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研修中,我共学习了六节课,就其中一节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这节课,教学设计合理,教材与学情分析准确、全面;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难点处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情境与活动设计指向问题解决。
教学环节相对完整、过程流畅、结构清晰;课堂容量适当。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这节课有以下主要优点很值得学习:
1、从教师教学来看,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合理,活动安排科学,能够落实分层教学,考虑全体学生。
练习设计合理,有层次,有梯度,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上,关键性的训练完成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面向全体,不同层次学生均得到发展;过程体验充分,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教学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
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学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讲授正确,课堂结构合理;
2、课堂气氛营造:针对初二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又适当的加入激励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3、师生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充分暴露学生思维中的缺点,教师及时补充更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师生交往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
4、学习方式与方法教学中开展了小组活动,活动中,小组成员对共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材料,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与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看本,这节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证明思路分析能力为着力点,通过定理的证明、例题的引领、练习题的巩固,及时地总结提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创造性地使用例题到设计变式训练、迁移训练;从设计条件开放、结论开放题,到设计条件不变、图形变化的各种训练;从展示正确证明过程到展示错误证明过程让学生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发展,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全方位训练。
教学建议:
1、学生回答猜想勾股定理时,教师最好补充一下,肯定后让学生再去验证。
2、讲解完定理后,教师最好强调一下。
教师在讲解定理的证明时方法最好结合图形,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
我的收获:
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放心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多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精选例题,在备课上多下功夫。
3、多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对于学生回答的不管怎样都给以充分的表扬。
4、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重视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