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土壤的形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土壤的形成


二、成土因素 1.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 2.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水热 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 程的性质与强度。在常年 温暖湿润 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 盛,全年都能分解 有机质 ,使 有机质 含量趋于减少。降水和 风 对 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A.N
B( )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土流失加剧
C.土壤肥力下降
D.盐碱化加剧
3.C 4.C [第 3 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 N 元素、P 元素和 Mg 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 Na 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 到深层的 Na 元素的程度最高。第 4 题,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 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 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 力较低的土层。]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 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 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 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 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 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针对红壤贫瘠的特点,如何改良? 提示: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 ——解决“黏”。 问题 4 (人地协调观)红壤形成水稻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提示:长期淹水种稻。
[归纳总结]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
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5.C 6.A [第 5 题,各种成土因素中,母质(与地质密切相关) 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 素。第 6 题,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关系密切。山坡上因地形坡度大, 土壤易被侵蚀搬运,故土壤厚度较薄。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 质,植被是提供有机质的。草地由于根系密集,利于有机质富集, 有机质含量较森林土壤高。]
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
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 图所示:
(3)气候与土壤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 裸露岩石苔风―藓化―类作生→用物成土母质苔大―藓量―类繁生→殖物原始土壤―高增等―加植―有物机―生质→长 成熟土 壤
二、成土因素
(2)时间: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 成熟 。 (3)人类活动:积极的影响如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 以 水稻土 为代表;消极的影响导致土壤 退化 。
二、成土因素
[特别提醒] 1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湿地地 区的土壤发育快,但往往比较贫瘠。
三、土壤剖面 1.含义:是指地表至母质(母岩)的土壤 垂直断面 ,包括整个 土体和母质层在内。 2.表土层:包括有机质积聚层和 物质淋溶 层。 3.心土层:是 发育不足 的土壤。 4.底土层:直接位于 基岩 之上,包括被 风化 的母岩。
合作探 究 攻重难
成土因素
当你来南国,到处是赤色大地,与郁郁葱葱植被相映成趣。这 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干湿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赤铁矿形 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 粘、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
问题 1 (综合思维)红壤具有黏和酸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 刷形成黏、酸的特点。 问题 2 (区域认知)红壤地处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植被繁茂,为 何还有瘦的特点? 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颜色深。
(2)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
(3)表土层中含有丰富黏土矿物。
(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5)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
() () () ()
提示:(1)× 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 (2)× 草类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从而为土壤表层 提供了大量有机质;树木的根系分布很深,直接提供给土壤表层的有机 质不多,主要以枯枝落叶的形式将有机质归还地表,因此森林土壤有机 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 (3)× 心土层中含有丰富黏土矿物。 (4)× 土壤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生物,而不是成土母质。 (5)D [高寒荒漠土与红壤、风沙土有机质含量少,发育程度较低。 东北平原黑土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层比较厚,土壤发育好。]
[特别提醒] 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 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 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 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 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 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 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长的植物影响气候。
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
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 3~
4 题。
深度/ cm
N/ mg·kg-1
P/ mg·kg-1
Na/ mg·kg-1
Mg/mg·kg-1
0
128
340
30
10
20
91
265
45
10
50
84
283
56
8
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
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学习目标:1.了解土壤的概念及功能。2.掌握土壤的主要成土因 素。(重点)3.理解土壤剖面构成。(难点)
自主预 习 探新知
一、土壤 1.概念: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2.功能:土壤为植物 光合作用 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 空气等 营养 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
(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 资 10 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 4 000 万 m3 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 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 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素养达 标 固双基
1.下列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A [各种气候类型下的土壤中,风化壳最深厚的是热带雨林气 候,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利于岩层的风化发育,风化壳 深厚。 ]
2.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
课时分层 作 业
点击右图进入…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二、成土因素
3.生物:是土壤 有机质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 活跃 的 因素,土壤 肥力 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
二、成土因素
4.其他因素
山区: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 著的_垂__直__分化 (1)地形陡峭快的,山不坡容:易地发表育疏成松深物厚质的的土壤_迁__移__速率较 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 侵蚀 速率较 慢,容易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 完成 5~6 题。
5.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 生物、地质、地
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6.图示区域( )
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
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A.甲 C.丙
B.乙 D.丁
(1)B (2)C (3)A [第(1)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 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 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 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第(2)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 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 作用。第(3)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 程度好,土层深厚。]
用于土壤的是( )
A.地形
B.气候
C.生物
D.成土母质
A [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 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 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 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 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 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 接作用于土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