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选择题(每一题3分,共9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3)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4)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了一个严冬。

A、烘托境界告别度过B、映衬境地诀别度过C、衬托境地告别熬过D、烘托境界诀别熬过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C. 双腿瘫痪后,使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D. 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4-6题。

(每题3分,共9分)风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风筝又名纸鸢、纸鹞等,最早的风筝是由春秋时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五代时期的李邺,曾在宫中以放纸鸢为游戏,又别出心裁地在鸢的头部安装竹笛,风入竹哨,发出像古筝一样的响声,因此得名“风筝”。

我国制作的风筝,向来以精巧美观和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而且花色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

从外形看,大致可分为三种:动物、人物、物品。

从结构上看,风筝可分平面、浮雕、立体三种。

依照观赏的角度,可把风筝分为板子类、硬翅类、软翅类、串式类、自由类等五个类别。

依照风筝的地域分布,可以把风筝分为: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江南风筝、台湾风筝等等。

风筝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和祝福之意;它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优良的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

如“福寿双全”“龙风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余”“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传统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筒称“四艺”。

简单地理解这“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

近年来,风筝的制作有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创新的趋势,各式新型风筝层出不穷,例如利用3D技术制作的立体风筝等。

到南北朝,风箏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到了宋代,出现了“神火乌鸦”,就是利用风筝装上火药,投放到敌营上空,以达到军事目的。

当今,我国放风筝活动,在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发展经济和旅游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风筝不仅是普通老百姓的玩物,而且与名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一个颇有名的“风筝迷”。

他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系统地介绍了风筝的扎、糊、绘、放等工艺的技法,并配有彩图和歌诀,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戏曲家李渔,不仅喜欢放风筝,而且还写了一部以风筝为题材的《风筝误》。

写的是詹氏两女,一个美貌有才华,一个丑陋且笨拙,却因风筝题诗各就姻缘。

明代大画家徐渭简直就是个风筝迷。

他写的《风鸢图诗》是当时放风筝热闹情景的真实写照。

著名作家梁实秋是个非常喜爱风筝的人。

他说:“我对风筝有特殊的癖好,从孩提时直到三四十岁,遇有机会从没有放弃过这一有趣的游戏。

”4.下列不属于文本介绍内容的一项是( )A.风筝的起源B.放风筝的技巧C.风筝的用途D.风筝与名人5.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风筝得名是因为五代时的李邺在鸢上安装了竹笛,发出古筝一样的响声。

B.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风筝,如北京风筝、潍坊风筝、天津风筝等。

C.隋唐时期,我国才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D.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堪称一部难得的风筝史料。

6.下列不能证明我国制作的风筝“驰名中外”的一项是( )A.潍坊市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加强了同海外的交流。

B.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C.风筝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D.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享誉中外。

三、(12分)7、对下列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这首元曲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旅行之苦。

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文中的“昏鸦”就是黄昏时将要归巢的乌鸦。

D、这首元曲写了九种景物,各有特色,组成了一幅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会 B 、太丘舍去舍:舍弃C、尊君在不?不:同“否”D、待君久不至,已去。

去:跑9、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C、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文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C、友人有悔过表现,而元方固执己见,“入门不顾”,这表现了元方不明事理,不懂礼节。

D、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待人要有礼貌,做事要讲诚信。

第Ⅱ卷(90分)四、翻译(6分)11、翻译下面的一句话(6分)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五、阅读,完成12-17题。

(26分)悟空打死小妖怪,变着它的模样,来到妖怪母亲门前,叫开了门,道:“我是平顶山莲花洞差来请老奶奶的。

”到了二层门下,闪着头往里观看,见那正当中坐着一个老妈妈。

悟空见了,在二门外捂着脸,脱脱的哭起来。

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年曾下九鼎油锅,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

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心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妖,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的道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

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

为他使碎了肝肺,用尽了心。

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叫我去拜此怪。

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

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给奶奶磕头。

”老怪问道:“你是哪里来的?”悟空道:“平顶山莲花洞,二位大王差来请奶奶去吃唐僧肉。

”老妖大喜道:“好孝顺的儿子!”就叫抬出轿来。

12、本文段节选《西游记》,作者是朝(朝代)的(人名)(2分)13、选文中,一向坚强勇敢的孙悟空却“哭”了,并跪在老妖怪面前,这反映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奶奶的星星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

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

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

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

“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

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

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②我是奶奶带大的。

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

”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③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

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

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

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

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

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行了吧?”我问。

“再踩两趟。

”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

”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

”“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⑦“老了,还不死?”⑧“死了就怎么了?”⑨“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⑩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

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⑪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

“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

”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

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

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⑫夏夜,满天星斗。

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⑬“怎么呢?”⑭“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⑮“干嘛变成星星呀?”⑯“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⑰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

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