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信息资源管理02378最新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关键词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信息化:由于信息、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资源: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信息资源:人类社会活动中经开发等积累起来的信息及信息工作者和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信息资源管理:管理者为达到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等活动中的利用规律,以此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等的活动。

练习题1、解释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答: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传感和控制等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的发展与应用呈现出如下特点和趋势:数字化、小型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

2、阐述信息革命及其基本特征。

答: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深刻影响着社会的组织、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的水平、规模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人们把这种因信息技术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变革称为信息革命。

3、阐述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影响。

答: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逐步应用的过程。

信息化是继农业化、工业化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其结果是导致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化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战略;国家信息化包含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家庭与个人信息化等多个层面。

信息化是各级社会组织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而从事的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4、我国国际信息化的含义是什么?答:1997年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国家信息化的内涵:“国家信息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则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应用信息资源,加速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进程”5、什么是产业?解释信息产业的内涵。

答:在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产业主要指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一般而言,每个部门都专门生产和制造某种独立的产品,某种意义上每个部门也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部门,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

生产物质产品的集合体,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部门,一般不包括商业。

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一般指以信息为资源,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对信息进行收集、生产、处理、传递、存储和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提供有效服务的综合性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行业。

信息产业特指将信息转变为商品的行业,它不但包括软件、数据库、各种无线通信服务和在线信息服务,还包括了传统的报纸、书刊、电影和音像产品的出版,而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的生产将不再包括在内,被划为制造业下的一个分支。

计算机和通讯设备行业为主体的IT产业,我们通常称之为信息产业,又称为第四产业。

6、阐述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答: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各个层次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其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活动。

7、什么是信息?解释认识论意义下的三类信息。

答:从本体论客观意义上看,信息被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或自我显示”。

从认识论主观意义上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食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

认识论意义下的三类信息:实在信息是食物实际具有的信息,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一个特征量,与认识主体因素无关;先验信息是主体感知事物前已经具有的关于该事物的信息,它既与事物本身有关,也与主体的主观因素相关;实得信息是主体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实际获得的净信息。

它与事物、主体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条件相关。

8、说明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关系。

答: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三者中物质是基础,能量和信息都源于物质。

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信息来源于物质,又不是物质本身;它从物质的运动中出来,又可以脱离物质反而寄生于另外的物质中,相对独立地存在。

信息与能量息息相关,获取、传输、处理信息总需要一定的能量来支持,而控制和利用能量总需要信息来引导。

但信息与能量又有本质的区别,信息是一口气运动的状态与状态变化方式,能量是事物做功的本领,提供的是动力。

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成物质、能量、时间和其它。

9、简述数据、消息、情报、知识与信息之不同。

答:数据仅仅是信息的某种编码表达形式,不能等同于信息。

数据通常指未被加工的原始材料,只有加工以后才能起到“消除不确定性”作用,所以信息是加工后的数据,而数据不见得是信息。

消息只在定性描述,而信息有定量计量。

情报是对主体有特殊信息的信息,并不是所有信息都具有情报价值。

经验、知识、技能都是信息,反之不然。

信息只是它们的原材料,即经验、知识和技能需要通过不同程序的信息加工而得到。

10、阐述信息的性质与分类。

答:性质:信息是普遍的和无限的,信息依附于媒体且可以独立于源事物,信息可以共享,信息可以变换,信息可以传递但不增值,信息是动态且有实时效的,信息是具体而可以被感知和处理的。

分类:按存储信息介质、表现形式、记录方式、源顺序和效用层次、生成的范围、应用领域划分。

11、说明资源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经济属性。

答:所谓资源即指“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简单地理解,资源就是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经济学赋予资源的三个内存属性:需求性、稀缺性和可选择性。

12、什么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类型?哪些特征?哪些作用?答: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按社会组织属性的不同(政府、企业、公共),按增值状况(基础、增值),按可利用范围不同(公有、专有、个人)。

特征:信息的一般属性(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时效性),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13、全面(多角度)阐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

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信息及其生产者和支持工具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发展服务。

从管理对象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要统一信息、人员、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从管理过程内容看,信息资源管理对信息资源的进行规划、组织、开发、利用和控制。

从管理手段看,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包括技术、经济、行政、法律手段。

从管理层次看:信息资源管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从管理应用领域看:信息资源管理被分为政府、企业、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等。

14、概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答:马钱德和雷克斯莱恩的“四阶段说”。

物的控制1900-1960 纸张、打印机。

自动化技术1960-1970 二、三代计算机。

信息资源管理1970-1990 分布式数据库、PC机。

知识管理1990-至今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网络学学习题1、莫尔斯码已经成为历史,这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

从网上找到莫尔斯码的编码规则,体会电报通信原理;考察电报被淘汰的情况。

2、从网络上寻找相关案例资料,了解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情况,增强对信息资源管理内涵与作用的认识。

3、了解web2.0时代的特征,体会博客、社会网络等对信息的分享、知识发现、创新思考的影响。

4、百科全书是人们学习知识的工具,网络流行使用的“百度百科(中文)”、“WIKI百科(英文)”已经成为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检索方便的最大的电子百科全书。

对比使用纸质和电子的百科全书之不同,比较公共知识(信息资源)在开发利用方面上的变化。

思考题1、从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区别,考察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2、同样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效果,比如视频监控技术在交通管理(例1-4)和在森林防火监控中应用效果很不一样。

这涉及信息资源管理时代普遍关注的“信息技术采纳”问题。

试用信息资源管理分析这类现象。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关键词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步骤、人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策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金城。

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

职能域: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区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能域不同。

主题数据库: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数据标准化: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信息化项目规划: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优质地完成。

信息化组织: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对各类资源(人员、资金、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信息化组织机构: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

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IT部门)。

CIO机制:是以组织CIO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练习题1、什么是组织战略?它的意义是什么?答: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长远的、全局性的谋划和方案。

审时度势、科学规划的战略对于组织的发展具有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