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思维的奥妙 PPT
(3)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 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 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2.电脑不能全面代替和超过人脑 (1)两者的活动机制不同。人脑以人的生命机体 活动为基础,思维是复杂的精神活动,而电脑是 物的装置,其过程也是机械物理过程。 (2)意识有社会性,电脑没有社会性。
考点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具有不可违抗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因此,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按 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深化拓展 分析“意识是一面镜子”
这一观点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强调意识是对客观 事物的反映,但它又否认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 性、创造性的特点,把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等同 于镜子对事物的直观反映,实际上是否认了意识的 能动性,是一种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是不彻底 的唯物主义。
例 (2010年高考福建卷)某同学在学校感到自卑, 影响了生活和学习。老师开导他,如果只看到自己
深化拓展
在掌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时, 要注意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1)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 者是不可分割的。 (2)认为只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 用规律。 (3)认为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 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例 (2008年高考广东卷)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 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 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 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 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 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 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 大胜利。
(1)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 有选择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 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 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选择 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 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 界的重要条件。
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 结果。因此,意识是客观存在的__主__观__映__象__。离开 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 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 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 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物质__决__定___意识。
【点拨】 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 味着”:(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 物质的被动反映;(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 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 反映客观事物。
考点3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通过“思维的眼睛”,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 内部的_本__质____和__规__律___。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 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___指__导__作__用___。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__调__节____和_控__制____ 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 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的缺陷和不足,就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
掘自身优势与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该同学根据老
师的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逐渐找回了自信。这告 诉我们( ) A.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决定着自卑向自信的转化 B.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调动意识的自觉选择性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条件 D.世界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2)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 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形成意识。意识一开始 就是__劳__动___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 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 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 富了意识的内容。
(3)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 还是__社__会___发展的产物。
(3)“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 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 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歪曲反 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 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 动性
3.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1)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这两种作用既不能分割,也 不能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是坚持了唯物论,同时又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二者 不可分割,是坚持了唯物论中的辩证法,只承认物质 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 主义;这两种作用也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 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位的,只有在 物质决定作用的基础上才能谈意识的能动作用,若颠 倒两者关系,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唯心主 义。
【答案】 C
【点拨】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行 产生意识,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意识的形式是 主观的。表现为:(1)意识形式的主观性;(2)个 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3)意识的创造性。
考点2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_目__的___性和__计__划__性。 (1)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 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2)计划性: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制定蓝图、目 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意识活动具有_主__动__创__造___性和__自__觉__选__择____性。
哲学术语,“思想内容”即“意识”,“物质载
体”即“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A否认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 是错误观点;B强调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 的观点;C强调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观点正确;D认为循环使用教科书是为了保持思 想内容的稳定,这与我们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
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 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 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 C.物质载体在—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 容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题中的相关词语转化为
4.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一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 心主义观点;二是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 性的发挥,放弃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的观 点。 5.意义 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既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又坚持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论和辩 证法的统一。
大家学习辛苦了展 1.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其不会 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 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 也不能发展。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 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 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 面目。
(3)意识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电脑接受人的指令工 作,没有主动性、创造性。 (4)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 先给定的,人脑思维除自觉的逻辑过程外,还渗 透有情感、意志因素,穿插有灵感、直觉、顿悟 等过程。
例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为了节约资源, 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
2.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无论是认识规律,还是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具体把握 规律,利用规律,都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 分析和研究规律。总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 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3.物质运动的规律既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 用的
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 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按客观规律去做。因此,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 动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2012高考导航
第
考点内容解读
五
课
把
握 思
社会生活链接
维
的
奥
妙
速效提能训练
考点内容解读
考点1 物质决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__物__质__世__界_长期发展的产 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 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 的__反__应__形__式__(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 产生的前提。
【解析】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精神成为精神 动力,这体现意识的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在任 何条件下,社会存在都决定社会意识,A项说法错 误;B、C项虽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选D项。 【答案】 D 【点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但意识并不
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需借助实践
促使事物变化。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是指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2)物质的决定作用这一原理要求人们想问题、办 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 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而反对 从主观意识出发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如果片 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势必导致主观主义,而 完全否认意识的能动性,也将导致形而上学。意 识的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 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 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精神不是万能 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