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
本细则适用于建筑物基础和建筑物主体以及墙柱等独立构筑物或其构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弯曲值。
2. 仪具与材料
水准仪,全站仪
其它:脚架、尺垫,因瓦尺,棱镜(反射片)等。
3. 操作步骤
1.对于平置的构件,至少在两端及中间设置三个沉降点进行沉降监测,可以
测得在某时间段内三个点的沉降量。
对于直立的构件,至少要设置上、中、下三个位移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利用三点的位移量求出挠度大小。
挠度监测的方法可采用建筑主体挠度观测要求,也可采用挠度计,位移传感器等设备直接测定挠度值。
正垂线法,即从建筑物顶部悬挂一根铅垂线,直通至底部,在铅垂线的不用高程上设置测点,借助坐标仪表量测出各点和铅垂线最低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4.挠度值及跨中挠度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d =△S AE -L AE /(L AE +L EB )△S AB
△S AE =S E -S A △S AB =S B -S A
式中S A 、S B -为基础上A 、B 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
S E -基础上E 点的沉降量或位移量(mm),E 点位于A 、B 两点之间 L AE -A 、E 之间的距离(m) L EB -E 、B
之间的距离(m)
A L AE E
L EB B
5.相关文件
5.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6.相关记录
6.1《挠度检测报告》
6.2《挠度测量原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