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肾功项目说明表

肝功、肾功项目说明表

44-123
血清肌酐浓度实际上取决于肾的排泄功能的好坏。
甘油三酯
血液
TG
mmol/L
0.34-1.8
正常值高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腺皮质功能亢进、肾病综合症、原发性高脂血症、酒精中毒以及长期摄人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饮食等。
总胆固醇
血液
TC
mmol/L
3.1-5.7
此值升高可见于肥胖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机能低下、黄色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肝外胆道阻塞性疾病。胆汁性肝硬变等,若低于正常值,常见于营养不良、甲状腺机能亢进、恶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及癌症等。
病理性升高:
1、肝脏疾病:急性肝炎明显升高;慢性肝炎,如慢活肝、慢迁肝等轻度升高;肝硬变、脂肪肝、肝癌等也可能升高。
2、胆道疾病:急慢性胆道阻塞升高。
尿酸
血清
UA
umol/L
150-440
增高见于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
a-L-岩藻糖苷酶
2.营养不良时,造成负氮平衡,血清PA降低,可作为营养不良的诊断和监测指标。
3.急性时相反应时,前白蛋白迅速降低,是一种负急性时相蛋白。
总胆汁酸
血清
TBA
umol/L
0.0-10.0
胆汁酸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最终产物。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最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
2、生理性增高:妊娠、雌激素疗法、锻炼、饮酒。
3、病理性降低:I、ⅡA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病、apoA1缺乏症、鱼眼病、家族性LCAT缺乏症、家族性低α脂蛋白血症、感染、血液透析、慢性肾炎、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变。
载脂蛋白B
血清
Apo-B
g/L
<1
1、升高:冠心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黄色瘤、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肝炎活动期、肝功能低下。
2、肝内或肝外胆管梗阻时,GGT排泄受阻,随胆汁返流入血,致使血清GGT上升。
3、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坏死区邻近的肝细胞仙酶合成亢进,引起血清GGT升高。
4、慢性活动性肝炎时GGT常常高于正常1~2倍,如长期升高,可能有肝坏死倾向。
5、肝硬化时血清GGT的改变取决于肝内病变有无活动及其病因。在非活动期多属正常,若伴有炎症和进行性纤维化则往往上升。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则往往早期有GGT升高。有人认为肝硬化早期时GGT升高,严重患者尤其是晚期病例反而很低,这可能由于肝细胞GGT合成能力丧失,从而认为肝硬化患者如果GGT较高,提示疾病尚处于早期阶段。
2、降低:遗传性低载脂蛋白B血症。
丙氨酸氨基转换酶
血清
ALT
U/L
0-40
1、引起丙氨酸氨基转换酶升高的因素很多,肝脏,心脏,疲劳,引酒等.能排除这些因素,单独一项升高不能说是病。
2、它的升高表示肝细胞的损伤,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但一般要超过正常的两倍半才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肝功、肾功项目说明表
测定项目
检测样本
英文缩写
单位
参考范围
临床意义
葡萄糖
血清
GLU
mmol/L
3.89-6.11
1、高血糖:某些生理因素(如情绪紧张,饭后1-2小时)及静注射肾上腺素后可引起血糖增高。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各种粮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肢端巨大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机能亢进症、肾上腺机能亢进症等。颅内出血,颅外伤等也引起血糖增高。
2、低血糖:糖代谢异常、胰岛细胞瘤、胰腺瘤、严重肝病、新生儿低血糖症、妊娠、哺乳等都可造成低血糖。
尿素氨
血清
BUN
mmol/L
2.7-7.14
尿素氮几乎全部由蛋白质分解代谢而形成,主要经肾脏排泄。肾脏病变如急慢性肾炎、肾动脉硬化、肾结核、肾肿瘤、严重肾盂肾炎等均可引起血清尿素氮增高。
肌酐
血清
CRE
mmol/L
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
血清
AST
U/L
0-40
1、增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2、各种肝病、心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亦可轻度升高。
谷草/谷丙
血清
AST/ALT
反映肝细胞损害最敏感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的增高往往提示肝细胞有活动性炎症。
总蛋白
血清
血清
AFU
U/L
0-40
1、血清α- L-岩藻糖苷酶(AFU)是肝细胞肝癌诊断的一个新标记物。
2、在甲胎蛋白(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病例中,大约有70%~85%出现AFU阳性结果,而且小细胞肝癌病人血清AFU的阳性率高于AFP,同时测定AFU与AFP,可使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从单独测定AFP的70%左右提高到90%~94%。因此,检测血清AFU活性,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肝癌高发人群的筛查均有重要意义。
