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搅拌设备选型培训教材ppt课件(37张)
搅拌设备选型培训教材ppt课件(37张)
理和化学过程对搅拌效果的要求也不同,至今对搅拌 器的选用仍带有很大的经验性。 选型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搅拌目的、物料粘度和 搅拌容器的容积大小。 此外,还应考虑功耗低、操作费用省,以及制造、维 护和检修方便等因素
20
6.5 搅拌器
4. 搅拌器的选用举例 如按介质的粘度选型
对于低粘度介质,用小直径高转速的搅拌器就能带动周围的 流体循环,并至远处;可选用传统的推进式、桨式、涡轮式 等搅拌器。
17
6.5 搅拌器
2. 搅拌器的分类 按搅拌器的桨叶结构分类
平叶、斜(折)叶、弯叶、螺旋面叶式搅拌器
按搅拌器的用途分类
低粘流体用搅拌器、高粘流体用搅拌器
按流体流动形态分类
轴向流搅拌器、径向流搅拌器以及混合流搅拌器
18
搅拌器图谱
6.5 搅拌器
19
6.5 搅拌器
3. 搅拌器的选用原则 搅拌操作涉及流体的流动、传质和传热,所进行的物
然而当反应物系不易产生粘附物时,使用大量内冷管撤去反应热 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生产丁苯橡胶的乳液聚合反应釜,容积30M3,32根×13组 =416根内冷管,传热面积114M2
16
6.5 搅拌器
1. 流型 轴向流、径向流和切向流
轴向流与径向流对混合起主要作用,而切向流应加以 抑制。采用挡板可削弱切向流,增强轴向流和径向流
而高粘度介质的流体则不然,需直接用搅拌器来推动;可选 用锚式和框式等搅拌器。
21
6.5 搅拌器
流动状态
搅拌目的
高粘
对 湍 剪 低粘 度液 分 溶 固 气 结 传 液 槽容积 转速范围
搅拌器型 流 流 切 度液 混合 散 解 体 体 晶 热 相 范围
式
循 扩 流 混合 传热
悬吸
反
m3
r/min
环散
12
6.4 搅拌容器
空心夹套
喷嘴
螺旋导流板夹套
半管夹套
内部夹套
13
6.4 搅拌容器
氯乙烯悬浮聚合釜
间歇分批式操作——规模效应——反应器大型化(200M3) 聚合压力8个大气压 常规釜(国产80M3) 釜壁31mm 蜂窝夹套(日本神钢泛技术公司 内部夹套) 双壳夹套(住友重机)
14
盘管
12-载热介质出口; 13-挡板; 14-螺旋导流板; 15-轴向流搅拌器; 16-径向流搅拌器; 17-气体分布器; 18-下封头; 19-出料口; 20-载热介质进口; 21-气体进口
5
6.4 搅拌容器
1. 内容器(釜体) 组成结构
筒体:圆筒形 封头:碟形或椭球形封头、锥形封头、平盖 开孔接管:进料、出料、排气、测温、测压、凸缘法兰(焊
常用于粉体混合 卧式设备有单轴的也有双轴的——自清洁效果 当搅拌高粘液体时,若叶轮端部与槽壁有一定的间隙,则高粘液
体会滞流于间隙中——刮壁式搅拌设备
7
6.4 搅拌容器
8
6.4 搅拌容器
几何尺寸的确定
容积V——由装料系数决定 直立式搅拌容器——指内筒体和下封头两部分容积之和; 卧式搅拌容器——指筒体和左右两封头容积之和。
6.4 搅拌容器
15
6.4 搅拌容器
螺旋形盘管
夹套无法满足传热要求 或 无法采用夹套传热(釜内壁衬有橡 胶等隔热材料)时,可利用盘管传热
竖式蛇管
浸没在物料中,热量损失小,传热效果好,对称布置的竖式蛇管 还能起到挡板的作用
内冷管数量多时,检修麻烦,尤其是物料含有较多固体颗粒或比 较粘稠时,容易形成堆积和挂料,严重影响传热效率
置螺旋导流板 搪玻璃釜,夹套内不能安置螺旋导流板,为了强化传热,在水的
入口处安装扰流喷嘴,促使水进行湍动
半管夹套(耐压,表面传热系数提高1/3,且提高了夹套的 强度)
蜂窝夹套(减小筒体壁厚,强化传热) 螺旋板式夹套 对于大型搅拌釜式反应器而言,其单位容积的生产能力往往
由反应器的传热能力所决定。
在上封头,用于搅拌容器与机架的连接)
6
6.4 搅拌容器
安放方式
立式釜
常压:平底釜(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故而不应用于压力釜) 物料对环境无污染,且对尘埃不敏感:敞口 淤浆:锥形封头(出料方便)
卧式釜(通常半釜操作)
常用于气-液传质过程(气液接触面积大):气-液吸收、聚合 物(高粘系)脱挥
反应
浮收
应
涡轮式 ○ ○ ○ ○ ○ ○ ○ ○ ○ ○ ○ ○ 1~100 10~300
桨式 ○ ○ ○ ○ ○
○○
○ ○ ○ 1~200 10~300
推进式 ○ ○
○
○○○
○ ○ ○ 1~1000 100~500
2. 换热元件:夹套和内盘管 当夹套的换热面积能够满足传热要求时,应优先选用
夹套,以减少容器的内构件,便于清洗,且不占用有 效体积 夹套
整体夹套 型钢夹套 半管夹套 蜂窝夹套 螺旋板式夹套
11
6.4 搅拌容器
整体夹套
冷却水下进上出、加热蒸气上进下出 在用液体作为传热介质时,为强化传热效果,还可在夹套空间设
第6章 搅拌设备选型
1.1 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
6.1 概述
2
6.2 搅拌的目的
以液体为主体的搅拌操作,常常将被搅物料分为液-液、 气-液、固-液、气-液-固等四种情况。
搅拌的目的
促进混合——液-液混合、固-液悬浮、气-液分散、液-液分散、 液-液乳化;
促进传热、传质、化学反应——加热、冷却、萃取、吸收、 溶解、结晶、聚合;
搅拌设备的操作目的主要表现为
使不互溶的液体混合均匀,制备均匀混和液、乳化液,强化 传质过程;
使气体在液体中充分分散,强化传质或化学反应; 制备均匀悬浮液,促使固体加速溶解、浸取或液-固化学反
应; 强化传热,防止局部过热或过冷。
3
6.3 搅拌设备的基本结构
4
6.3 搅拌设备的基本结构
1-电动机; 2-减速机; 3-机架; 4-人孔; 5-密封装置; 6-进料口; 7-上封头; 8-筒体; 9-联轴器; 10-搅拌轴; 11-夹套;
沸腾或起泡:0.6-0.7 平稳:0.8-0.85
9
6.4 搅拌容器
筒体的高径比H/D——由装液高径比HL/D和装料系数决定
装液高径比对搅拌功率、传热和物料搅拌反应特征均有影响 物料性质 搅拌特性 搅拌器层数 反应特征 传热特性
聚合定
10
6.4 搅拌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