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碱的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5.2.3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第3课时)
碱的性质探究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

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补充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且观察起来现象很明显,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

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掌握碱的通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碱的通性的学习,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感受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教学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仪器:试管、广口瓶(或锥形瓶)、双空橡皮塞、小气球、胶头滴管。

媒体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