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 绪论
(一)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二) 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四)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在体育运动中研究内容和方法,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重点: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地位、作用和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教学步骤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人体解剖学(简称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生
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解剖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由
于研究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加
深,并逐渐分化形成许多新的分支学科。

分类:按研究手段不同,解剖学可分为巨视解剖学、微观解剖学
巨视解剖学:主要用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微观解剖学:主要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如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学等。

系统解剖学:是将人体按功能系统阐述其器官形态结构的解剖学。

一般所说的解剖学就是指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是按身体部位,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的形态结构进行叙述的解剖学。

此外,由于研究角度和目的不同,人解剖学又分若干门
类:如外科解剖学、表面解剖学、X-线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生长解剖学、艺术解剖学、机能解剖学及运动解剖学等。

★运动解剖学:主要是分析研究人体运动器官的形态结构,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及提高人体运动
效率的解剖学。

★二.人体解剖学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人体的形态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具有实
事求是,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二,为学生学习体育教育专业提供人体解剖学知识。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三,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人体形态结构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后续课程有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运动生物力学
等。

1、运动生理学:与运动解剖学关系十分密切。

前者研究
结构,后者研究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两个不同侧面。

要阐明生理机制,必须了解结构特点。

例如,心脏在运动解剖学中讲它的结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内部的结构,它的结构特点有收集全身的静脉血口,有输出到全身各部位的动脉血出口。

而生理讲心脏对人体的作用,它是如何维持人体的生命。

2、体育保健学:为人体测定、运动创伤、按摩、运动性
疾病等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如人体测定:身高、坐高、臂长、腿长、胸围、血压、心率等位置测定,不误、准确的测量出数据。

如运动创伤:为创伤产生原因,诊断、处理。

又例如肩周炎。

3、运动生物力学:它是分析各关节的运动,确定各部分
肌肉在身体姿态的保持和运动中的作用。

例如“哑铃弯举”。

第四,为各项运动技术课教学和训练提供解剖学的依据。

1.为分析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多种多样,在运动训练中如何使运动员对动作掌握得又快又正确,需要教练员根据运动员(学生)个人形态结构特点和运动结构进行分析。

在完成
一个动作是,哪些关节在活动,哪些肌肉在用力放松、动作完成不好到底什么原因?例如:后蹬跑、坐着跑等。

2.为科学地安排教学与训练: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目的之一是增强人们的体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对青少年的身体形态结构要有充分的了解。

例如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还未完全愈合,有较多的软骨、可塑性很大。

针对这一特点,要注意全面锻炼,避免形成肢体一侧粗、一侧细,脊柱向肌肉发生的一侧弯曲。

避免过度的力量负荷练习和过多的重复性单一练习,以免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和损伤。

三.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1.局部与整体互相制约
2.形态结构与功能互相影响
3.人体的功能活动是矛盾统一的
4.人体的结构是发展变化的
5.人体结构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因人和教学条件的不同而异,应注意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第一,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做指导,深入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知识,这是正确认识人体的思想方法。

第二,术语、概念、名词是思维活动的基础知识,一定要理解熟记。

第三,人体解剖学属于形态学的范畴,学习时应注意观察标本、模型、插图,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在学习人体解剖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用它来指导运动实践,如有针对性地发展肌肉力
量和伸展性,鉴别运动技术动作的合理性,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等。

四.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人体各部或结构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或运动中是经常变化的,为了正确描述,避免误解,便于学术交流,国际解剖学会统一规定了有关标准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姿势
是指两眼向前平视,两足并拢,足趾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前的直立姿势。

描述任何结构、
分析人体运动均应以人体解剖学姿势为标准。

(二)人体的基本切面
解剖学规定,人体有3个互相垂直的基本切面。

1.冠状面:于左右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

曾称为额状面。

2.矢状面:于前后方向垂直,将人体分为左右两不同的切面。

其中将人体分为左右相等两部分的,称为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横切直立人体与地平面平行的切面。

(三)人体的基本轴
1.冠状轴:呈左右方向平行于地面,与矢状面互相垂直的轴。

2.矢状轴:呈前后方向平行于地面,与冠状面互相垂直的轴。

3.垂直轴:呈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的轴。

(四)人体的方位术语
1.上和下:靠近头顶的称为上;靠近足底的称为下。

2.前和后:靠近腹面的称为前;靠近背面的称为后。

3.内侧和外侧:靠近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称为外侧。

4.内和外:描述空腔器官相互位置关系的术语,接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

5.近侧和远侧:常用于四肢,距肢体根部近的为近侧;远离肢体根部远的为远侧。

6.尺侧和桡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

7.胫侧和腓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

8.浅和深:以体表作为参考体,距体表近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第一篇人体组成的结构基础
细胞(cell):是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等生命现象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组织共同构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器官。

若干功能相关连的器官组合成共同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的系统;由各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因此,了解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学习运动人体科学知识,必须从认识细胞开始。

第一章细胞和细胞间质
第一节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的形态:细胞形态多种多样。

二.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一)细胞膜:是细胞外层的界膜,又称质膜。

(二)细胞质:由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体、中心体、细胞骨架组成。

(三)细胞核:由核膜、核纤维层、核基质、染色质组成。

第二节细胞间质
教学内容:
第二章基本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
第二节结缔组织
第三节肌组织
第四节神经组织
教学目的:通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难点:肌组织中的肌纤维的结构。

教学步骤:
第二章基本组织
一.组织概念: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细胞在人体内借细胞间质进行有序的组合。

所谓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细胞群体结构,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

二.根据组织结构和功能,将人体的组织归纳为四大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第一节上皮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