式分段、分层进行浇筑。

采用台车施工时,台车加工长度为12m,因此台车施工段按照12m一段进行划分。

6主要施工方法及工艺台车法施工的主体结构,台车在仰拱、侧墙及填充混凝土施工完毕以后再将台车移动到位后施工拱圈,其仰拱、侧墙及填充混凝土施工工艺与方法与支架法施工相同,具体见《天河机场明洞工程主体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主要针对采用台车施工的拱圈在施工方法及工艺上做介绍。

6.1台车拼装台车施工段按照12m 一段进行施工,其构造图如图5.3-1所表示。

图5.3-1 钢模台车构造图钢模台车由钢模板、钢支架、液压动力系统等组成。

台车模板部分:钢模板构成一拱架结构,台车是一刚架结构,两者间通过油缸及千斤顶螺栓联接。

拱架由32块肋板(间距50cm )拼装成顶拱骨架部分,模板使用8块1.5m 钢模板组装成整体式模板,模板台车长12m ,选用厚度10mm 的钢板制作,模板应表面光滑,接缝严密,不漏浆。

整个台车可相对于钢架作上下20cm 、左右15cm 微调,以对中对点定位。

在台车大梁底部设有基脚千斤顶油缸和牛腿。

为便于立模、拆模,每个连接端均设有收拢铰。

台车两端设挡头模板,第一模砼浇筑完成后,台车向前移动,前进端用挡头模板(要便于安装止水带与止水条)后端与先一模砼搭接10cm ,挡头模板用U 型螺栓固定于台车上。

台车骨架部分:台车车体为钢架和桁架组合结构,由走行机构、端门架、中门架、纵桁架及托架等组成。

门架为箱形截面,其余均为型钢组合构件。

台车前后轮的轴距8m,刚架上设工作平台,两侧设可翻转的脚手板,前端设上下人梯。

行走定位为电动行走在钢轨上,采用P43钢轨铺设在仰拱回填砼面上。

台车零部件采用汽车吊吊入基坑内后在基坑内拼装,拼装时必须注意保护基坑的支护结构体系,下纵梁拼装完成后必须将第二道支撑换撑至设计位置后方可继续向上拼装台车其他部分,拼装时必须注意保护基坑支护体系不受损伤,加强基坑监测工作。

6.2台车行进与临时支撑安装天河机场1#、2#明洞台车施工段基坑支护形式均为围护桩,侧墙施工完成以后在侧墙上存在一道钢支撑,钢支撑的存在将会影响台车的行走,但若拆除钢支撑会对基坑造成一定的危险,因此在台车移动到位后必须在台车下方的纵梁上方设置三道临时支撑,如图5.3-2所表示。

图5.3-2 台车上钢支撑示意图台车移动前,先将台车前方的四道第二层支撑全部拆除,台车行进到位,台车移动到位后立即将安装在下纵梁上的三道支撑施加预应力通过提前在侧墙上预埋的钢板抵靠在侧墙上方,预埋钢板在前一仓侧墙上提前预埋且必须焊接防脱落支架。

安放在台车下方纵横梁上的钢支撑必须通过千斤顶或导链提升至设计换撑位置,换撑的预加预应力按照设计图纸给出的第二道钢支撑预加预应力的80%施加。

为保证基坑的安全,减少无撑暴露时间,台车移动到位后必须迅速安装钢支撑,从拆除台车前方钢支撑开始至安装完毕台车下纵梁上方的临时钢支撑结束,必须在3小时以内全部完成,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无钢支撑段的基坑监测。

该段的监测频率为每小时1次,若数据发生异常,立即报告项目部技术人员分析结果并做出决策。

6.3台车就位、顶拱施工台车移动至施工段就位以后,将模板安装到位,然后按照有关规定对模板的安装进行检查,尤其是边墙宽度、顺直度、模板各处拼缝及各种预留孔洞的位置。

模板定位采用五点定位法,即:以拱圈圆心为原点建立平面坐标系,通过控制顶模中心点、顶模与侧模的铰接点、侧墙的底脚点来精确控制台车就位。

模板与先前浇筑的边墙砼有适当搭接(约20cm,曲线地段指内侧),就位后检查模板位置是否准确,保证顶拱净空,模板是否稳定等。

台车内模安装到位经检查验收后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拱圈钢筋绑扎施工工艺与支架法相同,拱圈的外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也与支架法相同。

拱圈在浇筑混凝土时,边浇筑边将提前加工好的外模和提前与主体钢筋焊接牢固的拉杆连接牢靠。

6.4填充混凝土施工明洞拱形结构底板施工完毕以后,为了给台车法铺设轨道,必须进行填充混凝土施工。

填充混凝土表面有大量的过轨管线需要埋设,为避免后续施工对管线的破坏,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填充混凝土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填充一部分作为侧墙及拱顶施工的操作面,第二步待全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以后和其他附属工程同步施工。

矩形结构填充混凝土可后续一次填充到位,后续填充混凝土及附属工程施工编制专项的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填充混凝土采用C20素混凝土填充,第一次填充时,填充至两侧排水沟底,其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填充混凝土施工(1)施工准备填充前,将仰拱内的垃圾、泥土清理干净,并用干净的自来水对原有仰拱填充顶面进行清洗,露出干净的混凝土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