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功能
测量和评价。

可简化为导学、导教和导评(对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指导教师的教
媒体的运用和师生相互作用的方法。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传授,侧宜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主导的讲授法。

如果教学目标侧重过程或探索知识经验,侧宜选择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2、指导学生的学
清晰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导向作用。

通过对照目标进行学习,学生知道完成目标或部分目标,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作用。

3、指导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借助目标进行互动并用目标来调节自己行为的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目标制定出发,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最后要回到目标,将学生学习结果与预设的目标相对照,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

如果目标达到了,则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新的目标,如果目标部分未达到则必须进行补救教学。

二、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课程目标是指各学科的教育。

三、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考虑学科课程目标,如小学科学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制定科学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科学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第二,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适合为本学科三类目标中哪些类型的目标服务;第三,因为除了符号和事实性知识可以在短时内掌握之外,系统知识、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都需要经过若干阶段,因此,不仅考虑目标类型,还应考虑每一目标实现所处的学习阶段。

第四,还应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考虑目标的可行性。

2、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1)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

全面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三维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看了之后明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会做什么;适宜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考虑学生的发展性等。

(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学习结果,应该用学生学习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来陈述,尽量避免用“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等含糊的词语来陈述目标。

(3)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一词应省略。

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这类句式,因为这类句式中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又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制定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合适的教学方法,
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