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储量动态监测指南1 总则1.1 前言为建立健全矿山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制度,加强矿山储量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87号)以及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07]202号),结合我省地下开采矿山储量监测实际情况,制定本指南。

1.2 适用范围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矿山企业和地质测量机构开展江苏省境内地下开采(非煤)矿山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矿山储量年报的编制、审查和验收。

1.2.2本指南要求不替代矿产地质勘查、矿山生产地质勘查及储量核实技术要求。

1.3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基本要求1.3.1储量动态监测工作应以经过评审、备案的矿山地质勘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储量检测报告或上一年经审查验收的矿山储量年报为基础。

对于资源储量家底不清的矿山,需由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补做地质工作,核实矿山资源储量,履行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手续。

1.3.2地质测量工作应由具有矿山地质测量资质的地测机构进行。

矿山企业按照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选择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双方签订并严格履行地质测量工作合同。

1.3.3每年12月31日前完成矿山开采、消耗、损失的资源储量的地质测量工作,建立矿山技术档案和资源储量台帐,编写矿山储量年报。

1.3.4矿山储量年报内容包括:矿山累计查明和保有资源储量;当年开采和损失的资源储量;当年勘查、估算变化的资源储量;矿石质量的变化情况;当年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情况;下一年拟开采动用资源储量等1.3.5 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当矿山形成的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超过允许范围时,矿山企业需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经评审备案后,变更矿山储量登记统计库数据。

1.3.6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资源储量相对误差计算以采准矿量为基数,一般允许范围如下:a)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可采储量(111)的相对误差:10%;b)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预可采储量(122)的相对误差:20%;c)矿山采准矿量与相应的勘查推断资源量(333×开采系数)的相对误差:30~40%。

1.3.7 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应采用地质、测绘、资源储量估算等方面先进技术,鼓励矿山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土资源部认定的软件进行矿山生产及资源储量的管理。

2 引用标准或技术规范(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国土资发[2007]26号《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有关矿种的地质勘查规范3 技术方法与质量要求3.1 资料收集与整理3.1.1收集被监测矿山经评审备案的储量报告、上一年度通过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验收的矿山储量年报及附图、附表(包括电子文档)、截止报告编制期的采掘工程平面图;收集最新的矿山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生产勘查资料、采选资料以及各类样品的采样位置和分析测试结果。

3.1.2收集经年度审核的采矿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3.1.3收集动用工作面基本情况,包括工作面编号原则,开采顺序,采矿方法,工作面回采起止时间。

注明工作面名称,地面位置,地面标高,井下位置(所属采区),工作面标高,工作面走向长,倾斜长,斜面积等。

3.1.4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对其质量和可利用情况要进行分析评价,重要的还要进行核实。

3.2 地质测量内容与要求3.2.1为保证矿产资源储量年度报告的真实可靠,地质测量机构应下矿井进行实地调查与测量,在井下对工作面位置(含采空区、压覆区等)、矿山地质测量点、开采厚度、矿层厚度等进行检测。

3.2.2 矿区地形地质图修测: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

要求采用全仪器法实测,精度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

3.2.3采、探工程地质编录:对当年新增采、探矿坑道、占孔等工程均应进行地质编录,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及其变化。

3.3 井下采区测量与精度3.3.1采、探工程测量:包括当年采矿、探矿巷道,探矿占孔等,要求采用全仪器法进行。

3.3.2 开采(采空)范围测量:对当年开采(采空)范围进行测量,包括各中段开采(采空)平面范围、面积,开采(采空区)高度,应用仪器法或半仪器法实测。

3.3.3 各种测量原始记录、成果表、图纸等资料按照统一格式进行编录造册,建立矿山测量台帐;3.3.3 井下采区的测量精度应满足相关测量规范要求。

3.4编录与采样3.4.1采、探工程地质编录:矿山企业应对当年新增采、探矿坑道、占孔等工程进行地质编录和采样,研究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及其变化。

3.4.2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测试:对当年新增采、探工程矿层及顶、底板系统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采样方法:坑道采用刻槽法,占孔采用劈半法,矿山顶板采样可采用连续拣块法。

刻槽规格、样品长度按各矿种勘查规范执行。

3.5样品化验与质量检查样品分析测试应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分析测试单位进行。

主矿产、共生矿产均应作基本分析测试,伴生组分可作组合分析。

分析测试质量(内、外检)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3.6 探采对比调查采矿过程中出现的矿层规模、形态、质量、数量发生的变化情况。

3.7 开采技术条件评价调查采矿过程中出现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和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3.8 技术资料的整理与归档矿山储量年报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制作和汇交,所有技术资料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存档。

4 资源储量管理4.1 资源储量分类4.1.1矿山地质勘查或生产勘查圈定的资源储量分类必须严格执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4.1.2 生产矿量是在矿床开采过程中根据采矿准备程度所圈定的(预)可采储量。

