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主备教师:李金美参备教师:王足生王埔石丁志润课题1 爱护水资源(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A、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回答:略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3、讲授新课: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1018吨);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饼图)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原因: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我国各地区(未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均水量图。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用具体数字说明)。
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爱护水资源(板书)1、节约用水(板书)展示: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课本第62页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节约和浪费相比较有什么差距?展示:生活用水节约与浪费方式比较。
小结: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介绍:《水法》和节水徽记。
2、防止水体污染(板书)1)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污染的途径(板书)(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小结: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练习:学习指要作业:【教学反思】课题2 水的净化(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做好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二课时【教具学具准备】药品:河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活性炭。
仪器:烧杯、漏斗,玻棒,滤纸、铁架台,铁圈,烧瓶,酒精灯,冷凝管。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展示:河水,井水、雨水、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
讨论: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回答:A:河水较浑浊,而其他水较澄清。
B:自来水与纯净水比较,纯净水更澄清。
说明: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但纯净水不等于纯水。
过渡:自然水怎样才能变成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水的净化。
2、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讲解:通过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我们知道水中的杂质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
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板书)1、静置(板书):[演示实验1] 将一杯泥水静置一段时间现象:水中杂质沉到水杯底部,上层水较澄清。
提问:经静置后,水中的杂质能全部沉到水杯底部而水特别澄清吗?回答:不一定,这与时间长短有关,与杂质种类有关。
[演示实验2] 在泥水中加入明矾,搅拌后静置。
现象:静置的时间更短,上层水更澄清。
说明:明矾有吸附作用,明矾溶于水后产生的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过滤(板书):展示:过滤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总结:过滤的注意事项是: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活动:活动与探究 [多媒体展示探究内容]教师活动:巡视学生活动情况,适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力争使每个小组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活动:各组派代表陈述实验结果。
(略)思考:可以利用什么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滤纸和漏斗?第二课时:二、除可溶性杂质(板书)1、吸附(板书):回忆:在自来水厂净化过程中,曾说到“活性炭吸附池“,这个池是做什么的?它起到什么作用?[演示实验3] 往一杯带有红颜色的水中加入少量活性炭。
现象:红颜色褪去。
讲解:活性炭吸附池也起到除杂质的作用,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它可以除去一些可溶性的杂质,如带颜色的小颗粒、气味等。
提问: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所得的水是纯水吗?讲解:经过静置、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变得相当澄清,但所得的水不是纯水。
经过这些手段后只除去了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异味,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
介绍:硬水和软水(板书)定义: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硬水和软水有何区别?[演示实验4]:取两只烧杯,分别盛有硬水和软水,把肥皂水分别加入这两只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及结论:盛软水的烧杯出现了非常丰富的泡沫,而盛硬水的烧杯中则没有泡沫出现,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提问:硬水有哪些危害?回答:略提问:如何才能降低水的硬度,让它变成可供我们使用的软水呢?讲解:除去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这样就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思考:软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呢?讲解: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可通过煮沸水也可降低水的硬度,达到软化水的目的。
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呢?2、蒸馏(板书):[演示实验5] 蒸馏硬水,并检验蒸馏后水的硬度。
现象:实验后得到的蒸馏水硬度较低。
总结:可见通过蒸馏,,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思考:通过学完本节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谈谈回答:练习:学习指要作业:小结: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2、硬水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可以软化为软水。
3、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作业: 1、自制简易净水器2、除去家里荼壶、热水瓶、烧开水的壶等底部的水垢。
【教学反思】课题3 水的组成(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教具学具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试管、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空气的组成如何?2、情景导入: 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3、讲授新课:讨论:地球上哪里有水?水有什么用途?用途:孕育和维系生命;水是生命之源,农业之本;水力发电;水运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想一想:1、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留意过我们身边的天然水都是纯净物吗?3、水究竟是由哪些元素组成?[实验3-1]:水的电解现象: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
2、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4、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
讨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论::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说明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H 2O −−→−通电H 2 +O 2 分解反应 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验纯方法:如图所示。
讨论:氢气H 2 氧气 O 2 水H 2O 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小结: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氧化物。
练习:学习指要作业:【教学反思】 课题四 化学式与化合价(四课时)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组 成 纯净物 混合物物质 种类 物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式的涵义。
(2)知道一些常见的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3)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组成,并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
(4)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和含量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活动探究的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一些元素和根的化合价,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并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