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论文

当前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论文

当前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初探[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作了初步的探讨:对自闭症家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结合学校教育和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提高家长素质和以专业化训练方法为依托——情景训练法、目标分析训练法、分享控制权训练法、合作行为训练法等方法与策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能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做出努力。

[关键词]自闭症家庭教育方法与策略一、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我国的自闭症孩子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

在国内,专门的公立性质的自闭症孩子训练学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私立性质的自闭症训练机构收费昂贵,大部分的家庭难以支持。

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自闭症孩子大多数是和其他智力障碍类型的孩子安排在同一个班级,大多数学校缺乏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个别化训练资源,在课堂上自闭症学生能得到授课教师“手把手”地教的时间也非常的少,同时自闭症孩子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比较差,这导致许多的自闭症孩子在学校的教育处于“半陪读”的状态。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家庭教育是自闭症孩子教育中最能实现“一对一”或“多对一”个别化训练的教育,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能全面提高自闭症孩子的适应社会能力,对以后融入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闭症孩子家庭教育存在着什么问题?在结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采取什么方法和策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自闭症孩子家庭教育的质量?笔者对此作了初步的探讨。

二、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本校34名自闭症家长发放调查表、跟部分家长进行面谈的形式了解到,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如下:1、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家庭教育的客观困难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疾病,该类儿童存在着(1)社会交往障碍:不能进行社会交往、不能建立伙伴关系、依恋关系缺乏、感情和社会互动困难;例:学校里许多自闭症孩子都是“孤单只影”,要在老师的分配下,才有“伙伴”。

(2)语言交往障碍:语言发展延迟、语言应用能力低等;学校里的一些自症孩子的语言处于“鹦鹉学舌”或简单词语的阶段,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愿。

(3)兴趣和行为异常:兴趣异常狭窄、对生活中同一性的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等。

例:有一个自闭症孩子很喜欢光盘,一看到教师办公室里没人就进去拿光盘,教师们的光盘几乎都给他拿遍了。

这些障碍使他们碰到因环境改变、固执的行为受到限制、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情况下就会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行为。

2、家长的不良心态是家庭教育的拦路虎许多家长知道孩子是自闭症后,有的看着长着俊俏样子的孩子总不能相信孩子是有问题的,觉得孩子的缺陷是自己的过错,心理有内疚感,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过分溺爱、迁就的现象。

有的逃避现实,采取放弃的态度,把希望放在另一个正常的孩子身上,对有问题的孩子不闻不问,觉得孩子的前程一片黑暗,只要他不挨饿、不生病即可。

还有的缺乏科学的认识,盲目求医,结果是钱花尽了,还延误了孩子早期康复的时机。

3、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存在着家庭教育的误区有些家长看见别家的孩子弹琴弹得好,觉得这个闪光点能掩盖孩子其它的不足,就生搬硬套,也让孩子学弹琴,结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让孩子产生了很多的不良情绪。

有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把语文、数学学好了,就能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就能上普通小学了。

于是采取高压政策,不断加大强度,强迫孩子去认字。

这样使得孩子只认得字而不明其义,忽略了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办法融入社会。

4、能否采取适合自闭症孩子身心特点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教育要“因材施教”才能“教育得法”。

家长对在社区、家庭环境中能采取什么样的训练方法训练孩子知道得不多,能结合学校的教育采取适当训练方法的甚少,这严重影响了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解决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一)、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学会科学地去爱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

了解自闭症孩子的身心特点,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保障。

1、努力学习,改变观念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如果采用常规的父辈育儿的教育手段去教育孩子,那肯定是处处碰壁,越干越没有信心。

家长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学相关的书籍、和学校的专业老师沟通、学习等的方式学习一些关于自闭症心理学、训练方法等专业知识。

同时要做一个有心人,通过记录日常和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总结发现、掌握孩子的身心特点,做到和孩子的沟通能从心开始,寻找出破解孩子发脾气等不良行为的密码。

此外,还可以参加由自闭症孩子家长协会组织的活动,大家在一起互相打打气,交流教育孩子的心得,取长补短,让家长觉得自己并不孤单,有许多一起战斗的战友,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提高家庭教育的积极性。

2、相信科学,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对自闭症孩子进行早期干预,是一项抢救性的工作。

明智的自闭症家长在得知孩子的发育存在问题时,应克服伤痛,面对现实,尽早带孩子到正规的训练机构进行训练,和孩子一起学习。

在家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达到巩固训练效果的作用。

例:我校有一位家长就做得很好,让孩子及时地进行了早期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还利用学习到的方法,不定时地对孩子进行语言训练。

这样,孩子的语言发展得比较好,能进行简单的对话,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3、注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多自闭症家长都反映自闭症孩子一旦养成了某种习惯,就像输入了电脑程序一样,不能改,不能乱,否则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不安,从而引发哭闹、自伤等行为的出现。

