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
➢ 体温 ➢ 心率 ➢ 呼吸 ➢ 血压 ➢ 尿量 ➢ 神志
常规观察
尚未重视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如何评估:两种方法
病人与正常人相比较 反映病人当前生理变
化的程度
自身的比较 疾病状态的变化过程
以及变化的趋势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一、神志
观察方法以及检查方法
定向力检查 头颅神经检查 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 基本的生理病理反射 Glasgow评分方法 CT,MRI(对头颅损伤以及部分肿瘤患者出现消化道
19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 泡 表 面活 性物 质是 由肺 泡上皮 II 型 细胞 合成 和分 泌的 一 种 脂 蛋白 ,主要 成分是 二棕榈 酰卵磷 脂( DOL or DPPC),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液 -气界 面之间。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 ① 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② 增加肺的顺应性。 ③ 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 ④ 防止肺不张。 ⑤ 防止肺水肿。
容量冲击试验 时间 液体的性质 量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he pressure between vena cava and right atrium is frequently called as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Heart failure---CVP An index for the transfusion of
blood or fluid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周围血管阻力 血压
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血压控制在不超过 160/100mmhg,降压药物的用法术前口腹,术后 静脉,能口服时仍改为口腹
休克病人,尽量使得血压接近正常,特别重要的 是任何情况下力争平均动脉压为大于60mmhg,术 后高血压 疼痛
20
呼吸氧合
D ∝ (P1 - P2) ·T ·A ·S d ·√Mr
式中: D:气体扩散速率(rate of diffusion) Δp:分压差(difference of partial pressure) T:绝对温度(absolute temperature) A:扩散面积(area of diffusion) S:溶解度(solubility) d:扩散距离(distance of diffusion) MW:分子质量(molecular mass)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治疗
抗凝 呼吸机---纠正低氧(减小
VT,PEEP) 手术取栓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中心内容。早在半个世 纪以前美国著名外科学家Francis Moore 就在其著作中引入代谢评估的内容
其内容主要是从生理,生化和病理的角 度描述了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代谢紊乱,营 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首次提出机体热卡 与氮的合理摄入比例,从而在理论上奠定 了外科营养支持的基础,减少了手术并发 症,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R Resistance (R)
Quantity (Q)
P1- P2 = QR
P1- P2 = QR P2 = 0
P = QR
P: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Q:very active R:peripheral resistance
R = 8L/r4 L:no change in a period of time :occasionally changeable r:very active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二,代谢状态的评估 评估的方法
“SIRS”诊断标准为代表的临床体征 血糖水平
血清氮质产物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SIRS诊断标准
T
>38°C或<36 °C
外科治疗是 手的艺术
手术 手法 换药
手术 “双 刃 剑”
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病人死亡现象也是不争的事实
现实问题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何规避或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 的不幸死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如何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手术 不作手术行吗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概述
生命体征包括
养不良,800提示重度营养不良,<1500提示营养 不良。
C、三甲基组氨酸测定和氮平衡试验
D,血浆甘油三脂和胆固醇
E,迟发型超敏反应(DTH):””0”表示无反应, “1”表示硬结范围小于5MM,”2”表示硬结范围大 于5MM.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定义:肺动脉主干或多 发的栓塞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高危因素
长期卧床 下肢骨科手术 有效循环不足 血流缓慢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临床表现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评估的评估内容 机体营养状态的评估 代谢状态的评估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一、营养状态的评估 营养状态评估的概念:指对人体组成,
特别是三大物质以及水、电解质、维生素、 微量元素等水平的测量。它反应了机体的 储备能力,是一种“静态”的指标 营养不良的概念:过去指“营养不足”, 现在指“营养不良”,以及“营养过剩”。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状态的评估 外科的多数疾病与炎症(创伤、感染)和
肿瘤有关,此时机体分解代谢加强,对于 外界的能源物质利用能力下降,甚至出现 机体组织的“自身相噬”,而导致所谓的 “恶病质”,在这一基础上,手术创伤应 激有可能会加重病人的分解代谢状态,进 一步加剧上述代谢失衡,造成分解代谢失 控而未及病人的生命。
抗利尿激素
产生部位:垂体后叶释放
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
有效刺激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 高(出汗、吐、泻), 循环血量减 少(出血),动脉血压降低(休 克), 痛刺激。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术
高 后
体
温
异 常
低
吸收热。一般不需要干预。 中枢性高热。给予物理降温和化 学降温。 感染。注意泌尿,呼吸系统的感 染 输液、输血反应
出血 常为手术后最早出现的合并症,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但要注意假性血压升高,应加强观察, 避免误用降压药。
Pressure (P)
P1
P2
R Resistance (R)
1.Pressure (P) 2.Resistance (R) 3.Quantity (Q)
Pressure (P)
P1
P2
突然发生、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单纯低氧血症,不伴有PCO2升 猝死(急性左心衰-co-冠脉痉挛 -急性心梗)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PE
诊断方法
ECG:S1,Q3,T3导连以及部分心前区导联 的异常
超声心动、下肢超声多普勒,APTT等检查 CT,DSA(有确诊和治疗意义)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营养状态的方法以及指标
病史: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 体查:体重低于标准体重20%以下,高于30 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周径低于标准值10%以 下。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实验室检查: A、内脏蛋白测定:白蛋白(14-21D)、转铁蛋 白(5-8D)、前白蛋白测定(3-5D) B、淋巴细胞计数(TCL):800-1200提示中度营
PNI%=158-16.6(ALB)-0.78(TSH)0.2(TFN)-5.8(DTH)
PNI<30%表示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低 PNI>60%表示危险性显著升高
第二节 围手术期的代谢调节与营养
代谢状态的评估 主要指对机体在应激状态下是否能够利用 能源底物,以及外援能源党的利用与自身 组织(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状态,即队 机体的“合成”与“分解”代谢的强弱对 比变化进行评估,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症状而与颅压改变症状难于区别时是一种较好的办法)。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一、神志
神志的观察 对于大多数非神经外科的择期手术病人并不难 但有如下情况时应注意
1. 遇急症、群伤、复合外伤要注意安静的病人 2. 严重肝、肾及内分泌疾病,极度营养不良的病人 3. 全身麻醉病人,特别手术后4-6小时仍未苏醒的患
患者可以平卧,且无颈静脉和肢端静脉无明显怒张。 6. 既往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应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之后
再接受手术,且要求心功能3级以上近期内没有明显的心 肌缺血改变和频发的不稳定性心率失常。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血容量 判断指标 体表静脉的充盈 度,心率,血压,尿量以及CVP
注意因肠梗阻,低蛋白血症,急性 腹腔出血以及使用ASTROPIC等药 物引起的隐匿的低血容量性改变
者。以及给予药物催醒的病人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二,尿的观察
尿量
反映
尿的颜色
比重
PH值
1. 肾脏的功 能
2. 也间接反 映了有效 循环血量、 血浆渗透 压以及心 脏的功能
第一节
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的监测和支持
正常成人尿量
>1200ml/d 至少700ml/d 30-50ml/h
少尿
P: Partial pressure
T: absolute 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