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川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表(地下矿山)
四川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表(地下矿山)
矿山完成了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系统设施齐全,能有效运行。
矿山完成了压风自救系统的建设,系统设施齐全,能有效运行。
矿山完成了供水施救系统的建设,系统设施齐全,能有效运行。
矿山完成了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系统设施齐全,能有效运行。煤系矿山应按照煤矿的相关要求在井下重要地点设置必要的传感器;开采高硫等有自然发火危险矿床的地下矿山企业,应在采掘工作面设置温度、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
矿山有独立的通风系统,风量、风质和风速能满足井下作业场所的需要。有防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
矿山有备用电源,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
矿山根据需要,设置有风门(不得设置单道风门)、风墙、风窗和风桥等通风设施。
矿山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矿山有测风制度,并填写有测风记录。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应选择适当地点集中排放废石。
矿山设置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责明确。
矿山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比较完善。
矿山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员。
矿山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都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矿山安全警示标识比较规范。
矿山有安全检查、隐患处理记录,有事故分析、事故报告制度。有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矿山企业应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因特殊情况不能办理工伤保险的,可以办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或者雇主责任保险。
生产的尾矿库(即将闭库的除外)至少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
初期坝上、下游波比符合《安全专篇》设计,且坝体稳定,排渗系统正常。
子坝堆积符合《安全专篇》设计,放矿比较规范。
坝肩及坝坡截、排水沟符合《安全专篇》设计,且能有效运行。
矿山有安全培训制度及实施记录,有安全会议记录(反映安全活动情况)。
矿山制定了应急预案并及时更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到位。矿山制定了火灾和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矿山的特种设备或重大安全设施经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合格。
煤系矿山的设备、器材、保护用品等符合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按规定履行了“三同时”手续。
露天矿山应有相应机构管理防、排水设施。大、中型露天矿山应设专职水文地质人员,建立水文地质资料档案。
露天采场的总出入沟口、平硐口、排水井口和工业场地,均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
露天矿山根据设计建立了排水系统,上方设置截水沟,有滑坡可能的矿山,要加强防排水措施。
水泵排水能满足矿山正常积水量要求。受水患威胁的矿山有专门的防治水患的措施和处置预案。
民用爆炸物品的儲存仓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有民爆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矿山有安全培训制度及实施记录,有安全会议记录(反映安全活动情况)。
矿山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备案,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到位。矿山制定了火灾和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矿山的特种设备或重大安全设施经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合格。
矿山有进出采场登记制度。
小型露天矿山开采坚持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开采。
是否按要求采用中深孔爆破,是否实行机械铲装和机械二次破碎作业
页岩矿山是否实行无爆破作业方式的机械挖掘、铲装作业(个别岩体坚硬采用松动爆破后实行机械铲装的除外)
有防粉尘及其他危害的劳动保护措施。矿山按规定发给职工劳动保护用品,职工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和使用安全工具。
排洪竖井(斜槽)——排水管(隧洞)等排洪设施完善,且能可靠、有效运行。
在排水构筑物上或尾矿库内适当地点,设置清晰醒目的水位标尺。
最小干滩长度符合规程要求。
截洪沟断面尺寸符合《安全专篇》设计,且能可靠、有效运行。
汛期前对排洪设施进行了检查、维修、疏浚,并记录归档。
尾矿库设置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责明确。
有选矿厂的矿山,其选址和选矿设备的工艺布置以及生产管理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选厂有防物体打击、防坠落、防污染、防中毒、防腐蚀的措施。
四川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表(露天矿山)
矿山企业名称:年月日
序号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情况
备注
证照是否齐全。生产矿井具有《工商营业执照》、《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且有效;企业主要负责人,矿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及安全管理员取得相应安全管理资格证书;自行开展爆破作业的矿山取得有《民用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矿山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比较完善。
矿山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员。
矿山所有特种作业人员都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矿山有比较规范的安全警示标识。