例:我校有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每天早上都跟他说了“再见”,他才上学。

有一天,他父亲有别的事情,他还没有起床,父亲就出门了。

结果,他那天早上在学校哭闹了一早上,嘴里就唠叨着“爸爸没有跟我说再见”这件事。

由此可见,自闭症孩子的行为非常的刻板化,在家庭教育中,要时刻注意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好习惯会让自闭症孩子受益终身。

(二)以专业化训练方法为依托,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教育训练要以专业化的训练方法为依托,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情景训练法——让孩子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情景训练法是根据预定的训练目标设计相关的情景,让孩子通过在情景中体验而达到训练目的。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方法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那就是情景训练法。

学校情景训练中的情景是模拟的,但家庭教育中的情景训练全都是真实的,并且最贴近学生的生活,这对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有帮助。

例:有个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要训练孩子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盐。

她事先跟小卖部的老板沟通好,一定要让孩子说“阿姨,我买盐。

”才卖给他,她就在家里的阳台观察孩子的表现。

经过多次的训练,孩子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通过真实的情景,孩子学习到了与人沟通的技能,增强了孩子融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2、目标分析训练法——让孩子的训练化繁为简所谓目标分析训练法是指把学习任务分成一个一个的简单步骤,或叫小步子,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训练的方法。

此训练方法类似于程序教学,从自闭症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这是一种很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法的实施,能有效的使孩子的训练过程化繁为简,提高训练效果。

例:训练孩子自己穿球鞋,可以把“会穿球鞋”这个总任务分解为:分清球鞋的左右、脚会套进去、拉好鞋舌、粘好魔术贴这几个训练步骤,这样可以分解训练的难度。

孩子每完成一个训练步骤,家长要及时进行强化,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训练兴趣,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分享控制权训练法——让孩子在选择中转移注意力在生活中往往可以看到两种不尽如意的情况:家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只能听从指令;家长什么都由着孩子。

分享控制权训练就是要防止这两种极端。

例如:孩子说:“我要打篮球。

”家长就把篮球给他,甚至和他一起玩。

这样,孩子不仅在玩耍中学习,而且还渐渐明白自己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使用语言的动力。

但在另外一些时间,自闭症孩子有时会做出一些危险性的行为,或自我刺激性的重复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就不能由着孩子,而要实行必要的家长控制如转移孩子注意力和兴趣,以达到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

例:小朋的妈妈给他准备了玩具和连环画,问他:“你要看书还是要玩游戏呢?”小朋说:“玩游戏”。

玩了一会儿,小朋说:“饼干”。

妈妈说:“现在吃了饼干就吃不好饭了。

要不要给你放儿歌听?”小朋说:“喜羊羊和灰太狼。

”于是妈妈就给小朋放他爱听的儿歌。

在这里。

小朋可以有许多选择,这是他分享的控制。

小朋的妈妈通过安排各种活动的项目也有一定的控制,她用转移兴趣的方法阻止了小朋不适当的要求,即吃饭前吃零食。

通过分享控制权的训练,在选择控制权的同时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大大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

4、合作行为训练法——让孩子愿意执行指令有一项关于自闭症孩子各种自伤性行为研究表明:造成自闭症孩子各种自伤行为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愿意和大人或者训练者合作。

由此说明,对自闭症孩子进行合作行为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合作行为训练从执行最简单的指令开始,同时要把和孩子合作和他所得到的奖励之间的因果关系,表达得简单明了。

例:妈妈可以拿一块孩子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对他说:“你过来,我给你巧克力”孩子听从指令过来了,就把巧克力奖励给孩子。

有时候如果孩子不合作或不听从指令,可以先让孩子做几件他最有可能做的动作并应承而给予奖励;接着再要求孩子做一件他应该做的事情。

例:妈妈让孩子把玩具放到柜子上面,可孩子不合作,妈妈可以拿出孩子喜欢喝的饮料,要求孩子“把饮料喝了”等,并在孩子听从指令时及时的给予表扬和奖励,然后再要求孩子执行刚才的指令“把玩具放到柜子上面”。

这样,就可以达到了合作训练的目的。

通过长期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明白执行指令能得到一定的“好处”,孩子就会乐意去执行每一个指令。

四、结束语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外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训练的最好教育途径之一。

随着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深入和特殊教育新课标的实施,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革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使之更“因材施教”;如何整合家庭、社区、社会的资源开展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进一步提高自闭症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等等。

这将是从事自闭症教育、训练工作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急需得到相关人士的进一步的关注和指导。

参考文献:1、黄伟合,《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家长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周耿、王梅,《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53、香港协康会,《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1997.104、缪仁贤,《21世纪家庭教育指南》,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