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l~6题为单项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规定区域填涂;第7~27题为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冶.(yé) 潮汛.(xùn) 瀚.海(hàn)B.池沼.(zháo) 叱.骂(chì) 彷.徨(páng)C.酝酿.(niàng) 娴.熟(xián) 恬.雅(tián)D.戳.穿(chuō) 鄙.视(bì) 阴霾.(mái)2.词语积累——下列成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A.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胜券在握B.义愤填膺怒不可遏怒发冲冠C.向隅而泣惨绝人寰痛心疾首D.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白驹过隙3.文化积累——下面句子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李白,字太白。
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苏轼,字子瞻。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开创了豪放派词风。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冰心,原名谢婉莹。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诗集《繁星》、《春水》的主题表现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D.老舍,原名舒庆春。
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抱着七、八本书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B.什么地方什么条件下可以找到什么样的银杏树?他了如指掌。
C.屈原、李白、杜甫等……,像一颗颗宝石,镶嵌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D.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爱。
”5.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
A.生活如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B.生活如山,循径登山,宽容为径,方知山之高大。
C.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
D.生活似山,宽容为径,登山循径,方知山之高大。
6.语言运用——提取下面句子的主要信息,正确..的一项是(3分)年老的母亲欣慰地看到使人陶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和令人兴奋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很久没有回家的儿子忍不住哼起了那久违的家乡小调。
A.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B.母亲看到灿烂的秋色和欣欣向荣的景象。
C.秋色和景象让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D.母亲看到儿子哼起了久违的家乡小调。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8分)①《论语》: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浣溪沙》:,。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
④《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
⑤《三峡》:春冬之时,则,。
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
⑦《白杨礼赞》: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对抗着西北风。
⑧《过零丁洋》中表现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千古名句是:,。
8.篇段积累——默写范仲淹《岳阳楼记》选段。
(4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二、阅读(50分)(一)走远了再关门(16分)①QQ里,好友颇多。
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
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变成了灰色。
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还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有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
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
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
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
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
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
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
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
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
”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
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
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教室。
只见儿子歪歪扭扭地填了一个“跑进”。
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
儿子刚要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去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⑦"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
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
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
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
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 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9.本文写了三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
(3分)10.第⑤段中的“等你走远再关门”为什么会让“我”感到温暖?(3分)11.第⑥段中的划线旬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2.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
(3分)13.文章主体部分和最后一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4分)(二)话说风筝(16分)①中国是风筝的故乡。
古书中称“风鸢”,南方叫“鹞子”,北方称“纸鸢”。
早期用木料制成的叫“木鸢”。
由于社会不断进步,风筝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陆续出现了帛鸢和纸鸢。
如今也有人选用质轻、不易破损和经久耐用的化纤来替代纸和绢。
②“风筝”一词始见于五代,大约唐、五代时风筝已由最初的军事工具和宫廷娱乐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一种艺术性和观赏性很强的娱乐游戏,同时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
每年的腊月初八到清明前后是放风筝的好时节,据说这一时期放风筝可以去晦气,祈平安。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很强的民俗活动。
③风筝种类繁多,造型各异。
中国制作风筝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南鹞北鸢考工志》将制作风筝的技艺概括为扎、糊、绘、放“四艺”。
其中扎、糊、绘是风筝制作的关键环节。
扎是用竹子扎制风筝的骨架。
一只风筝能否飞得高、放得远,关键看骨架的扎制。
要根据风筝的大小来选择竹子的粗细软硬,还要做到对称均衡。
从风筝的骨架结构可以把风筝分为硬翅、软翅、长串、筒式、平挑、拍子、微型风筝等。
按形象分有人物、鸟兽、水族、草虫、器皿等。
糊是用纸、绢、绸、无纺布等糊在风筝的骨架上。
糊的的技艺要求也很高,一定要平整,松紧适度,对称的部位要一致,这样才能保持风筝的平稳。
绘是在风筝上绘上各种吉祥如意的美丽图案,有的是凰好后再糊,也有的是先糊好后画,制作技艺高超的多选择后者。
④中国各地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风格各异,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⑤北京风筝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乃至高潮的兴起,还是从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
大约乾隆二十年(1755年),曹雪芹所创图式的风筝出现在京城,自此迎来了北京风筝的鼎盛时期。
⑥天津风筝以造型优美、人物生动、色彩艳丽、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其最显著的特征表现在骨架扎法和绘画上。
杰出代表为魏元泰,人称“风筝魏”。
⑦山东潍坊旧称潍县,是著名的民间美术之乡,不仅风筝名扬四海,杨家埠也是木版年画的产地之一,“家家能染墨,户户会点青”。
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与风筝艺术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潍坊风筝的地方特色。
⑧江苏南通风筝又称“鹞子”,其造型优美,工艺精巧,音响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主要有“板鹞”和“活鹞”两大类。
14.题目“话说风筝”指明了本文的什么?(3分)15.读第①段,看看风筝在材质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由“木”到“”,到“”,到“”。
16.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分)说明方法作用17.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8.北京风筝和山东潍坊风筝各有什么特点?(4分)北京风筝特点:山东潍坊风筝特点:(三)祖逖北伐(12分)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②及.渡江及.:③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之.:④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⑤睿素.无北伐之志素.: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②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1.“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四)次北固山下(6分)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2.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2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综合性学习(10分)我校将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安全教育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