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安女课件

惠安女课件


勤劳
善家务: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
木、扛石头、拉板车
多才艺: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
所做的包含粗活、重活、细活—— 全能媳妇
惠女修建水库
——激情燃烧的生命赞歌
1958年,因男性大多外出谋生,惠女响应号召参与修建乌 潭水库。据统计,当时参与修建水库有四万多人,其中惠 女占了85%,最高年龄达到70多岁,当中还大多是抛下孩 子,延迟婚期的...... 其工作包括:挖土、挑土、打夯、推车、锯木、打石、驾 船,以及抢险 。 一天挑土804担! 车载千斤一天推行248里! 5分钟内一个人点燃47眼炸药! 为堵决口漏洞在水中浸泡一昼夜 ,最长甚至长达三天
惠安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泉州湾 和湄洲湾之间 有“雕艺之乡”、“渔业强县”等之称。
惠安女
“惠安女”是指 福建泉州惠安县惠 东半岛海边的一群 渔家女,是一个特 殊的族群。因居住 在惠安而得名,她 们以奇特的服饰, 勤劳的精神闻名海 内外。几百年前, 她们由中原移居于 此。
服 饰 奇 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爱拼才会赢
婚 俗 习 惯
劳 动 掠 影
惠 女 精 神
惠女服饰
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饰
在汉族女子服饰中独树一
封建头,民主肚 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 节约衫,浪费裤
帜, 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 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具 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 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 腰链、黑旷裤”
1958年开始修建惠女水 库时,在当时艰苦的劳动 中,为了遮风挡雨,穿着 传统服饰的惠安女不得不 学习其他地区的妇女,戴 起了头巾和斗笠,而且惠 安地区临海风大,过去没 有植树造林,一起风,天 地混沌,飞沙滚滚,打得 行人脸上火辣辣,所以, 裹头巾以防风沙,因生活 和劳作的需要而沿袭了下 来 。
《惠安女子》 ——舒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新娘迈过火炉走出娘家的祖屋,是 惠安女传统婚俗的一个程序。据说, 红色的火焰预示着新婚的生活红红火 火。
像传统的习俗一样,新娘通 常都会梳着非常奇特的头饰。只 在过去长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对 有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惠安女 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监督的作用。 才能梳这样漂亮的头饰。它是由 据说新娘结婚三天后回娘家。如 五、六个心灵手巧的妇女,梳理 果人们发现她的头发乱了,同辈 了四个小时才成功的。可是如果 的姐妹们就会讥笑她。因此为了 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乱了,自己 保持发式整齐不乱,通常新娘在 一个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 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着睡觉, 千方百计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那为什么这些妇女要给新娘 梳成这样难以整理的头饰呢?这 里存在着什么奥秘呢?
惠女服饰颜色艳丽,上身穿的是 斜襟衫(截衫),袖长不到小臂 的一半且紧束,避免劳动时弄脏 衣沿衣袖。 下身裤子多是黑色的,也有深蓝 色的。宽阔,故移步迎风摇曳飘 荡,风韵飘逸,也便于生产劳作, 海水打湿、汗水浸渍,风一吹很 快就干了。
裤带上的银裤链也是惠女服饰的重要内容。穿上宽筒的 惠安女为何偏偏要露出肚皮来呢?这里有个传说: 黑裤时,通常都用四至八条编织带扎紧裤头。已婚妇女 有一次皇帝南巡要路过此地,地方官吏为显其所 则多加上银裤链,悬挂在臀部上,把腰部、臀部构成的 辖庶民十分富足,于是下令打制银腰带系于女人 曲线美衬托出来。银裤链先前只有一两股,最多也只三 裤腰上,同时弄短上衣以便让银腰带显露出来。 股,后来逐渐加多,增加到五股、七股不等,最多的达 此后,佩带银腰带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一直流传 九股,以多股为佳。那些银裤链一般是结婚时男方送给 下来! 女方的聘礼,银裤链越重越体面。
婚 俗 习 惯
惠安女的婚俗非常奇特,这在电影 《寡妇村》《双镯》有所展示,看上去 有点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据说新婚第一夜,新娘是不能上床 的,只能站在床边过夜。她们结婚三天 以后就要回娘家长住,直到这一年的除 夕夜,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住一个 晚上,第二天又必须把妻子送还娘家。 此后,只有等到较大的传统节日来 到时,丈夫方可将妻子接回小住一到二 日,如此反复,直到妻子生了孩子,方 可名正言顺地长往婆家与丈夫共同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