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显微镜讲义-2012第1,2节

电子显微镜讲义-2012第1,2节

2. 80%理论考试(闭卷,期末集中考试)
题型:简答题和论述题
3. 考试时间:最后一次课或另行安排
主要参考书
• 1.电子显微镜原理和应用。朱宜,张存珪,北京大学出版社。 • 2.电子显微镜基础。 • 3.电子显微分析,章晓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4.透射电子显微学:材料科学教材(4卷本,英文),清华大学出版社、Springer Publishe
• 要想电子束作为光源,用于放大成像,还要解决:
• 电子束发射、
电子束加速、
• 电子束聚焦、
电子束放大、
• 电子束穿透能力、电子束成像等问题。
2.3 电子的基本性质
电子是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J.J. Thomson)于1897年在研 究阴极射线是发现的,它是最早被发现的基本粒子。一般地说, 电子是指带有负电的电子,静止质量为9.11×10-31Kg,其电量为 1.602×10-19库伦,是电量的最小单位,电子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利用电场和磁场可按需要的方式控制电子的运动,正是利用这 一性质,人们发明了各种电子仪器,电镜就是其中之一。
的分辨本领越高。


• 对于光学显微镜,若介质为空气,则n = 1, α极限条件下 可为90°,则分辨率为

d = 0.61λ。
• 实际上,对于玻璃透镜,最大孔径半角a = 70-75°,如果 在物镜和试样之间加入松柏油(n = 1.515),
• 此时的分辨率为 d = λ/2,
• 可见,半波长是光学玻璃透镜可分辨本领的理论极限。
Ernst Ruska 1906-1988
第一代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1830年代后期为M. Schleide和T.Schmann所发明; 它使人类“看”到了致病的 细菌、微生物和微米级的微 小物体,对社会的发展起了 巨大的促进作用,至今仍是 主要的显微工具 .
第二代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1932年
(SPM)系列。
从1830年到1982年150年内,人类眼睛的也从 200nm“看”到了0.1nm,提高了2000倍。
•第二章 电子显微镜基础
• 2.1 几何光学成像及光学显微镜结构回顾
• 2.1.1 几何光学成像
• 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
• u 是物距; • v 是像距 • f 是焦距
• 2.1.2 光学显微镜结构
综上所述: 1. 提高加速电压,缩短电子波长,提高电镜分辨率; 2. 加速电压越高,对试样的穿透能力越大,可放宽对样品 的减薄要求。 3. 如用更厚样品,更接近样品实际情况。 4. 电子波长与可见光相比,相差105量级。
• 2.2 磁透镜的工作原理
• 可见光用玻璃透镜聚焦。 • 电子束在旋转对称的静电场或磁场中可起到聚焦的作用。电
对正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为:
考试形式及安排
1. 20%的小论文(开卷、提前准备)
各种显微镜、XPS、热分析,WXRD等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在 材料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请具体介绍其中1-3种分析仪 器在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应用情况,并谈谈这些研究方法可 能对你在今后研究中的帮助和启发。(附参考文献2-3篇, 可提前准备,正反打印,重复卷记零分)
常用的显微镜有双目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等。
2.1.3 光学显微镜成像
借助于一个单镜头,放大率总是受到限制。显微镜则由 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对这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 对着眼睛的一组叫做目镜。
物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其作用是得到放大的物体
的实像,目镜则起放大镜的作用,是一个焦距比物镜长

