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

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

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探讨杨新武一、引言随着住房集体消费时代的结束,随着人们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宅市场化条件下,人们在选择住宅时,考量指标已不仅仅是局限在距离远近、地段优劣、户型布局等,也不再单纯地追求住房外在的浮华与张扬,而是更加注重住宅的功能与品质。

住宅已由原来的栖息地,转变为人们用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休息场所。

基于人们对住宅的健康、环保、舒适这种需求,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就要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在其设计中越来越要注重人对社区环境的实际需求,研究人的居住行为规律,社区环境的人本化设计迫在眉睫。

社区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层次,本文从“人—机—环境”系统观、整体观的角度本着“以人为本”这个基本着眼点探讨了社区人居环境的“人本化”设计的思想理念和设计程序方法问题。

二、人居环境的内涵与特征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s)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生存环境,包括提供人类活动的空间场所、物质、能量以及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社会经济关系。

在地域空间上,它包括全球、国家与区域、城市、社区、建筑等五大层次(吴良镛)[4]。

人居环境的设计建设,它包含不同的感知层面和相应的评价体系。

理想的人居环境不是简单的堆砌和罗列,更不是简单表象的丰富,而是具有更为本质的人本内涵。

可以将人居环境分为三个层次(图1),首先是从宏观的角度考虑是大的城市环境,其次才是社区的人居环境,最后才是住宅内部的人居环境。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第二个层次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规划。

三、社区人居环境的设计思想理念由于社区人居环境设计及开发水平高低、质量好坏以及适宜居住与否直接与居住者密切相关,其惟一检验标准就是居住者的感觉以及是否满足其居住者的实际需求。

因此,社区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过程都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居住实态需求为目标,对环境设计的差别化、个性化、健康性、性能价格比有一个统筹、全面、详尽的考虑。

1.设计思想的差别化思想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住户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商品的房地产项目,就必须对之进一步细分,以前无差别化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的竞争力,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创新意识强、具有新功能、新特性的产品。

社区环境在设计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产品面对的使用人群是老人、中年、还是青年等层次,如东方太阳城专为退休老人打造专属的社区人居环境,创造性的兴办商业化养老设施,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由于我国4:2:1(老人:成年人:子女)人口结构比例,成年人负担过重,社会必须负担养老,以提高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社区环境设计的这一环节,养老设施和养老服务应是一流的,同时更为重要是为老人设计创造一个供老年人自助、自立、自娱、自我服务的环境变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让老年人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得到慰藉,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于社会。

这种对房地产行业和市场细分的大胆有益探索和尝试会大大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国家和百姓而言都有很多方面的好处。

2.设计思想的个性化理念共性与个性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

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对某一事物而言,个性和特色是指事物的显著特征,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典型特征。

社区环境设计的共性包括了安全性、舒适性、识别性、和谐性和文化性。

这些特征可以说是社区环境设计的主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是必须首先考虑和遵守的。

社区环境设计规划在个性和特色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是设施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必然追求,与它的共性一样,也是由人与环境决定的。

相对于作为主体的共性来讲,个性则是可变因素,具有可变性和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

地理与文化的不同、民族与历史不同、传统与宗教的不同、使用环境的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都能成为创造多样的、个性的社区环境设计的源泉。

社区环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也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社区环境的共性与个性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其次,社区环境的共性与个性是互相依赖、互相联结的。

任何社区环境的设计规划都是个别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第三,社区环境的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例如,相对于所有的环境设施设计而言,儿童游乐设施设计具有的艳丽色彩可谓是一种个性,但是就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儿童游乐设施而言,活泼、2可爱、艳丽的色彩或许就成了它们之间的一种共性;再如,八十年代初期,在欧式建筑风格的影响下,欧式风格的环境设计也成为一种个性的时尚,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当越来越多的社区把建筑和环境设施做成“个性”的欧式风格时,这种“个性”却无意中成了一种“共性”。

从“人-机-环境”的系统观入手考虑,影响社区环境个性化设计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环境因素、人的因素以及设施本身的因素,具体来说,是指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地域文化、使用人群、功能、技术、材料等因素。

然而,就社区环境的个性化设计而言,并不是以上所有的因素都会起到作用,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大小,可以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表1)。

表1 影响社区环境个性化设计的因素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一方面,从社区环境这个角度来看问题时,小范围的、特殊的地形地貌同样能使环境设计做出大文章来。

