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教师应如何教好《人体解剖学》实验课
作者:颜池 覃淑云 李桂成 林俊华
论文关键词:《人体解剖学》 实验课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设计的创新入手,从教师应如何伴随及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等多角度探讨了教师如何更好地提高《人体解剖学》
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及结构的学科,是医学主要基
础学科之一,其特点是“看得见、摸得着”,运用实物标本、模型等教
学,因此,在学科教学设计中实验课占的学时数相当高,比如临床医学
专业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为1∶1,由此可见该学科的实验课的重要
性。
实验教学是检验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课的教
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
到并掌握更多的知识?通常教师都是关注学生的状态,却很少留意自己
的状态,因而师生间的互动有时看似空谈。在此我就专科教师如何上好
解剖实验课谈谈一些自己的教学设计
一、备课
1.备教材、教案、备教具。
2
教师对教材和教案的熟悉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本人的业务水平,
但不代表授课水平。由于实验课教师要利用教具不看书讲解,这就要求
教师对教具非常熟悉,如不熟悉教具,即使再过硬的理论基础也都是空
中楼阁,无法讲出来就无法教学,更谈不上成功教学。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教师除了要熟悉教
材、教学大纲和教具外,更要加强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性研究。
2.备学生、备教法。
要将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师就不能墨守成规,
而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例如我校是专科院校,我校教师就要
承认并面对大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习惯及状态达不到本科院校
学生的现实。另外,各专业录取时的分数线不同,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
学生的整体状态。
教师应尽可能用学生已经“明白”的知识带出“不明白”的知识,
即本节课的内容,这样能让学生觉得学习的过程被简化了,从而激发学
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流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伴随、如何引导,并能激发学生的共鸣,
如此才能有效地传授知识。
二、上课
1.注意自己的状态。
3
每位教师上课都有独特的风格,有些教师语速较慢、温文尔雅,有
些教师语速很快、激扬文字,相同点是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
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同一位教师同样的教法,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收到
很好的教学效果,其自身原因在于不能一直保持很好的教学状态,也就
是教师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控好自己的思想情绪,影响的客观因素很多,
例如教师在生活工作中碰到很棘手的事情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
上,或是由于教学任务重而导致体力不充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
及时调节好自己的状态。
2.观察学生的状态。
上课初始,教师应该观察学生是否已经进入了学习状态。教学的过
程是信息传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回应,如果学生没有进入学
习状态,教师就不能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生。
大多数学生来到实验室后会表现出聊天等未进入学习状态的迹象,
这时急需教师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调整并伴随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通常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会静等学生安静下来,等学生的情绪
从兴奋高点下降到低点后,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讲一件有趣的事情或
笑话,或是做一个专注力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情绪在
低点处出现小的波动高点,然后顺势将话题转到上课的内容,这样学生
就会在我的伴随和引导下很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3.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
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所学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