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离合器设计
二、膜片弹簧的载荷变形特性
1. 膜片弹簧载荷与 变形的关系
膜 片 弹 簧
2f
1
r1
H
rf
λ
λ
1
R1
a)自由状态
1f
F1 b)压紧状态
λ
c)分离状态
膜片弹 簧在接合与 分离状态时的 受力及变形
λ
F2
F1
λ
rf
rf
F2
2
(1) 压紧力F1与膜片大端变形λ1的关系
Eh1 ln(R / r ) Rr 1 R r 2 F1 f (1 ) ( H 1 )(H )h 2 2 6(1 ) ( R1 r1 ) R1 r1 2 R1 r1
车型 轿、微、轻型货车 中、重货车 越、牵引车
β 1.20~1.75 1.50~2.25 1.80~4.00
2. 单位压力p0
影响
因素:
1)离合器使用:频繁, p0 取小些 ,反之p0取大些; 2)发动机后备功率大小:较小, p0 取小些 ,反之p0取大些; 3)离合器外径:D大, p0 取小些 ,反之p0取大些;
减少踏板力,操纵轻便。(单位压力小) 发动机缸数多,转矩平稳, β可取小些。 膜片弹簧离合器可以取小。(压紧力稳定)
下列因素要求β不宜选取过小
衬片磨损后,仍能可靠传递Temax,β 宜取大些。 防止离合器接合时滑磨过大,导致寿命下降; 使用条件恶劣,有拖挂,为提高起步能力; 柴油机因工作粗暴,转矩不平稳,β 宜取大些。
材料的摩擦因数变化要小
9.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工作
可靠、寿命长
10. 结构简单、紧凑、质量小,制造工艺好,
拆装、维修、调整方便
发展方向:
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拉式结构
传统操纵形式→自动操纵形式
§2-2
分类依据 从动盘数目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分类
分类 单片 双片 多片 圆周布置 中央布置 斜向布置 圆柱弹簧 圆锥弹簧 膜片弹簧 拉式 推式 备注 轿、轻型车 重、轻型车 轻、中型车 重型车
双片
大
大
较 差
较 差
大
小
①外径尺寸相同,Temax一样,操纵机构传动比一样。
二、压紧弹簧和布置型式的选择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应用较为广泛
缺点:受离心力产生严重变形,弹簧易受热退火
周布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合器
特点:弹簧压紧力是通过杠杆放大后作用于压盘上, 可选择刚度较小的弹簧
× cosα 特点:摩擦片磨损后,弹簧压紧力基本不变
第二章 离合器设计
§2-1 概述
一、离合器的功用 1. 确保起步平稳 切断和实现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
2. 3.
以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 系平顺地结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
减少冲击 限制过载 减振降噪
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
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 在工作中受到大的动载荷时, 能限制传动系所受的最大转矩, 防止传动系各零件因过载而损坏。 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与噪声。
w
式中:
Z ( D2 d 2 ) 4
W
[w]
(2 9)
要求:减少滑磨、 防止温度过高,单 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应小于其许可值
W—汽车起步时离合器接合一次所产生的总滑磨功(J)。
w—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J/mm2); [w]—w的允许值(J/mm2);
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许用值 车型 [w]
凸块—窗孔式、销钉式、键块式、钢带式 为单片离合器长期采用的传统结构 用于双盘离合器 用于驱动中间压盘 轴向或径向布置
凸块—窗孔式
销钉式 键块式 钢带式
特点:无摩擦和磨损,无传动间隙,效率高,
无噪声,定中精度高,使用中平衡性好
§2-3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取决于摩擦面间的静摩擦力矩Tc :
4、摩擦因数f、摩擦面数Z和间隙Δt
摩擦因数 f 取决于摩擦片所用材料及其工作温度、单位压
力和滑磨速度等因素 摩擦片材料主要有石棉基材料、粉末冶金和金属陶瓷等。 石棉基材料摩擦因数受工作温度、单位压力和滑磨速度 影响较大,而粉末冶金和金属陶瓷的摩擦因数较大且稳 定。 各种材料的 f 见表2-4。 Z—摩擦面数(从动盘数的2倍) 间隙Δ t一般为3~4 mm
讨 论:
1. 设工作压力均匀:
F p0 A p0
(D2 d 2 )
4
3 3
(2-3)
p0—摩擦面单位压力; D、d—摩擦片外、内径
1 D d 2. Rc(为摩擦片平均半径): Rc 2 2 3 D d
当d/D≥0.6时,Rc=(D+d)/ 4
将(2)、(3)代入(1):
接合处
膜片弹簧离合器——拉式和推式
主要区别——膜片弹簧安装方向相反,支承方式不同
形式 特点 膜片弹簧大端 膜片弹簧中部 分离轴承移动方向 拉式 支承在离合器盖上 压到压盘上 向右 推式 压在压盘上 支撑在支点上 向左
拉式和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 特点比较
形式 特点 结构 质量 零件 压紧力 传递转矩 离合器盖变形 杠杆比 操纵 ① 拉式 简单 小 少 大 大 小 大 轻便 推式 复杂 大 多 小 小 大 小 略沉重 备注 拉式无中间支撑件 及支撑环数少
4.
