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淮安市阳光学校高二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D(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含褒义。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

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含贬义。

窥视:窥探。

窥,暗中察看。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崭露头角:指刚刚显露优异的才能。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2.A
①“令爱”或“令千金”都对;
②“忝列”改为“名列”(“忝列”是一个谦词,评说别人则有贬抑的意味,与语境不
合);
③“承让”改为“手下留情”(“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
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

不能请对方“承让”);
④“忽悠”改为“欺骗”(“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
3. B(比喻“一带清流”,排比,注意两个分号)
4.D(已牺牲的应排在前,因此从A、C中选;应先讲国内再讲国外,因此答案选C)
5.B(这则故事主要的大意是苦思不得的情况下,由于偶然的事情而找到了答案。

A 重在说对事情的执着,与故事内容理趣不符)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D(失,同“佚”)
7. C.(恰逢)
8. B(被动句)
9. B(作者认为身受“腐刑”是奇耻大辱)
10.(1)即使一万次遭到杀戮,哪里有悔恨呢!(“虽”“戮”句意各1分)(3分)(2)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西”“逾”“宴”“栖于厅”各1分)(4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1.(1)①“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是深秋时节②表现了萧瑟的气氛③表达了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微霜”“鸿雁”“深秋(秋季)”“萧瑟”“悲愁”各1分)
(2)“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2分)。

(3)直抒胸臆,(2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表达出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2分,解释诗句意思1分,“劝勉”1分)。

四、12.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
(3)晓来谁染霜林醉
(4)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5)通古今之变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3.(4分)
(1)突出了“漂母”墓建墓方式的独特。

(2)透射出韩信对“漂母”的感恩报恩之情。

(3)彰显了母爱的伟大。

(4)显示出“漂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

(每点1分) 14.(6分)
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凸显(衬托)出“漂母”对韩信的母爱是中国母爱史上最伟大的母爱。

(2分)
①与动物本能的母爱相比,人类的母爱伟大之处在于蕴含着“追求”精神(或“闪烁着精神火光”)。

(2分)②与孟母、岳母的亲子之爱相比,“漂母”对韩信的爱伟大之处在于超越了血缘和裙带关系,不带一丝功利色彩,因而愈显深厚和无私。

(2分)
15.(4分)
(1)含义:我们应该将感恩、报恩作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从祖辈身上传承下来。

(1分)
(2)作用:①从素材上,增强了韩信率军修“漂母”坟一事的真实性。

②从表达上,自然地引发出“我”对“漂母”的崇敬、礼赞之情。

③从主旨上,将“我”个人对“漂母”的敬意泛化为全体国人对“漂母”的敬意。

(3分。

每点1分)
16.(6分)
(1)深刻意蕴:①母亲给我们以“大爱”的情感滋养,尽心竭力地改善着我们的物质条件,丰润着我们的情感世界。

②母亲给我们以丰赡的精神濡养,引领着我们的人生航向和标高,激励着我们的奋进心志。

(意蕴4分,每点2分)
(2)写作意图:①升华感情。

在深切感悟古今母亲精神火光的基础上,抒发了对母亲由衷而强烈的礼赞之情。

②深化主旨。

在深度挖掘古今母亲精神内质的基础上,揭示出母亲对我们物质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等的深远意义。

(意图2分。

每点1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6分)
17(6分).首先描述什么是“有意义的空白”;其次分析不同的人“空白”感的差异;最后提出该怎样对待“有意义的空白”。

(每点2分)
18. (4分)似有而无、若实而幻,不稳定,不确定的心理状态;能够激发人去探索与创造,因而有意义。

(每点2分)
19. (6分)充分重视;了解与体验;心理的放松与警觉巧妙配合。

(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0.解析:本题为2015年重庆高考语文卷作文题,题目为“等待”,材料短、事件小,可是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也能够较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中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这足以能表现出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宣传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层面。

本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多维立意:
1.乘客角度。

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

他们停止抱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求的。

2.男孩角度。

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拥有爱的家庭
的写照。

3.生命角度。

任何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其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

4.道德角度。

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

5.和谐角度。

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进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