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环杯初赛试题讲解

中环杯初赛试题讲解

第六届“中环杯”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四年级初赛活动内容一、 填空题: (每题6分,共60分)1.()11171719201740193717÷+÷+÷+÷+÷=。

【解题过程】()()11172017371717194019=÷+÷+÷+÷+÷原式()()11203717174019=++÷++÷6817571=÷+÷ 43=+ 7=2.200592005920059999999999999⨯+个“”个“”个“”的得数的末尾有( )个零。

【解题过程】2005920059999999991⎛⎫=⨯+ ⎪ ⎪⎝⎭ 个“”个“”原式200592005999910000=⨯个“”个“”20059200599990000=个“”个“”3.123456789601602603604605606+-++-++-+++-++-= ( )。

【解题过程】()()()()()456789601602603604605606++-++-++-++- 原式=1+2-3 036960060=++++++()20206032=+ 60903=4.已知有一个数学符号∆使下列等式成立;248531335119725∆=∆=∆=∆=,,,,那么73∆=( )。

【解题过程】由2248523133251192725⨯+=⨯+=⨯+=⨯+=,,,,可得含有∆的式子表 示:前面一个2⨯+后面一个数,所以7372317∆=⨯+=。

5.果园里有桃树、梨树、苹果树共552棵。

桃树的棵数比梨树棵数的2倍多12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梨树棵数少20棵。

那么苹果树有( )棵,梨树有( )棵,桃树有( )棵。

【解题过程】 为了清晰地反应数量的倍数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如下:上图可以看出桃树比梨树的2倍多12棵,苹果树比梨树少20棵,都是同梨树相比较,以梨树的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

又知三种树的总数是552棵。

如果给苹果树增加20棵,那么就和梨树同样多了;再从桃树里减少12棵,那么就相当于梨树的2倍了,而总棵树则变为5522012560+-=(棵),相当于梨树棵数的4倍。

所以:①梨树的棵数:()()55220121125604140+-÷++=÷=(棵)②桃树的棵数:140212292⨯+=(棵)③苹果树的棵数:1402012-=(棵)6.有20个同学做大红花,规定每人要制作10朵,每天至少制作3朵。

至少有( )个同学制作的数量相同。

【解题过程】7.有一串数9286 ,从第三个数字起,每一个数码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码积的个位数,那么前100个数码的和是( )。

【解题过程】这串数字为9286884286884286884 可以发现除了第一个数字9外都是以286884这6个数字不断循环下去,现在总共有100个数码,也就是说2倍梨树 桃树 苹果树共552棵12棵20棵()10016163-÷= ,有16个286884及1个9286、、、,所以前100个数码的和是()286884169286601+++++⨯++++=。

8.小刚和小玲两人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出发,8分钟后,小刚比小玲多走了40米;如果两人同时同地背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相距375米。

小刚每分钟走( )米,小玲每分钟走( )米。

【解题过程】“8分钟,小刚比小玲多走了40米”说明每一分钟小刚比小玲多走5米;“5分钟后两人相距375米”可得小刚与小玲的速度和为()375575÷=米分钟,所以小刚的速度为()()755240+÷=米分钟,小玲的速度为()755235-÷=米分钟。

9.甲、乙两册书,书页共用了777个数码,甲册比乙册多7页。

那么,甲册书有( )页。

【解题过程】 为了清晰地反应数量的倍数关系,我们画出线段图如下:上图可以看出乙册比甲册少7页,是同甲册相比较,以甲册的页数为标准作为1份数容易解答。

又知两册书的总页数是777页。

如果给乙册增加7页,那么就和甲册书同样多了;总页数则变为()7777784+=页,相当于甲册书的2倍。

所以甲册书的页数为()7842392÷=页。

10.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以不同的速度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 地9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前进,在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途中又在距B 地70千米处相遇。

已知第一次相遇与第二次相遇恰好间隔4小时。

那么,甲的速度是每小时甲乙共777页 7页()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

、两地距离为s,甲乙第一次相遇所行的路程和恰好是1倍【解题过程】我们设A B的s,甲乙第二次相遇所行的路程和恰好是3倍的s,所以两次相遇所行的总路程比为1:3,由于行驶过程中甲乙所行的速度和不变,所以两次相遇的时间比也为1:3,而两次相遇的时间差为4小时,可得第一次相遇所行的时间为()÷-=(小时),第二次相遇所行的时间为2364312⨯=(小时),第一次相遇在距A地90千米处,也就是说甲行了90千米,所以甲的速度为()÷=千米小时90245⨯=(千米),可知。

甲两次相遇所行的路程差为454180-+=(千米),所以乙的速度为A B、两地距离为s为1807090200()÷-=千米小时20024555。

二、动手动脑题: (每题8分,共40分)1.下图的长方形由15个小正方形组成,现把它分成三份,每份相连折起来做成一个无盖的正方形纸盒。

该怎么分?【解题过程】⨯的格子方阵内,去掉中间的方格后,还有2.在一个5524个方格。

请将它分成完全相同的四份,至少用六种方法。

【解题过程】3.将下图分成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份,每份中各含有“科技报”三个字中的一个字。