二、摩擦离合器构成:
主动部分:
发动机飞轮、离合器盖、压盘
从动部分:
从动盘、减振弹簧、花键、从动盘毂
压紧部分:
压紧弹簧
操纵机构:
分离叉、分离弹簧、离合器踏板及传动部件、回位弹簧
三、对离合器的要求
1.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Temax Tc=β·Temax β—后备系数 2.接合平顺柔和→确保起步平稳
减振器弹簧位置直径
(5) 离合器的能力限定范围
TC 0
4
Tc Z ( D2 d 2 )
[TC 0 ]
要求:在保证 离合器传递转矩 并保护过载的要 (2 8) 求下,单位摩擦 面积传递的转矩 应小于其许可值
式中: T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N· m/mm2); C0
[TC0]—TC0的允许值(N· m/mm2)。
(2-4)
3. Tc:
Tc
12
f Z p0 D3 (1 c3 ) (2-5)
式中: c= d/D,一般取 c= 0.53~0.70
二、离合器基本参数的选择
基本参数: β 和 p0 、D 和 d 及 b 1. 后备系数β: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静摩擦力矩与发动机最大转矩之比,
β =Tc/ Temax
选取 原则 :
摩擦片磨损后,离合器还能可靠地传递发动机最大转矩 要防止离合器滑磨过大 要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考虑以下因素,β不宜选取过大
防止传动系过载
紧急接合离合器,TC≥(2~3)Temax 不松开离合器、紧急制动,TC=(15~20)Temax
保证离合器尺寸小,结构简单。
单位摩擦面积传递转矩的许用值
离合器规格D/mm [TC0]×10 -2 ≤210 0.28
(N· m/mm2) >325 0.40
>210~250 >250~325 0.30 0.35
(6) 离合器热负荷对p0的限定范围
0.10MPa p0 1.50MPa
(7) 离合器滑磨功的限定范围
式中:
(2-11)
E—材料的弹性模量,钢:E=21×104(N/mm2); μ—泊松比,钢: μ=0.3; λ1—从自由状态算起的膜片弹簧大端加载点的变形量; h—弹簧钢板厚度; H—在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的内截锥高度; R、r—在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的大、小端半径; R1、r1—压盘加载点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
§2-4 离合器的设计与计算 一、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基本参数:性能参数、尺寸参数
1.
设计变量
特点:β ∝ f (F,D,d) ;p0 ∝ f (F,D,d)
T T
X x1 x2 x3 F D d
2.
目标函数
目标:保证离合器性能要求下,使结构尺寸最小
2 2 f ( x) min ( D d ) 4
压紧弹簧布置形式
压紧弹簧种类 作用力方向
重型车 各式汽车
一、从动盘数的选择
特点 传递 转矩 能力 结 合 平 顺 较 差 较 好 从动 部分 转动 惯量 小 分 离 彻 底 好 散 热 能 力 好 轴 向 尺 寸 小 结 构 踏 板 力 ① 大 应用
片数 单片
小
简 单 复 杂
轿车、微、 轻型货车 (客) 中、重型货 车
措施:
将从动盘做成具有弹性的盘
在从动盘上装波形钢片
3.主动与从动部分分离要彻底
措施:
分离杠杆要有足够的刚度,在分离轴承推力作用下不变形 分离时压盘从动盘之间要有足够大的间隙 单盘0.85~1.3mm 从动盘片上开槽 作用:排屑、避免吸附作用
4. 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 →减轻换挡时的冲
3. 约束条件
(1) D(mm)的选取应使VD≯65~70m/s VD ne max D 10 3 65 ~ 70 m / s (2 7) 60 (2)内外径比c的限定范围
0.53 c 0.70
(3)β的限定范围
1.2 4.0
(4)d 的限定范围
d 2R0 50 mm
石棉基
p0的推荐值:
: p0=0.10~0.35MPa : p0=0.35~0.60MPa : p0=0.70~1.5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