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管理规定 目的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工艺指标正常,设备运行良好,维护好炉体,生产合格的焦炭和有效地回收化学产品,减少污染,特制订此规定。 生产管理规定 1.1 车间机构编制
1.2 车间岗位职责 1.2.1 运行班负责生产任务的完成,执行系数的稳定,设备巡检维护保养,润滑。所属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 1.2.2 热调班负责加热制度的执行,各项测量项目的测量及调节,台账的管理,各项工艺系数达标,维护炉体安全。加热设备的维护保养,润滑及所属区域卫生清洁工作。 1.2.3 机修班负责设备的点检,维护保养及检修。严格执行检修计划,监督指导设备的润滑保养制度的执行,各种工具的制作维修。落实备品备件的数量和质量。负责所属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 1.3 车间所属设备及工艺参数 1.sk55sk-550/15.98f焦炉 2×60孔 炭化室总长 15980mm 有效长15140mm 高5500mm 有效高5200 mm 平均宽550mm 机侧540 mm 焦侧560 mm 锥度20mm 有效容积38m3装煤量38T 中心距1350 mm 加热水平800mm 炉顶厚度125o mm 燃烧室机侧宽810 mm 焦侧宽790mm 立火道中心距480mm 个数32 个 斜道高825 mm 斜道断面尺寸120mm 砖煤气道内径50mm 蓄热室全高3700 mm 宽415 mm 主墙厚290mm 单墙厚230 mm小烟道宽273mm 小烟道高650mm 2 交换机 废气油缸额定拉力180kN 行程 630 mm 焦炉煤气 油缸 额定拉力114 KN 行程460mm 交换时间46.6秒 手动交换操作时 间10 分钟 交换周期30分钟 系统工作压力6Mpa 3.推焦车 装煤车 拦焦车 熄焦车 消烟除尘车 21锤微移动捣固机 4 储煤塔 炉端台 和炉间台 5 熄焦塔 水泵和粉焦抓斗,粉焦沉淀池。 6 除尘站,集尘干管。 1.4 工艺流程 1 、生产流程 推焦车------焦炉-----拦焦车------熄焦车-----放焦台----振动筛-----焦仓-----焦场 捣固机----装煤车---消烟除尘车-----地面除尘站---装煤 2、气体流程: 焦炉煤气气体流程: 焦炉煤气→煤气总管→煤气主管→加减考克→孔板盒→交换考克→立管→横管→喷管→下喷管→砖煤气道→燃烧室与空气燃烧; 空气气体流程: 空气→废气盘→小烟道→蓄热室→斜道→燃烧室与煤气燃烧 废气气体流程: 废气→上升立火道→跨越孔→下降立火道→斜道→蓄热室→小烟道→废气盘→分烟道→总烟道→烟囱 1.5 车间工艺管理规定 1.5.1 原始记录规定 1.所有岗位原始记录(包括运行记录,交接班记录,各种活动记录)必须用仿宋体书写工整。 2、原始记录要填写整洁,账目清洁,记录不损不破,反面、边沿不写与表格无关的字,划线清晰,计算准确,填写及时. 3、 按表格要求内容逐项填写。 4、每班必须在原始记录上记录本班的设备运行情况,停电停气时间,检修时间,检修结果,设备的开停时间,并按领导 指示要求进行填写。 5、交接班应填写的内容,原始记录的交接情况,工器具,灭 火器是否齐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车间指示,不得缺页少项及在本上乱写乱画不整洁。 6、各岗位人员应及时领取原始记录表。 7、交接班时要按照记录本上的所记录的交接清楚,如交、接双方发生争执,以记录内容为准,如双方没有交接清楚,追究双方责任。 8、所有记录必须真实,不得弄虚作假者。 1.5.2 工艺指标 1、焦炭挥发份≤1.6 2、集气管压力90-120pa 集气管温度80-100℃ 3、低压氨水压力0.23-0.25Mpa 高压氨水压力2.5-2.8Mpa 4、K总系数≥0.83 5、横排系数≥0.95 6、炉头系数≥0.95 7、K均系数≥0.95 8、K安系数≥0.91 9、上部大弹簧12T,下部大弹簧10T 1.6 技术要求 1.6.1 推焦操作 1、严格按照推焦计划表进行推焦,推焦计划按5-2串序编排。 2 推焦计划系数K1标志各班推焦计划表中各炭化室计划结焦时间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吻合的情况。 计算公式:K1=(M-A1)/M 其中: M:本班计划推焦炉数。 A1:计划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数。 3 推焦执行系数K2,用以评定各班组执行推焦计划的实际情况。 计算公式:K2=(N-A2)/M 其中:N:本班实际推焦炉数。 A2:实际推焦时间与计划推焦时间相差±5分钟以上的炉数。 M:本班计划推焦炉数。 4 推焦总系数K3,用以评价炼焦系统在遵守规定结焦时间方面的管理水平。 K3=K1×K2 k3>0.83
5 炭化室自开炉门到关炉门的敞开时间不能超过12分钟,补炉