所能观察到的最小距离,既
能分辨的最短距离称为显微镜的
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为0.2mm.
假如在物镜形成的像中,这两个
点未被分开的话,则无论放大多
少倍,也不能把它们分开。
光学透镜成像的情况见图。表示样品上的两个物点S1、S2经过物镜在像平面 形成像s1’、s2’的光路 。 由于衍射效应的作用,点光源在像平面上得到的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中 心最亮,周围带有明暗相间同心园环的园斑,即Airy斑. 即S1、S2成像后在像平面上会产生两个Airy斑S1’、S2’. Airy斑的光强分布特征:
1924年法国的科学家德布罗意(de Broglie)指出,任何 一种快速运动的粒子(这里的快速是指接近光速),都具有类 似于光的性质,具有波动性,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
其波长与粒子质量和运行速度的关系:
λ= h/mv = h/p
(2
-1)
λ:wavelength of the electron
• 电子运动速度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子束的聚焦装置是电子透镜。相应的分为:静电透镜和磁透 镜。 静电透镜中强的静电场往往导致镜体中发生电击穿和弧 光放电,因而目前电镜中很少使用。
• 1.电磁透镜的聚焦原理
• 透射电子显微镜中用磁场来使电子波聚焦成像的装置是电 磁透镜。电磁透镜实质是一个通电的短线圈,它能造成一种 轴对称的分布磁场。正电荷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磁场的作 用力,即洛仑磁力。
te
in a crystalline lame
m
llae
nm
Crystal struct ure
Å
显微术:光学、 电子、扫描探针
显微术(microscopy):借助于显微 镜进行显微技术应用的研究。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
SPM
LM
TEM
SEM
1. 显微镜简介
1986年, 鲁斯卡、宾尼和罗雷尔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r.
第一章 电子显微镜的基础
绪论——材料研究的重要性
• 材料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支柱 • 新材料是科技发展的先导 • 材料研发和应用能力体现了国家的竞争力
材料科学基础的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常常用当时主要使用的材 料来划分。从古代到现在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共经 历了七个时代,各时代的开始时间: w 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万年) w 青铜器时代(公元前3000年) w 铁器时代(公元前1000年) w 水泥时代(公元0年) w 钢时代(1800年) w 硅时代(1950年) w 新材料时代(1990年)
• 根据光学理论,分辨率可表示为:
• d = 0.61λ/(nsinα)

d 为分辨率; λ为入射光的波长;n 为样品与物镜之
间介质的折射率;α为半孔径角。

习惯上,N·A表示为nsinα,称为显微镜的数值孔径。
• 从公式
d = 0.61λ/(nsinα) 可以看出,

波长愈短,孔径角愈大,介质的折射率愈大,则显微镜
则,
② 若加速电压很高,使电子具有极高速度,则经过相对论修
M0 电子的静止质量 9.11
×10-31Kg
V 是电子的速度, c 是光速 3.0×108 m/s 。
在加速电压为V的电场作用下,一个静止的电子所获得的动能等于电子
的总能量mc2与静止能量m0c2之差,即
eV = mc2 - m0c2
将上两式合并,在结合德布罗意公式可得
你们见过几种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有多种分类方法: 1.按使用目镜的数目可分为双目和单目显微镜; 2.按图像是否有立体感可分为立体视觉和非立体视觉显微镜; 3.按观察对像可分为生物和金相显微镜等; 4.按光学原理可分为偏光、相衬和微差干涉对比显微镜等; 5.按光源类型可分为普通光、荧光、紫外光、红外光和激光 显微镜等; 6.按接收器类型可分为目视、数码(摄像)显微镜等。
•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为200nm,为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唯 一可能是利用短波长的射线,如利用紫外线(200-400n m),分辨率可提高一倍,曾经有人提出用X射线和γ射线 作为光源,但在技术上比较困难,至今没有大的进展。当 电子束作为“光源”时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1000倍。
• 电子波的波长决定于电子的速度,而电子的速度决定于加 速电压,例如,当加速电压为100KV, 电子束波长为0.003 7nm,它比可见光的波长小于10万倍,但实际分辨率提高 只有约1000倍。这是由于电镜像差等造成的。
电子显微镜 Electron Microscope
何本桥 2012.10
自我介绍
• 何本桥,湖北孝感人, • 中科院化学所博士, • 韩国培材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测试中心电镜负责人 • 从事膜结构和性能研究
目录
• 第一章 电子显微镜的基础 • 第二章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 第三章 电子扫描显微镜原理、应用 • 第四章 原子力显微镜显微镜原理、应用
性能可以 提高百倍
α
聚偏氟
乙烯
β
普通塑料
压电、热电 材料
聚合物的性能结构依赖性
反应物
反应物 产物
Flow-Through
产物
多孔聚合物催化膜
致密聚合物催化膜
Resident time (s)
高效催化性能(in Flow-through Mode)
2500 2000 1500
H SO 24
Membrane Catalyst
•因为材料的应用获得的益处:
秦帝国的统一——青铜兵器性能的提高和兵器标准化制备 航海时代的开始—— 指南针的使用(磁性材料) 工业革命—— 钢铁材料的发展 信息时代—— 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光纤材料 航空航天—— 有色轻金属合金、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
聚合物的性能结构依赖性
➢ 晶体尺寸 ➢ 晶体取向 ➢ 晶体类型
Ruska Knoll
电子显微镜
20世纪三十年 代早期卢斯卡(E.Rusk a)等发明了电子显微 镜,使人类能”看”到 病毒等亚微米的物体, 它与光学显微镜一起成 了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工 具。
第三代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