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结构论文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研究

摘 要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信用经济过度发
展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是近一年以来,我国相关物价指数不断上扬,通货膨胀趋势日趋明
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过度经济刺激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面对此
势,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应该把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
构作为重点,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制造业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式。

关键词 经济危机 产业结构升级 策略
一、引言
2008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已
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分析本轮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是:信用
经济过度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出台了
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经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
国经济各项指标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但是,由
于投资过度放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近一年以来,我国面临着通货
膨胀的压力,相关物价指数不断上扬。本文认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
我国应该把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改变过去粗

放型发展方式,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制造业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

式。

二、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
由此引发了一些经济结构问题:

1.生产结构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
为低水平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低水平
下的生产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

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分析目前中国各类产业组织结构
发现,首先,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此外,企
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
的分工协作,对接市场的企业有机链条没有形成。

3.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国长期重复了一条主要依
靠政府投资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道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没
有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投资活动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的缺失,因此
客观上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相分离、技术转化能力不高的状况。

三、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1.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策略

企业是产业的基本组成单元,企业的结构影响着产业的结

构。要想优化升级我国的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我国企业结构,必须加
强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以持续的高
端产品组合去参与全球竞争,占领全球市场。

(1)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要向高技术含量、高质量以及高附
加值方向发展

“创新和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于新兴
产业的异军突起和技术进步,使我国企业不能再靠单纯的粗放型发展
模式,而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做好成果转化,不断提高产品的技
术含量。要积极开发和采用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实现产品创新和质
量创新,以引领或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2)产品生产模式向高速化、自动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
要突出重点,围绕主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使我国的产品
生产模式向自动化、高速化和连续化方向发展,这也是世界强国发展
的经验。我国应该主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放弃那些附加值低、资源
消耗高、盈利能力差的产品,集中力量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
以期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使我国占据有利地位。

2.构建以提高制造业水平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式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世界发展历史表明,任何一

个强国的诞生都是以发达的制造业作为基础的。我国应该也必须构建
以提高制造业水平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式。

(1)调整制造业企业组织结构
我国应该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构建
以“三高两低”为特点的企业组织结构。“一高”是专业化水平高,
即只专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二高”是技术水平高,可以实现高速
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生产;“三高”是效率高,要通过技术创新和
管理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一低”是投资成本低,要通过高技术密
集和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投资成本;“二低”是生产成体低,要通过
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实施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
力。

(2)加强区域规模发展和企业集群策略
要认真分析资源、生产要素和企业经济活动在各地的分布状
况和发展趋势,将资源要素、产业发展、企业结构布局配置到合理的
地理空间,形成有利、有力的区域规模和企业集群,使他们在技术、
资源、设施等方面互补共享,从而节约社会劳动消耗,产生更大效益。
在实施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要认真关注产业性质职能,生产特点,
要关注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要更加关注专业化的产业空间

和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建设,真正促进各企业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真

正实现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唐琼.我国制造业企业跨国R&D战略联盟研究(硕士学位
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6.

[2]伦蕊.制造业资本深化进程中的竞争力提升问题研究(博
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2006.

[3]H.Chenery等著,吴奇等译.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
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柯飞帆,宁宣熙.装备制造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的技术创
新问题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2:43-47.

[5]陈明森,陈爱贞.全球竞争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竞
争力路径.综合竞争力.2009.1:65-68.

[6]朱英明,陈振光.中国城市群.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
版社.2001:24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