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烧空炉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6 因故延长推焦时间10分钟以上时,必须把炉门重新上好,拧紧螺丝。因故推迟出炉,故障排除后允许适当赶炉,但追上计划后,应按计划出炉。 7 推焦规定极限电流为200A,如超过200A以上时,按难推焦处理。应进行分析研究,并采取降低推焦电流的措施。严禁不采取措施就强行推焦。 8 焦炉的推焦时间、推焦电流、装煤时间、装煤电流、结焦时间和周转时间的定义如下:推焦时间:指推焦杆接触焦饼开始滑动的时间。 推焦电流:指推焦过程中的最大电流。 装煤时间:托煤板开始滑动的时间。 装煤电流:托煤板开始滑动的电流。 结焦时间:指一个炭化室从装煤到推焦时间的间隔。 周转时间:指结焦时间加上推焦至装煤的间隔时间。 9 推焦司机只有确实得到拦熄焦车司机发出可以推焦信号时才 能进行推焦。 10 推焦时,推焦杆头对准炭化室中心,偏差<10mm。 11 必须准确、认真记录每炉的推焦时间、推焦电流、及焦炭缺角和炉体损坏情况。 12 应经常检查炭化室内石墨增长情况。 13 对难推焦必须严格管理。 13.1严禁一次推不出焦,不做任何处理就进行二次推焦。 13.2第一次未推出焦,应查找原因,排除故障后经主任同意才能二次推焦,三次以上推焦时,必须有工艺技术总监在场并经允许才能进行。 13.3再次推焦时必须清理焦饼,将碎焦扒出,直至见到焦饼收缩缝为止。 13.4应记录难推焦原因和处理经过,并提出防止措施。 14、禁止相邻炭化室空炉时推焦,禁止推生焦。 1.6.2捣固,装煤操作 1.1底煤的给料厚度要均匀,下锤前煤箱内先放1200—1400mm的底煤。 1.2 要根据配煤水分、细度等情况,将煤饼捣实,防止塌饼现象。 1.3 在操作过程中,应经常观察煤料情况。如发现水分过大或过小,细度过大或过小时,可与班长联系,采取措施,保证煤饼捣打密度。并报告调度。 1.4 要确保煤饼质量,保证煤箱内布煤均匀,煤饼密实,表面平坦,保证煤饼高度。 1.5 煤箱中心与捣固锤中心对位偏差不允许超过10mm,防止打偏损坏捣固锤。 1.6 液压站油温保持15--50℃。 1.7 捣固锤夹紧量的调节应前后对称,防止不对称夹紧时将捣固锤顶弯及锤的摆动幅度过大砸侧壁。 1.8 装煤司机只有确实得到拦焦司机、消烟除尘车司机发出可以装煤信号时方可进行装煤操作。 1.9 装煤时,托煤板对准炭化室中心,偏差小于10mm。 1.10. 准确记录装煤时间和装煤电流及塌煤情况。 1.11. 煤饼倒塌后,禁止不做分析强行装煤。 1.6.3 拦,熄焦操作 1 出炉操作严格按照推焦计划表进行,懂得5—2串序的编排和推焦三大系数的概念及意义。 2 炭化室摘开炉门的敞开时间不应超过7分钟,出焦后,炉门应在3分钟内对上。 3 因故延长推焦时间10分钟以上时,必须将摘开的炉门重新对上,螺丝拧紧。 4 观察焦饼缺角和炉体损坏情况,并作好记录。 5 不得随意提前或推迟摘门,严禁摘错炉门。 6 焦饼推出到装煤开始的空炉时间不宜超过8分钟,烧空炉时也不宜超过15分钟。1按推焦计划将焦炭均匀接入熄焦车内。 7. 熄焦水分均匀,无红焦。 8 熄焦车空压机 工作压力保持0.4-0.8Mpa. 9 熄焦时间220秒,滤水不少于30秒。 10 各手动操作装置应保持完好能用。 1.6.4温度制度 1以生产优质焦炭的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标准火道温度。焦饼中心温度一般为1000±50℃。 1.1 直行温度 1.1.1.标准火道机侧8火道,焦侧25火道。 1.1.2 直行温度于交换后5分钟起由交换机室端的焦侧开始测 量,在两个交换 时间内全部测完。 1.1.3 每间隔4小时测量一次直行温度,测温时间应固定;并换算成交换后20秒的温度。 1.1.4 硅砖焦炉立火道测温点的温度, 最高不得超过1450℃。 1.1.5 昼夜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均匀系数(Kju
来考核。
K均 =1一(A机+A焦)/2M 式中 M——焦炉燃烧室数; Aji——机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20℃(边炉±30℃) 的个数; Ajo——焦侧测温火道温度超过其平均温度±20℃(边炉±30℃) 的个数; 计数时应将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1.1.6 昼夜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an考核。 K安一1一(A′机+ A′焦)/2N 式中 N——昼夜内直行温度的测定次数; Aji——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 Ajo——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的次数; 1.2 横排温度 1.2.1 横排温度的测量,单号燃烧室从机侧开始测温, 双号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