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标准文件编号:BZ-GY-1015-00 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规程2014年11月制定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1 目的:建立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规程,作为麝香止痛浸膏生产的基准性技术文件使该品种的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制造过程。
3 职责:本品生产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实施本工艺规程负责,QA人员、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 内容:4.1产品概述4.1.1产品名称4.1.1.1麝香止痛浸膏4.1.2产品代码:4.1.2.1麝香止痛浸膏:JG0154.1.3产品用途:供麝香止痛贴膏生产使用。
4.1.4性状4.1.4.1本品为棕黑色浸膏;气芳香。
4.1.5包装规格4.1.5.1 50kg/件。
4.1.6贮存条件:密闭,遮光,置冷处保存。
4.1.7贮存期限:暂定3个月。
4.2所用原辅料清单及用量折算计算方法4.2.1所用原辅料清单4.2.2 物料用量折算计算方法4.2.2.1根据《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中药制剂的生产均应以中药饮片投料,标准处方中的投料量均为中药饮片的投料量;川乌等十二味为粉碎成粗粉的量。
4.2.2.2 若购进的为原药材,则需加工成中药饮片,投料量以中药饮片计算。
4.2.3处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3-B-0469-90)。
4.3工艺流程图4.3.1. 提取工艺流程图物料工序检验图1—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流程图4.4 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4.4.1 中药材炮制过程4.4.1.1 中药材领取:根据批提取指令单,按《领料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领取中药材,认真核对品名、物料编码及包装质量。
4.4.1.2 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材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规定。
4.4.1.3 炮制方法:按《中药前处理操作规程和前处理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皮子药、当归、川芎、白芷、泽兰、干姜、红花、桃仁炮制过程如下:4.4.1.3.1皮子药:4.4.1.3.2当归:a、净选:将当归原药材置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包括非药用部分。
b、洗制:操作人员将当归置于洗药容器中,洗至当归表面无泥沙和杂质,显当归本色。
c、干燥:将当归置CT-C-Ⅱ热风循环烘箱中,于60℃以下干燥至水分小于15.0%。
4.4.1.3.3川芎:a、净选:将川芎原药材置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包括非药用部分,大小分开。
b、洗制:将川芎置于洗药容器中,洗至川芎表面无泥沙和杂质,显川芎本色。
c、干燥:将川芎置CT-C-2热风循环烘箱中,于60℃~80℃干燥至水分小于12.0%。
4.4.1.3.4白芷:a、净选:将白芷原药材置洁净的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包括非药用部分,大小个分开。
b、洗制:将白芷置于洗药容器中,大小条分开洗至白芷表面无泥沙和杂质,显白芷本色。
c、干燥:将白芷置CT-C-2热风循环烘箱中,于60℃以下干燥至水分小于14.0%。
4.4.1.3.5泽兰:a、净选:将泽兰原药材置洁净的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包括非药用部分。
b、洗制:将泽兰置于洗药容器中,洗至泽兰表面无泥沙和杂质,显泽兰本色。
c、干燥:将泽兰置CT-C-2热风循环烘箱中,于60℃~80℃以下干燥至水分小于13.0%。
4.4.1.3.6干姜:a、净选:将干姜原药材置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包括非药用部分和已腐烂变黑及发霉的。
b、洗制:将干姜置洗药器中,略泡,抢水和刷洗,洗至干姜表面无泥沙和杂质,显干姜本色。
c、干燥:将干姜加入CT-C-2热风循环烘箱中,于60℃以下干燥至水分小于19.0%。
4.4.1.3.7红花:a、净选:将红花原药材置筛子内,筛去杂质灰屑,拣去花萼、花柄及叶、梗。
4.4.1.3.8桃仁:a、净选:将桃仁原药材置拣药台上,除去杂质泥沙,用时捣碎。
4.4.2 中药提取4.4.2.1 备料岗位作业人员和车间有关管理人员按《备料岗位操作规程》到仓库领取生产所需中药饮片。
4.4.2.2 配料称量、复核4.4.2.2.1 配料称量由独立复核人现场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物料信息、称量环境、仪器状态、称量操作和记录过程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并予以记录;4.4.2.2.2 称量环境按生产前检查要求进行检查,应符合要求;4.4.2.2.3 检查确认称量器具已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4.4.2.2.4 检查确认所领用中药饮片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等,应与生产指令相符;4.4.2.2.5 称量人按要求对称量器具进行校准,复核人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称量操作;4.4.2.2.6 每称完一种中药饮片后应及时清理磅秤,分别置盛装容器中存放,做好物料标识,注明已称量物料的对应产品的名称、产品批号、物料代码、物料名称、物料批号、物料数量等信息;4.4.2.2.7 所有称量好的中药饮片应集中存放,备用。