说明:肝脏功能生化检测结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作出较客观正确的诊断。
重要提示:
此表对体检报告中涉及的项目的临床意义做出解释,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参考。
如有疑问,请咨询攀钢医院体检办公室(电话3395931-4315)。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病人中,该酶多数呈中度或高度增加,可大于正常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其他系统肿瘤多属正常。但肝癌GGT的测定结果与其他肝胆疾病,尤其与黄疸病例重叠甚多,故单项测定GGT对肝癌并无诊断价值,但若同时测定甲胎蛋白、AKP和GGT,则诊断价值较大(甲胎蛋白阴性,而AKP、GGT上升,尤其在无黄疸、转氨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6、脂肪肝病人GGT也常升高,但一般营养性脂肪肝时血清GGT活性多数不超过正常值之2倍。
7、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GGT几乎都上升,成为酒精性肝病的重要特征。
胆碱酯酶
血清
CHE
U/L
3500-13200
存在于神经末梢、大脑灰质、红细胞、肺及脾的胆碱脂酶称为“真性”胆碱酯酶(第I型胆碱酯酶);存在于肝、胰、心肌、大脑白质和血清的胆碱酯酶称为“假性”(第Ⅱ型)胆碱酯酶。血清或全血胆碱酯酶活度测定可用于了解肝功能状况,对有机磷中毒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液
HDL-C
mmol/L
>1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液
LDL-C
mmol/L
<3.36
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约占50%,该值升高容易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载脂蛋白A1
血清
Apo-A
g/L
>0.99
1、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脑血管病风险度的估计。当载脂蛋白A1降低时,脑血管病的风险加大。
2、当肝功能显著减退时,可出现总蛋白降低、白/球比值减小甚或倒置。
谷酰转肽酶
血清
GGT
U/L
11-50
GGT存在于肾、胰、肝、脾、肠、脑、肺、骨骼肌和心肌等组织中,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GGT对各种肝胆疾病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大多数肝胆疾病中,其活力均升高,但在不同的肝胆疾病中,其升高的程度与其他血清酶活性的相对比例不尽相同:
前白蛋白
血清
P-ALB
mg/dl
250-450
前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半寿期约1.9天,分子量约60000,琼脂电泳时位于白蛋白之前,在一般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时不易看到,要用改进的缓冲液和新鲜血清则可见到,其血清浓度可反映肝脏合成和分蛋白的功能。
降低:
1.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阻塞性黄疸患者均显著降低。是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
球蛋白
血清
GLOB
g/L
20—29g
1、增高:失水,结核病,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麻风,SLE,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变,骨髓瘤,淋巴瘤等。
2、减低:皮质醇增多症,长期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出生后至3岁,球蛋白呈生理性降低。
A/G
血清
A/G
1.5-2.5
白蛋白减少,白/球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是肝硬化的特征。但在代偿良好的肝硬化患者,即使已出现显著增高(球蛋白血症),白蛋白的减少也往往属轻度,而当肝硬化患者已届失代偿期时,白蛋白即显著减少。测定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浓度,可作为判断慢性肝病患者BIL
umol/L
5.1-28.0
1、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2、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
3、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
TP
g/L
60.0-85.0
1、增高:高渗性失水,多发性骨髓瘤,阿狄森病,某些急慢性感染所致高球白血症等。
2、减低:慢性肝病,肝硬变,慢性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腹泻,肾病综合征,营养不良。
白蛋白
血清
ALB
g/L
35.0-55.0
1、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2、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间接胆红素
血清
IBIL
pmol/L
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
碱性磷酸酶
血清
AKP
U/L
40-1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