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1.适用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至铁路涵洞施工测量。
2 .作业准备2.1 资料准备图纸审核、资料收集、放样资料计算审核和报验。
2.2 现场核对施工前对涵洞中心里程、平面位置、斜交角度、道路及河沟里程、涵长、各点高程、及有关尺寸进行放线核对,如有疑问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3 仪器设备配备标称精度不低于2"、2mm+2ppm的全站仪。
标称精度不低于平面10mm+lppm,高程20mm+lppm的GPSRTK测量系统。
不低于S3光学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每个作业工区设测量放样小组1个,小组成员4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工3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测量人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应持有汉十高速铁路建设测量工程师业务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 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所有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检定有效期。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日常检校。
3.技术要求涵洞施工前,应先对全线的控制网进行加密,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可根据施工要求采用同级扩展或向下一级发展的方法。
加密高程控制测量应启闭于线路水准几点,采用同级扩展的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3.1施工加密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要求:GPS作业技术要求3.2 GPS加密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指标。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3.3水准测量的精度及限差如表3.2所示。
水准测量精度(mm)4. 涵洞施工放样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测量程序测量准备→地基处理施工放样→基础施工放样→涵身施工放样→涵洞竣工测量。
4.2 测量工艺流程测量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5 .测量要求5.1 基本测量方法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人(调人)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人仪器高,输人(调人)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
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人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
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人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人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
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全站仪安置完成后在仪器上输人拟放样点坐标,仪器上显示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
8)重复过程7,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
(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气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拟放样点定位完成后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
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4)作业结朿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2 地基处理施工放样基底换填施工放样1)利用全站仪测出基底换填轮廓和原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场地地面标高。
2)按设计要求开挖至换填底面,利用全站仪测量换填地面尺寸和高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即可进行换填施工,施工至换填设计高程。
地基处理群桩放样地基处理群桩包括CFG桩、管桩、碎石桩等。
1)利用全站仪测地基处理群桩的轮廓和原地面标高,按设计要求确定场地地面标高。
2)计算出地基处理控制轴线上桩位坐标,利用全站仪定出控制轴线上桩位,钢尺量出打桩场地边线并标识,用长钢尺拉线测量出桩位,在桩位处用直径8mm的钢钎竖直打入20cm深孔,在孔灌注石灰水或石灰粉,并在孔插入小木(竹)桩,方便钻孔过程中钻孔废泥把桩位埋没后查找。
群桩放样示意图3)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无误后交样,桩位放样允许偏差20mm,高程放样误差不大于10mm。
4)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后,用水准仪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破除桩头到设计标高。
5)群桩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检查桩位偏差,水准仪测量高程,检查方法见表。
群桩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 桩位(纵横向)50按成桩总数的10%抽样检验,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测量仪器或钢尺丈量2 桩体垂直度1%测量仪器或吊线测钻杆倾斜度3 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5.3 基础施工测量1)地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指导破除桩头到设计标高。
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桩头标高及基坑尺寸检查。
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基础十字中心线。
基础放样示意图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基础模板立模后,及时对基础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基础十字中心线,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基础放样允许偏15mm。
6)基础施工完成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检查,检查方法见表。
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据设计中心线±30mm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2 基础顶面高程±30mm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5.4 涵身施工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涵洞十字中心线或涵身前墙线。
2)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3)涵身模板立模后,及时检查模板,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涵身十字中心线或前墙线,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尺量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
5.5 涵洞竣工测量涵洞主体工程施工完毕,涵顶、涵侧填土前,应对涵长、孔径、板顶高程等进行测量,并据此推算板顶填土厚度,确定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6.劳动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测量队组织模式。
6.2.测量人员应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测量人员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测量材料测量仪器9.1 质量控制(1)每次观测前应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天开始测量之前检查仪器的测量精度,测量过程中如对测量结果有疑问,也须及时检查,弄清问题所在,完全解决问题后方可继续测量。
(3)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一般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之间也要避免测量作业。
9.2 质量检验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混凝土涵洞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10.安全及环保要求(1)测量人员进人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禁止跑跳,要注意来往车辆,要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以保证安全,吊装区作业时应设监护人员,严禁吊物下作业。
(2)密林丛草间进行施工测量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严禁烟火,并需预防有害动、植物伤人。
(3)在公路和交通繁华的道路上作业时,尽可能缩短作业和仪器在通路停车部位上停留时间,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护、警示措施,避让车辆,必要时设专人监护。
(4)临近既有线施工时,要严格执行既有线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所有测量人员均要进行既有线施工安全培训教育。
(5)在影响既有线围施工时,测量作业人员戴白色或黄色安全帽,在轨道上作业时必须穿黄色防护服背心。
作业人员严禁在既有线围戴红色安全帽,穿红色衣服。
(6)在既有线旁测量放线时,严禁使用钢卷尺等金属测量工具测量既有线线路轨距。
穿越铁路时应遵守“一看、二慢、三通过”原则。
(7)在施工现场测量时,必须注意周围的吊车及机械电气设备,不得在机械运转围作业,防止发生事故,必要时必须停电,机械停止运作后再作业。
(8)上下沟槽、基坑应走安全梯或马道,在槽、基坑底作业前必须检查槽帮的稳定性,确认安全后再下槽、基坑作业。
(9)在高处作业时,仪器必须安放在牢固的建筑或构筑物上,仪器周围的孔洞事先要盖好。
不稳固的地方,禁止放仪器,安放仪器的上下方不得有人工作,设有专人警戒。
(10)在高处临边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必须将衣袖扎紧,穿防滑鞋,采取有效防坠落措施。
(11)在高空用线锤吊线时,线锤必须拴牢,下面不得有人,防止坠下砸伤人。
(12)测量作业钉桩前应检查锤头的牢固性,作业时与其他人员协调配合。
不得正对人员抡锤,钢钎和其他工具不得随意抛掷。
(13)测量人员在高空、地面立标尺花杆及用钢尺丈量尺寸时,必须注意上下左右的电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防止伤人。
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大树下停留。
(14)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衰弱、视力不佳、饮酒、睡眠不足者,禁止参加高空作业。
(15)需在河流、湖泊等水中测量作业前,必须先征得主管单位的同意,掌握水深、流速等情况,并据现场情况采取防溺水措施。
(16)冬期施工不应在冰上进行作业。
严冬期间需在冰上作业时,必须在作业前进行现场探测,充分掌握冰层厚度,确认安全后,方可在冰上作业。
附录A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施工测量放样记录表(mm). . . .附录B高程测量记录表高程测量记录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