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

自闭症儿童家庭的影响一、什么是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交发展不足和沟通技能的缺乏以及刻板的行为、狭窄的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它影响患者与外界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尽管患者看似与正常人无异,但病症令他们对这世界有不同的体验。

不明白的人常常觉得自闭症患者很自私、反应迟顿、冷漠又古怪。

二、家人需要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自闭症儿童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而家庭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家庭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

多种研究指出,自闭症儿童单单靠医疗解决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以“家庭中心”的康复模式对于自闭症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自闭症儿童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教育观,同时努力排解家庭的消极影响,树立绿色儿童观。

为人父母,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望子成龙。

可是,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被医生定性为“高功能低智能”的自闭症的患儿,你会怎样?失魂落魄?绝望愤怒?……然后呢?接受事实,从此让孩子淡出人群,随他自身自灭?还是努力振作,从绝望中看到希望,寻找到排遣痛苦的良方?家庭是一个孩子的依靠,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甚深,所以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最重要的,父母没有时间去悲天悯人的抱怨,只能坚强的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蔡春猪,作家,编剧,在两岁的儿子喜禾被确疹为“自闭症”后,开始了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并以微博的形式记录了儿子喜禾的每个日常细节。

《给儿子的一封信》登载在博客之后,在一夜之间,被浏览数十万次,被转发及评论数万条,他微博的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

月前,新浪的星新出版社将蔡春猪的这些文字集结成册,出版了新书——《爸爸爱喜禾》,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在此,特推荐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到“自闭症”这个弱势群体,能够从蔡春猪的这本书中体会到作为一个自闭症儿童家长的那颗坚强又挚热的爱心。

信的开头写道:“吾儿喜禾:这封信本来打算在你18岁的时候给你写的。

你在外地读大学,来信问我对你找女朋友一事的看法。

现在,提前了16年。

提前16年写的好处是:有16年的时间来修改、更正、增补;坏处是:16年里都得不到回信。

”18岁,如果可以读到来自父母从远方写给自己的一封信,无异于最好的成人礼。

可是,喜禾爸爸的计划被彻底否定,作为一名自闭症患儿的父亲,他可能永远也无法看到儿子从大学毕业的那一天。

——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就好像是一个人才刚刚开始他的人生,就被判了死刑。

喜禾爸爸说:“死刑犯还有机会上诉,我能上诉吗?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那我能监外执行吗?哦,也不行。

那我越狱!什么?越狱是重罪,会加刑——就是说,如果我再生一个……好,我服从判决!”他埋怨老天爷“把我儿子设计成一个自闭症却不肯给我解释”,可是,随后,他说道:“因为我的乐观豁达,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会在我这里得到幸福。

”从起初的愤懑、伤心,到后来乐观、坚强地面对,喜禾的爸爸妈妈走得很艰难,也很勇敢。

“我老婆很犟的,任何事只要她真的想做,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我老婆辞了职,准备专门在家教育孩子,此刻正在啃关于孤独症的书籍呢。

”喜禾爸爸则用自我开涮的方式,在微博上记下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以及自己的感慨,他说:“老天爷或许看中我会写文章,借此能引起社会对这个群体的广泛关注。

”“命运给我一记板砖,晕了不算本事,我拿去盖个房子。

”的父亲,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可是字里行间,更多的却是一种达观。

所幸,小喜禾在爸爸妈妈及众多热心人和专家的帮助下,进步显著。

一个从事自闭症治疗的专家对喜禾爸爸说:自闭症能治愈,具体方法是“爱”。

无私的、无怨无悔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爱。

喜禾爸爸说:“儿子最近表现好,我就归结为,我们给予他的爱更多了。

既然不能相信迷信,科学目前又无计可施,那么只有相信爱了。

有爱,就能用白水干杯,就能用目光击退子弹。

”对于喜禾的未来,蔡春猪想过了,就是“继续当我儿子吧,终身职业”。

三、社会群体为自闭症家庭提供支持家庭中父母的收入直接影响了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和对子女的投入,而对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这条康复之路走的就更为艰难,物质条件是每个父母都不得不面对的。

并不是每个自闭症家庭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撑起孩子的希望,但我相信他们从没有放弃这丝希望,不管如何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自己的孩子。

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社会需要提供一定的支持去帮助这些家庭,得到广大社会群体的关注与理解,让这些家庭能够看到希望。

