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反思

关于小课题研究的反思

孩子,在家访中我明白了你
---关于提高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反思
去秋以来我校开展了小课题研究以及“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它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适时的家访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家庭的距离,走进学生家庭,带去了学校的重视、老师的关爱。

学校和家庭两个教育主体的对话和交流,犹如温暖的春风,吹进学生心田,必然会融化学生内心的坚冰,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2013年10月16日下午吃过晚饭,夕阳照耀着学校前面的远山,显得那么安详,我按照事前的打算准备走访几个学生。

访哪个学生呢?一个是任XX,另一个是丁X,这两名学生的成绩都不太好,在班上的表现也算不上好,上课的时候不是说话就是睡觉。

在路上,我心情忐忑,因为我们接触过有些家长,他们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免不了敷衍了事,或者责怪老师没教好。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很快来到了任XX同学的家里,由于事先没进行过电话联系,孩子的妈妈不在家,听到老师来了,才从牌桌上下来。

边走那边嘟囔:“谁来找我?多好的一手牌,可惜了。

”见面后我做了自我介绍,孩子的母亲立刻热情起来,并主动搬凳子给我坐。

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经过精心装修的房子显得富丽堂皇。

孩子妈妈说,家里做建筑生意,孩子的爸爸在外地联系业务去了,一时回不来。

我向孩子母亲说明了来意,汇报了孩子在校的表现,询问了孩子在家的情况。

孩子母亲对于老师的到来非常高兴,起初她以为自己只要好好对待孩子,给她吃好穿好就算是尽到了做母亲的责任,至于孩子成绩怎样,那是老师的责任,所以她天天吃完了饭就只顾打麻将,孩子在家是否完成家庭作业,写得好坏她一概不问。

现在后悔自己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并表示以后一定尽全力配合学校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过去了,我得起身去另一家家访。

孩子的母亲把我送到了丁X同学的家里,这是一个贫困的家,破败不堪的房子,屋里凌乱地摆放着几样家具,孩子的母亲是个疯子,父亲去世了,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勉强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看到这些我明白为什么年仅14岁的丁X总是面黄肌瘦。

见到我,憨厚的丁爷爷摸摸索索地提出茶瓶准备给我倒茶,我赶紧制止,并扶着他坐在椅子上。

孩子的爷爷满怀歉意地告诉我,丁X每周回家除了要照顾生
病的妈妈外还要帮助家里干家务,很少有时间做作业。

由于自己平时忙,无暇管教孩子,所以孩子流浪坏了,真对不起老师!听到这里我眼眶湿润了:小小年纪的丁X就要背负这么沉重的负担,叫他怎么有精力学习啊?老爷爷还在一旁不停地叨念:“我们丁X给老师添了麻烦了,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自己以后也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


时间很快到了傍晚,我得起身告辞了,路上,我抬头仰望:夕阳已经完全退下去,远处的山脉只剩下一片浓浓的黛黑色,我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难。

”对于幸福的孩子来说,除了要给予“爱”以外还应给点“严”;而对于不幸的孩子来说,更需要关爱和帮助,只有“爱”和“严”同时兼顾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做教师的一定要多多家访,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解开他们学习不好的死结,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与孩子一同成长。

2014.6.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