【解题过程】4.下图第一格内放着一个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A、B、C、D、E、F,其中A与D、B与E、C与F相对。

如果将立方体沿着图中的方格滚动,滚动了16次后,向上的一面写的字母是()。

【解题过程】将立方体沿着图中的方格滚动,向上的一面写的字母依次是B D E A B D E A、、、、、、、,刚好是4次一个循环,所以滚动了16次后,刚好循环结束,所以向上的一面写的字母是A。

E FA报技科报技科5.请用一张纸做成下图所示无盖的盒子,长、宽各4厘米,高2厘米。

那么,这张纸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面积又是多大?并请制作出盒子。

【解题过程】这张纸的长和宽为4228++=(厘米),面积为()28864⨯=厘米第十届四年级中环杯初赛题解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

)1、20092009×201020102010—20102010×200920092009=( 0 )【点评】题型:速算巧算;考点:重复数码数;此题非常典型,在学而思长期班及短期班的讲义中曾经反复出现,可以说只要是长期班的学员应该都会对这种题型了如指掌。

而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这道题就是青少年科技报增期中《四年级模拟练习题(二)》的原题。

青少年科技报作为中环杯考试“风向标”的作用可见一斑。

【详解】=2009×10001×2010×100010001—2010×10001×2009×100010001=02、用 0、1、2、3、4、5组成各位数字都不相同的六位数,并把这些六位数从小到大排列,第505个数是(510234)。

【点评】:题型:加乘原理;考点:正确分类与分步。

四年级秋季班第二讲《乘法原理》、第三讲《加法原理》、第四讲《加乘原理》,整整三次课都在研究关于加乘原理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是四年级杯赛的必考点也是难点和重点。

【详解】:把这些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

当最高位是1时,共有5×4×3×2×1=120个;当最高位是2、3、4的时候都各有120个,所以共有120×4=480个。

505—480=25个。

剩下的25个都是最高为5的数,当十万位上是5,万位是0的时候,其他数位共有4×3×2×1=24个。

所以第505个是510234。

3、有编号 1~30的30枚硬币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先将编号为3的倍数的硬币翻个身,再将编号为4的倍数的硬币翻个身,最后仍有( )个硬币正面朝上。

【点评】题型:数论;考点:貌似普通的充斥原理,但其中暗藏玄机,因为还有考虑的奇偶性的问题。

在考前不久的四年级长期班我们学习了《整除》,当中的一道例题和这道考题及其相似,就是求1~300所有正整数中,不是3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这是这道题需要考虑的问题多了一个。

442【详解】:第一次翻动时,所有编号为3的倍数的硬币被翻成正面朝下,共有30÷3=10个;第二次翻动时,所有编号为4的倍数的硬币被翻了一次,共有30÷4=7……2;但是两次翻动使得3和4的公倍数,被翻动了两次,状态恢复到最初。

这样的数有30÷12= 4……6。

所以最后正面朝下的有10+7—2×2=13个。

正面朝上的就是30—13=17个。

4、有两列火车,甲车长200米,每秒行13米;乙车长150米,每秒行8米。

现在两车在两条互相平行的轨道上同向而行,甲在后,乙在前。

路当中有一条隧道,其长度和甲车长度相同。

当乙车车尾刚离开隧道时,甲车车头刚进入隧道。

则(70 )秒后,两车车头平行。

【点评】题型:行程问题之火车过桥——两车追及。

考点:追及问题要找路程差和速度差,通常路程差就是两车的车长之和(从快车车头与慢车车尾对齐,到快车车尾与慢车车头对齐)。

这道题目的特别之处在于路程差的变化。

【详解】:两车间的路程差是一个隧道长度,加上一个慢车车长,所以速度差为200+1 50=350,时间为:350÷(13—8)=70秒5、小池塘中有6片荷叶,如图所示,一只青蛙在荷叶A上,想要跳到荷叶F上,可以通过B\C\D\E任意一片或两片跳到荷叶F上,也可以直接跳到荷叶F上,但跳过的荷叶不能再跳。

它一共有(17 )种不同的跳法。

【点评】:题型:加乘原理;考点:正确分类和分步。

又是一道加乘原理的题目,看来我们的长期班所学习的专题和杯赛考点重合度是很高的。

【详解】:根据题意,分成三类情况:1、中间只通过一片荷叶,有4种情况;2、中间通过两片荷叶,有4×3=12种情况;3、直接跳到F上,有1中情况。

所以一共有4+12+1=17种情况。

6、71名选手参加大胃王比赛,比赛的内容是吃汉堡,最后吃得最多的选手吃了18个汉堡,吃得最少的选手吃了9个汉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