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至铁路路基施工测量。
2.作业准备2.1 资料准备图纸审核、资料收集、放样资料计算审核和报验。
2.2 现场核对施工前对路基区段里程、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放线核对,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3 仪器设备配备(1)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
(2)标称精度不低于平面10mm+lppm,高程20mm+lppm的GPSRTK测量系统。
(3)不低于S3光学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根据各作业单位施工组织设计配备若干路基施工测量放样小组,每个作业小组成员4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测量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应持有汉十高速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 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
(2)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
3.技术要求路基施工前,应先对全线的控制网进行加密,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
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启闭于线路水准几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3.1施工加密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GPS作业技术要求3.2 GPS加密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3.3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所示。
水准测量精度(mm)4. 路基施工放样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测量程序测量准备→地基处理施工放样→路基填筑施工放样→路基竣工测量。
4.2 测量工艺流程5.施工要求5.1 测量方法5.1.1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
输人(调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人仪器高,输人(调人)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人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
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人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人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全站仪安置完成后在仪器上输人拟放样点坐标,仪器上显示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
(8)重复过程7,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气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拟放样点定位完成后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朿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1.2 GPS RTK动态测量放样基准站应设置于CPI、CPII控制点上,基准站间距以35km为宜。
RTK测量放样主要进行下列操作:(1)测线设计(既可在计算机上设计,也可在手簿上设计)。
(2)基准站设置和参数输人。
(3)流动站设置和参数输人。
(4)按设计测量和采点(线路放样时测线上按线路测量和采点)。
(5)查看卫星可见状况显示,自动接受或用户自定义容差,均方根误差(RMS)显示。
(6)图解式放样,通过前后、左右偏距控制,能快速完成放样工作。
(7)存储点名、点属性与坐标。
5.1.3 普通水准测量(1)在起始水准点和中间转点间安置好水准仪,前后视距大致相等,视距差不得超过10m,转点上放置尺垫,在水准点和转点上竖立水准尺。
(2)照准后视尺,调焦、消除视差后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录员将数据记人记录表中。
转动望远镜,精平后(自动安平水准仪只对中圆气泡即可)读取前视中丝读数,记人表格,数据读取4位,不写小数点,默认单位为mm,然后计算本站高差。
(4)次设站,测到各待测点上,然后闭合到起始水准点或附近水准点上,闭合差不得超过20mm(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否则重新测量。
(4)计算各待测点高程。
5. 2地基处理施工放样路基施工测量工作开展前应收集线路平面图,路基工程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图及设计说明,CPI、CPII和加密控制点、中线控制桩和水准点测量成果。
5.2.1 路基填筑试验段路基全面开工前,根据工程土类性质、填料性质、和压实机械条件,选择不小于100米的路基段作为路基填筑试验段,选定与路基填筑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等有关的工艺参数,将以上测量资料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用以指导此项工程的路基施工。
5.2.2路基中边线放样根据线路设计要素计算出对应施工里程中线桩坐标,采用极坐标法或GPSRTK施测,测设出线路中桩、边桩、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堑坡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
道路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个,每100m设一个永久性固定桩,曲线部分除20m设一整里程桩外,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应设置固定桩。
在中线桩施测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
复测原地面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如果与设计图纸出人较大,重新确认工程量,可用全站仪和GPSRTK测得中桩高程,绘制断面图。
5.2.3 基底换填施工放样(1)利用全站仪或GPSRTK粗测出基底换填轮廓和原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场地地面标高。
(2)按设计要求开挖至换填底面,利用全站仪或GPSRTK测量换填地面尺寸和高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即可进行换填施工,施工至换填设计高程。
5.2.4 地基处理群桩放样地基处理群桩包括CFG桩、管桩、碎石桩等。
(1)利用全站仪或(PSRTK粗测地基处理群桩的轮廓和原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场地地面标高。
(2)计算出地基处理控制轴线上桩位坐标,利用全站仪或GPSRTK定出控制轴线上桩位,钢尺量出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见图 5.2.3。
用长钢尺拉线测量出每个桩位,在桩位处用直径8mm的钢钎竖直打人20cm深孔,在孔灌注石灰水或石灰粉,并在孔插人小木(竹)棍,方便钻孔过程中钻孔废泥把桩位埋没后查找。
(3)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无误后交样,桩位放样允许偏差20mm,高程放样误差不大于10mm。
(4)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后,用水准仪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破除桩头到设计。
(5)群桩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或GPSRTK检查桩位偏差,水准仪测量高程,检查方法见表。
群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5.2.5 桩板施工放样(1)整平场地后,利用水准仪进行桩头标高检查。
(2)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桩板十字中心线,见图5.2.4。
(3)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4)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桩板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利用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桩板十字中心线,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木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桩板线路纵、横向放样误差不大于l0mm,高程放样误差不大于10mm。
(5)桩板浇注完成后结构尺寸检查方法见表。
桩板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5.3 路基填筑施工放样测设中线桩,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
路基断面示意图见图5.3。
每填筑三层测设一次中线桩,用水准仪测量标高,控制填筑标高和宽度。
路基宽度计算:路基半宽 L=500/2+d+(H1-H2)×l.5。
基床以下路堤放样可采用全站仪或GPSRTK测设中边桩和高程;基床表层采用全站仪测设中边桩,水准仪抄平。
复核边桩和路基宽度,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路基施工期间应由测量人员协助埋设各类沉降观测标志,包括路基沉降桩、沉降板、沉降剖面管、深层沉降磁环、位移观测桩等标志。
施工期间注意保护。
5.4 路堑开挖施工放样测设中线桩,利用全站仪或GPSRTK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样,放出开口线,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
开挖至平台高度,再次放线,测量检查路基宽度和平台宽度。
路堑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5.5 路基竣工测量路基竣工测量主要是横断面测量,应在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
横断面间距为直线地段一般为50m,曲线地段一般为20m。
横断面竣工测量应在恢复中线后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测点包括线路中心线及各股道中心线、路基面高程变化点、线间沟、路肩等。
路基面竣工测量成果应作为工序交接和无砟轨道混凝土支承层施工和变更的依据。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测量队组织模式。
6.2.测量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测量人员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测量材料测量仪器9.1 质量控制(1)每次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天开始测量之前检查仪器的测量精度,测量过程中如对测量结果有疑问,也须及时检查,弄清问题所在,完全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测量。
(3)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一般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也要避免测量作业。
9.2 质量检验群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出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表4.13.12 桩板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路堑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出自《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表8.0.139.安全及环保要求(1)测量人员必须注意人身和测量仪器的安全,进人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跑跳,要注意来往车辆,要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以保证安全。
吊装区作业时应设监护人员,严禁吊物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