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案湘教版选修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四大基本特点及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能在我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的空间分布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我国的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灾害种类多: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其中以①洪涝、②干旱和③地震的危害最大。

2.发生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④24.5次,⑤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⑥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⑦暴雨和⑧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⑨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原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多⑩台风、⑪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东部地区灾害⑫类型多,强度大,⑬频率高,损失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⑭损失较小。

思考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分别有哪些?答案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我国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答案我国自然灾害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二是发生频率高,三是分布范围广,四是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1.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我国自然灾害在时间上分布具有⑮周期性;在空间分布上,在自然灾害集中的地带往往形成自然灾害带。

2.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自然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沿海灾害带⑯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沿江灾害带⑰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前灾害带⑱地震、泥石流、滑坡、冰雹思考3.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答案东部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较小,灾情相对较弱,经济损失也少。

探究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较大的气象灾害24.5次,其中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台风6.9次,冰冻灾害2.8次,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A.种类多B.频率高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大(2)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A.严重期为主B.平静期为主C.分布方向呈规律性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答案(1)B (2)D解析(1)材料中指出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较大的气象灾害的次数,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2)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所以答案D正确。

反思归纳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种类迁移应用1读“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该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A.灾害种类多样B.灾害种类少C.灾害发生次数较少D.灾害发生频率小答案 A探究点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探究活动阅读教材P33相关内容,了解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并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沿海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2)试分析我国沿江地带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3)为什么山前地带多自然灾害?答案(1)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洋地震带,是受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旱涝灾害频繁。

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产值。

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2)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

在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面高度多在洪水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滞洪能力不足,又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3)从地质结构上看是破碎板块的剥蚀地带,近代隆起和沉降带相间出现,地震异常活跃。

从地形上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呈阶梯形塬面跌落。

这一地带为中国的气候、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稳定的地带。

因此在山前大斜坡上为自然灾害多发区,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冰雹等非常活跃。

反思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1)从发生时间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①周期性。

多数灾害具有多发期与少发期、平静期与严重期交替的特点。

②频率高。

我国很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都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③群发性。

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几种灾害往往同时发生,如西南地区在多雨季节,往往会有暴雨、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同时发生。

(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主要表现为:①分布范围广。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发生。

②地域差异大。

有的地方灾害种类多、强度和危害大,有的地方则种类少、强度和危害小,如东部地区的灾害类型、灾害损失比西部地区大得多。

③区域性。

地域分布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青藏高原、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④呈带状。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带有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

迁移应用2我国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南北差异的原因有( )①地形、地质状况②人口密度差异③经济发展水平④气候、气象特点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第三级阶梯内南北有哪些灾种差异,而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多旱灾和虫灾,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沿海灾害带沿江灾害带山前灾害带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答案 C解析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2.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旱灾多发 B.台湾省——地震多发 C.西南地区——泥石流多发 D.黄淮海平原——低温冷害严重 答案 D解析 黄淮海平原主要为旱灾和洪涝灾害严重。

3.下列省区中,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是( ) A.四川、云南 B.云南、西藏 C.河南、四川 D.云南、广西 答案 A解析 西南地区降水充沛,山高谷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发区。

4.沿江灾害带与山前灾害带相同的灾害种类有( )A.风暴潮B.滑坡、泥石流C.干旱D.暴雨答案 B解析两个灾害带相同的灾种主要是滑坡、泥石流。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根据卫星照片描绘的黑龙江在同江县附近的网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

简要分析图中网状河道的成因并说出其对防治洪水灾害的不利影响。

答案成因:地势低平(地势平坦、坡降小),水流不畅;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不利影响:洪水暴发时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需要修建的防护堤长。

解析图示区域属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坡降小,水流不畅。

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导致径流不稳定。

农业生产破坏植被,河水含沙量大,原河道泥沙沉积使得河床不断抬高,致使河流改道。

当洪水暴发时,因排水能力低,很容易导致河水漫出河道,造成泛滥,需要修建的防护堤长。

课时作业[基础过关]1.下列不属于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的是( )A.种类多B.频率高C.分布范围广D.地域差异小答案 D解析我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强度、频率东中西部差异大。

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答案 B解析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作答。

3.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冬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C.南北温差大D.夏季风强弱和进退的时间早晚不同答案 D解析我国水旱灾害多发与夏季风的关系非常密切。

4.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答案 A解析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5.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答案 D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6.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答案 A解析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灾害带。

7.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A.风暴潮B.暴雨、干旱C.滑坡、泥石流D.海水入侵和洪涝答案 B解析暴雨和干旱是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

8.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A.严重期为主B.平静期为主C.分布呈规律性D.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答案 D解析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是平静期与严重期周期性出现,所以D项正确。

[能力提升]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9~10题。

9.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沿边境线分布B.沿海岸线分布C.沿纬线分布D.主要分布在中纬度与环太平洋地带10.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的原因是( )A.地形复杂B.气候多变C.自然灾害多发D.人口密集答案9.D 10.C解析第9题,该题的图示明显,结合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分布特点。

第10题,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点位密集是因为此地区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

11.广东省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居全国之首,其中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 )A.地震、洪涝、台风B.海啸、风暴潮、干旱C.低温冷害、冰雹、滑坡D.台风、洪涝、暴雨答案 D解析地震、滑坡属于地质灾害,海啸、风暴潮为海洋灾害。

每年春夏的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暴雨、洪涝灾害和7~9月的台风灾害是广东常见的自然灾害,低温冷害、干旱、生物灾害等也常有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