矿山有安全检查、隐患处理记录,有事故分析、事故报告制度。有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民用爆炸物品的儲存仓库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有民爆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矿山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地形地质图,矿山总布置图,采场工程平面图、剖面图,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以上矿图必须填绘及时。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并按规定提取了足额的安全生产费用。
生产矿山(即将关闭的矿山除外)至少达到安全标准化三级。
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开采秩序。严禁乱挖滥采。开采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可靠。有必备的安全技术设施、设备和工具。
掘进巷道应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不得采用扩散通风,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起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米。局部风扇的吸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严禁产生循环风,不得采用易燃风筒。
煤系矿山必须严格执行煤炭行业的有关通风防火安全规程,有防治瓦斯事故的措施。
井下炸药库,重要硐室,井底车场等备有灭火器材,并有醒目的标志和注意事项。
水泵排水能满足矿山正常涌水量要求。至少有同类型的三台水泵。
受水患威胁的矿山有专门的防治水患措施和处置预案。
矿区内外、井上井下,通讯畅通。
矿山电气设备有接地、过流、漏电三大保护装置。
井下所有工作地点,安全人行道和通往工作地点的人行道等都有足够的照明,采掘工作面采用移动式照明。照明电压符合安全规定。
矿山的电气线路敷设和设备安装及其保护装置符合安全规定。
矿山井下同时作业人数大于30人的,完成了人员定位系统的建设,系统设施齐全,运行可靠。矿山井下同时作业人数少于30人的,建立了完善的人员出入井管理制度。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生产中段在地面最低安全出口以下垂直距离超过300米、距中段安全出口实际距离超过2000米的生产中段,应设置紧急避险设施。
矿山设置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责明确。
矿山机车运输有声光信号,制动装置灵敏可靠。
矿山的提升装置经有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井口的标高应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1米以上,并有防止地表水进入井口的措施。
矿山有合理的井下防水排水系统。
矿山将井田范围内和周围老采场积水情况、开采范围标注在矿图上,并有防治水的措施。
矿山开采在接近水库、河流、湖泊及其它水体时,按规定留设有防水隔离矿(岩)柱。
矿山有完整的技术资料。包括矿区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图,矿山总布置图,井上井下对照图,矿井、巷道布置图,采场布置图,通风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图,井下通讯系统图,井上(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提升运输系统图,避灾线路图等,并应定期更新,反映实际情况。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社会保险或安全生产责任险,并按规定提取了足额的安全生产费用。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按规定履行了“三同时”手续。
四川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表(尾矿库)
企业名称:年月日
序号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情况
备注
证照是否齐全。在用尾矿库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矿山企业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露天采场有人行通道,作业场所有醒目的安全标志。有安全检查工具。
露天矿山的阶段高度、平台宽度和边坡角能满足作业安全和边坡稳定的需要。采场工作坡面角不大于矿岩自然安息角;平台宽度和台阶高度满足安全要求。
矿山有防边坡崩塌和防地质灾害的措施,有边坡稳定监测记录和管理。
露天采场边界与地面建筑物、设施、河堤、公路、铁路等之间的安全距离符合有关规定。
尾矿库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备案,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到位。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尾矿库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按规定履行了“三同时”手续。
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防火规定和当地消防机关的要求,对建筑物、材料库和仓库等有防灭火措施。
矿山运输设备选型符合“矿山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厂内机车及车辆运输符合安全要求。
索道运输按规定架设,保护和制动装置安全可靠,钢丝绳及其连接装置等要定期检测、检查、并有记录。主要提升绞车必须具备工作制动、紧急制动、过卷、限速和松绳等保护装置。
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已经报废或暂时不用的井巷。
巷道和硐室净断面能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安装设备、检修和施工的需要。
严禁上下同时回采,禁止在采空区上部继续回采。矿山开采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可靠。矿山有必备的安全技术设施、设备和工具。
相邻矿井之间,采场与采场之间留有足够的保安矿柱,矿山井巷布置留有足够的保障井上和井下安全的矿(岩)柱。
矿山巷道路标、警标、照明等符合规程的要求,主要通道明确标示避灾路线。
需要防雷的场所和管线装设有避雷装置。
矿山排土场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设计。
矿山排土场不应影响矿山正常开采,排土场坡脚与开采作业点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矿山排土场设置必要的滚石或泥石流拦挡设施。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应选择适当地点集中排放废石。
矿区内外通讯畅通。露天采场安装有电话。
矿山的电器线路敷设和设备安装及其保护装置符合安全规定。电气设备有接地、过流、漏电三大保护装置。需要防雷的场所和管线装设有避雷装置。
矿山排土场应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设计。
矿山排土场不应影响矿山正常开采和边坡稳定,排土场坡脚与开采作业点之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