按采矿准备工作程度不同,地下开采的矿山,生产矿量分为开拓、采准和备采矿量三个级别。

开拓矿量根据采样工程间距可划分为预可采储量(122)或可采储量(111);采准和备采矿量均可为可采储量(111)。

4.2 矿山资源储量类型的转换及其数据的变更4.2.1经过生产勘查工作,提高了资源储量的地质可靠程度,应重新统计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并估算资源储量。

根据相应规范规定的资源储量类型条件,合理转换资源储量类型。

4.2.2生产勘查工作区的资源储量数据变更时,应将该区原资源储量从原资源储量类型中减去,将新计算的资源储量列入转换的资源储量类型,估算前后的资源储量之增减数量列入“重算增减”。

4.2.3生产勘查工作中发现的新矿体,其资源储量数据列入相应的资源储量类型,资源储量之增加数量列入“勘查增减”。

4.3 矿山资源储量台帐矿山企业必须建立矿山资源储量台帐,包括:A)矿块地质资源储量估算台帐;b)中段地质资源储量统计台帐;c)矿山资源储量变动台帐d)资源储量消耗台帐;e)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台帐。

f)付产矿石统计台帐。

4.4 回采率金属矿山以矿井回采率作为考核指标。

4.5 矿山资源储量的报销4.5.1正常损失的矿产资源储量是指根据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允许的设计损失和正常开采损失的储量。

非正常损失的矿产资源储量是指上述规定以外的,因地质条件、安全条件等原因不能被采出的矿产资源储量。

4.5.2正常损失的矿产资源储量,可随矿山储量年报,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给予报销。

4.5.3非正常损失矿量的报销:同一采区应当一次申请报销,非正常损失矿量必须经矿山地质测量机构检测,编制非正常损失矿量报告,向采矿许可证发证机关储量管理部门申请报销。

4.5.4矿山报销资源储量,应详细阐明原因,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供有关图纸资料。

4.5.5非正常损失矿量报告内容包括:申请报销的非正常损失矿量所处位置、范围、地质构造特征、矿量、不能采出的原因等,并附相应图件。

5 矿山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与审查5.1矿山储量年报编制内容和提纲见附录A。

5.2附图见附录B。

附图要用CAD或MapGis制图软件绘制,必须做到准确、齐全、及时,符号运用要正确、统一,图纸内容应布置适当,着色准确;绘制的内容、精度以及绘制方法要依据有关的规程、规定、图例、图式的要求。

5.3 附表见附录C。

5.4 附件见附录D。

5.5 年度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结果汇总表格式见附录E。

5.6 矿山储量年报的上报与审查矿山企业应将本年度的矿山储量年报,在下一年1月底前报送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采取矿山地质测量机构自查、互查、组织专家抽查等形式对矿山储量年报进行审查。

附录A 江苏省地下开采矿山(非煤)储量年报编写提纲封面(报告名称):江苏省XX市矿山企业名称XXXX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报告编制单位:矿山地质测量机构报告提交单位:采矿权人报告提交时间:年月日扉页报告名称:江苏省XX市矿山企业名称XXXX年度矿山储量年报报告编制单位:单位负责人:单位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初审人: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时间:年月日目录正文目录按章、节二个层次分列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附表目录册号、序号、表名附件目录册号、序号、名称正文提纲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目的任务简要说明年度矿山地质测量的对象、范围、具体要求和工作依据。

第二节矿区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简要说明矿区位置,原勘查区范围、坐标及面积;采矿(探矿)许可证界定的范围、坐标、面积;地形地貌与交通条件等。

第二章地质勘查与开采第一节年度地质勘查工作简述年度中发生的地质勘查工作、勘查成果、评审及备案文号。

第二节开采现状简述年度开采现状(矿山开采方法,设计生产能力,年度实际生产能力,生产管理与台帐情况等情况)、矿产资源储量利用情况以及存在问题。

第三节资源储量简述年度矿山资源储量变化情况。

第三章年度矿山地质测量工作评述简述年度矿山地质测量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列表)、质量情况,应用前人资料情况等。

第四章矿床地质(注:只叙述与申请采矿许可证依据的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所述有变化的情况及新认识)第一节矿区地质概况简述矿区基本地质(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情况。

第二节矿体特征简述矿体的空间位置、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质量等。

对于本年度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技术条件方面出现的重大改变应重点阐述。

第三节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上年度开采技术条件(水文、工程、环境)进行总结,针对矿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或措施。

第五章矿山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简述矿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可直接引用上年度评审、备案的各类储量报告中的,或上一年度审查验收的矿山储量年报中的资源储量数据(可列表)。

第二节动用及保有资源储量简要说明圈矿工业指标、估算方法、估算参数、矿床圈定与外推原则、特高品位(特大厚度)处理原则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