在现代城市许多社区环境设计中,利用地形地貌的优势,大作水文章来设计景观设施的也不少,如果各类设施在设计上能够真正做到与山、水、特殊的地形地貌水乳交融,就会在景观营造、调节小气候等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另一方面,不同地域之间气候的差异性,也会影响到环境的设计。

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环境设施在造型上就必须考虑到既要通风又要遮光、防雨的要求;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环境设施在材料上的选择上,就不宜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可以多用木材以增进亲切感。

不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使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

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将竹子这样的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实例,例如用竹编来制作共鸣箱的家用音响、用竹竿来制作三角架的自行车等等,这些也可以说是很好的个性化设计的例子。

因此,将各地不同自然资源的特点运用到环境设施设计中去,不免也是一种个性的设计方法。

再加上各地不同的风力、地热等自然资源,所有这些如果被设计师合理的运用到环境设施的设计当中去的话,它们就会成为环境设施与众不同的一种个性化的特征。

(2)人文环境3一方面,建筑是城市发展中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城市中最具文化内涵的场所,无论其反映的城市历史、社会变迁、风格形式与空间使用,建筑总是最直接的告诉我们,其所在城市的文化特征及后续发展。

作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社区建筑虽然不需要像公共建筑那样突显城市的政治特征,但它却是城市中普通市民的大众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说,社区建筑的形式是自然的、生活化的,也是更能体现地域文化的。

北京城里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窑洞、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西南地区的吊脚楼……很多这样独特的建筑形式都可能被运用到现代城市的社区建筑上,并形成社区独有的风格。

一般而言,社区环境建设中总是先建房子后安排设施,为了不破坏这些个性的特征,社区中的环境设施的设计在造型上就不可能随心所欲,而必须考虑到社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从中找出那些诸如形态、色彩、文化等隐含、内在的因素,运用到设施的设计中去,从而使设施能更好的融入到社区环境中;另一方面,社区环境设施是城市景观大环境中十分重要的“道具”,参与城市景观构成,使之成为室外空间环境具有公共性和交流性的产物。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环境设施定义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特征,确定了室外空间的秩序,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设施就是一种硬质的景观。

尽管室外空间形式的组合和创造是城市景观环境设计中的首要因素,但环境设施的体量、形式、轮廓和材料的色彩、质感以及内涵等直接反映景观的形象。

总之,与环境结合的景观设施在社区室外空间环境中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环境设施与社区景观的关系是互动的、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的。

(3)地域文化这里所要讨论的地域文化是广义上的文化,是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的氛围和感觉,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习惯和喜好。

下面我们可以通过知名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的形象广告词来更好的理解、感觉地域文化其中的内涵:"北京的雍容、沈阳的直爽、深圳的活力、上海的浪漫、青岛的欢畅……"东方与西方,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即使同是城市,不同地域的城市在生活方式上也会有一些差异。

不同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并表现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而作为为人们社会生活服务的环境设施自然就会受这些不同生活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像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经济型城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很快,即使是回到了社区、回到了家中,也需要设施或产品为他们提供快捷、方便而舒适的服务,对于他们而言,设施的使用功能是第一位的;而在像北京、西安这样的文化型城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就显得缓和些,在使用社区环境设施时,他们相对会更关注设施的精神功能。

环境设施的造型、色彩,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区域都受到其传统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环境设施在造型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素,就能设计出符合各地自身的传统特色的个性化的设施。

环境设施的色彩设计,不能脱离客观现实,不能脱离地域和环境的要求,要研究色彩的适应性,要充分尊重不同地区人们对色彩的爱恶特征,如东北人偏好色相反差大、明度对比大的色彩,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西北人偏好的色彩浓艳、热烈、纯粹,体现着西北人豪迈而纯朴的民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偏好丰富、细腻的色彩,不同民族则有自己偏好和崇尚的色彩;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偏好的色彩淡雅、别致,要投其所好,避其所忌,这样才能使设施和环境融为一体,才能体现出个性并受到人们的喜爱。

43.健康社区的设计思想健康社区,即以人为本,从居住者出发,在满足社区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满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层次的需求,使居住者生活在舒适、安全、卫生、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社区环境中。

健康社区的内涵涉及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社区环境的健康性,包括对室外环境、居住空间、户型设计、空气环境质量、声光水电热等方面的量化控制指标;二是自然环境的亲和性,从自然景观、绿色系统、雨水利用、景观用水等方面进行量化控制;三是住区环境的保护,从视觉环境、排水系统、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等方面做量化规定;四是健康环境的保障,强调完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健康设施,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家政服务体系,注重健康行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