四、自闭症家庭教育自闭症并非精神病,而是广泛性发育障碍。

在以靳三针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家庭持续的教育和训练,对自闭症的康复是有很大帮助的。

我们20多年来使用靳三针疗法、药物治疗、心理康复和家庭教育,提高患儿各方面的技能,促进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使患儿获得自理能力、社会技能及工作技能,从而提高其整体适应能力,让患儿过上正常的生活。

家庭教育和训练的成效如何,与患儿病情的轻重、家人的教育和训练能力、方法的正确与否有关,急于求成或轻易放弃都是不利于自闭症患儿康复的。

1、自闭症教育九要(1)要建立适合的学习环境与气氛首先要家庭配合,一般的家庭在得知孩子患自闭症时,多数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此时要让家人了解,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所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来帮助孩子,共同面对事实,减少家庭对孩子的压力;另外还要创造条件,诱发学习动机,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主动制造机会,诱发他的学习动机。

(2)要实用与生活结合自闭症的儿童在抽象理解的能力差,所以在教导时,要尽量通过实物的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与学习,此外,自闭症的儿童在沟通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系的学习上有困难,因此在教育时,应将要教的事物应用到与人的相互关系上,从生活的实用例子中,加强其语言、人际关系及相关技巧的学习。

(3)要反复练习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要用逐步养成及增强方法,反复的练习,来帮助孩子学习,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而养成洗手的习惯。

(4)要多变和多样化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不一定只限于家中与教室来教他,相关的人、事、物作为计划的变化组合,使内容具多样化,例如,对于会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让他知道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

如看见有人随地丢垃圾,就要教他“不要学他,这样是不好的……”等等,结合实际场景来进行多样化教育。

(5)要奖罚分明当孩子表现好时,父母要进行奖励。

如他们不执行父母的吩咐,或有不当行为时,就应用简单、明确的词语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或以取消去买他喜爱的食品、玩具或去公园玩等承诺作为处罚。

(6)要有渐进性教育目标确定后,要有步骤地进行。

如果只注意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要求患儿象正常孩子那样是不可能的,反而增加了患儿的不配合。

因为在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的要求,是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反应,应该有计划地逐步进行。

(7)要有长期的计划从开始教育到出现良好的疗效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所以必须用长期持续的思想准备,同时要经常观察患儿的表现,制订新的教育计划,反复耐心细致地教育。

(8)要培养患儿的独立性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尽量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

在父母的监护下,让孩子到户外玩,带他们去乘公共汽车,教他们主动买票或去商店购物等。

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常会因自闭症儿童自身的障碍,而造成由家人帮助代劳的现象,这不仅孩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容易养成依赖性,因此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家教的重要内容。

(9)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除了治疗和教育外,周围的人对患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良好的影响对患儿的康复有良好的作用。

例如,怎样加入同伴队伍、怎样与同伴交谈、怎样参与与同伴合作的活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与周围孩子交往与游戏,对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是一种很有利的因素。

2、自闭症家教五要(1)教自闭症患儿讲话时,要面对孩子。

环境必需安静,减少干扰;说话的速度要慢、声音要清晰、吐字要清楚;每次所教的单词或词汇要尽量简单,一下子不要教太多、难记、难学的单词或词汇。

(2)要选择孩子精神最好、心情最佳的时间教患儿说话,每次家教的时间不要太长,内容不要太多。

(3)要寓教于娱乐,寓教于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中学说话是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多变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4)患儿学讲话时,发音初期不完全准确,或不连贯,这并不要紧,只要他能发音,有学讲话的意图,有对答的表现,都是有进步的表现,不要要求过高,应根据孩子原有的基础,切不要打骂,要肯定他们的成绩,表扬鼓励,使孩子有成功的感觉,耐心引导,多加示范。

(5)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儿童已掌握了的单词,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一些名词,如孩子已会说“爸爸”和“车”、“鞋”、“糖”这些单词,把它们连起来教,就成为“爸爸的车”、“爸爸的鞋”、“爸爸的糖”、“爸爸的……”。

训练某一患儿的内容、地点应固定,时间也应固定(包括每天每周固定训练时间和训练安排)。

这样可使训练效果更佳,使感情投入强度降到最低限度。

还应教会孩子如何在不同的场合应用已获得的技巧,以及对相对好的患儿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这些方面,父母一开始就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父母是患儿最亲、影响力最大、父子母子感情最深、和患儿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总之,靳三针治疗自闭症,家庭教育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