4.4.2.2.8 称量、独立复核记录均须签字确认,并纳入批生产记录中。
4.4.3 粉碎:4.4.3.1将川乌等十二味饮片分别投入WF-30型粗粉碎机内,过24目筛粉碎。
4.4.4 回流提取4.4.4.1 生产操作前再认真核对所领用中药粗粉的名称、代码、批号和标识,确保生产所用中药粗粉正确且符合要求;4.4.4.2 将蒸汽、水、药液排放阀门关闭,再将中药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中,加95%乙醇使浸没中药粗粉(乙醇高出药材表面20~25cm),并浸渍8小时;4.4.4.3 打开蒸汽阀门加热至快沸腾时,打开冷却水进、出口阀,按《TZQV-3多功能提取罐操作规程》进行回流提取作业;4.4.4.4 回流提取时蒸汽压力应以维持药液微沸为度,加热温度:78~85℃,并随时观察蒸汽压力表以控制气量和提取罐的工作状况,防止液冲;4.4.4.5 回流提取4小时后,关闭蒸汽阀门,稍冷,打开出液阀,收集提取液另器保存,并做好状态标志,标明品名、批号、日期、数量等内容;4.4.4.6关闭出液阀,加入95%乙醇(乙醇高出药材表面20~25cm),按上述步骤操作。
合并二次提取液,备用。
4.4.4.7 工艺参数说明4.4.4.1 开始回流之前药粉需浸渍一定的时间,浸渍时间为:8小时。
溶媒为95%乙醇。
4.4.4.2气压控制在0.05~0.1Mpa,蒸汽压力应以维持药液微沸为度;4.4.4.3两次回流时间均为4小时,以溶媒沸腾时开始计时。
4.4.5回收乙醇及浓缩4.4.5.1 先开启真空设备,打开真空口阀,使ZJN-1000型多功能酒精回收浓缩器内的真空上升至-0.05~-0.08Mpa;4.4.5.2 开启进料阀门,将上述渗漉液经开真空抽至罐内,当料液上升到蒸发室下视镜1/3处时,关闭进料阀门,开启蒸汽阀门升温加热,温度40℃~55℃,并按《ZJN-1000型多功能酒精回收浓缩器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回收乙醇操作。
4.4.5.3 根据蒸发速度,及时补料至原来的位置;4.4.5.4 收集稀乙醇:当受水器稀乙醇液位上升至玻璃视镜1/2处时,关闭受水器上两阀门(放气阀、放水阀),打开下端排水阀,收集稀乙醇至稀乙醇储罐内。
至回收的乙醇浓度在20%以下时即停止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比重为1.15-1.19(50℃)的清膏。
4.4.5.5 收浓缩液:关闭蒸汽阀及真空阀,待浓缩罐内压力恢复常压后,打开出料阀,在洁净区将浓缩液收集至洁净容器中,并及时填写中间产品标签,注明品名、批号、数量等内容,放至室温,备用。
4.4.5.6工艺参数说明4.4.5.6.1回收的乙醇浓度低于20%时即停止回收乙醇,转为浓缩阶段。
4.4.5.6.2蒸汽压力控制在0.1-0.15Mpa,回收乙醇时蒸汽压力应尽量关小,以能保证正常回收乙醇即可。
4.4.5.6.3罐内负压值控制在-0.05~-0.08Mpa。
4.4.5.6.4清膏比重均为1.15-1.19(50℃)。
4.4.5.6.5浓缩温度:40℃~55℃。
4.4.5.7生产过程质量控制4.4.5.7.1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浸膏;气芳香;4.4.5.7.2相对密度: 浸膏比重均为1.15-1.19(50℃)。
4.4.5.7.3微生物限度:细菌数:≤20cfu/ml,霉菌和酵母菌数:≤20cfu/ml,大肠埃希菌:每1ml不得检出。
该质量指标经工艺验证确认,日常生产时不再检测。
4.4.5.8中间产品放行浸膏经QA人员确认质量符合要求后,交下工序作配制使用,办理交接手续,并填写相关交接记录;或入冷库暂存,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相关入库记录。
4.5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要点4.6 原辅材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及贮存注意事项4.6.2 中间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点4.8 原材料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4.8.1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4.8.2技术经济指标 4.8.2.1技经指标计算方法成品总收率:成品重量(Kg )/原料重量(Kg )×100% 4.8.3原料消耗定额损耗重量(Kg )/成品重量(Kg )×100% 4.8.4经济指标4.8.4.1 成品收率7%-12%计算公式:合格产品产出量/所投药材的重量×100% 4.9各工序物料平衡及计算公式%100⨯=理论值实际值物料平衡率理论值:为按照所用的原辅料(包装材料)量在生产中无任何损失或差错的情况下得出的最大数量。
实际值:为生产过程实际产量。
包括:本工序产出量、回收料、可见损耗量。
物料平衡率:4.10 工艺卫生、环境卫生及人员卫生及其他工艺要求4.10.1工艺卫生4.10.1.1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规程,并由专人负责。
药品生产车间、岗位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4.10.1.2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4.10.1.3物料应在脱包间进行外包装的清洁、消毒处理后,方可进入洁净区。
洁净区内的物料放在不影响气流的位置,并有明显的状态标识。
4.10.1.4生产结束后,将剩余物料整理并包封好,贴上状态标识并及时结料、退库,操作间不允许存放多余的物料。
4.10.1.5操作间、设备、管道、设施、容器等均应有卫生状态标识。
4.10.1.6生产用具、容器具应清洁,表面不得有异物、上次遗留物,使用后应及时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消毒)。
并填写清洁、消毒记录。
4.10.1.7产尘、产汽设备应密封,并有良好的通风、除烟、除尘、降温设施。
4.10.1.8使用后的设备、容器、工具应及时清洁,接触药品的设备、容器、工具内表面用纯化水清洗后,使用前再用75%乙醇消毒。
4.10.2、环境卫生4.10.2.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4.10.2.1.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