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众神的黄昏】清华2014特奖介绍

【众神的黄昏】清华2014特奖介绍

下面让我们来膜拜一下各位众神之神邱聪灵【导师推荐】清华学堂数学班,三年学分绩年级第一22门专业课,4门满分,10门98分以上,三学期数学分析课第一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全能、几何金牌,团体、代数银牌,组织丘赛讨论班清华大学健美队,马杯健美比赛65kg级第二名【个人陈述】我从小热爱数学,以数学大师为英雄。

我心目中的大师有两种。

一种做出开创性工作,如陈省身先生,三篇论文奠定整体内蕴几何学基础,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几何大师;另一种则解决伟大的问题,如Wiles,证明了困扰世界358年之久的费马大定理。

我梦想成为大师,成为这样的英雄。

当今数学任何领域,都至少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发展。

想要成为大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积淀。

为了打好基础,我每周在数学上投入超过80小时,内中辛苦更是难为外人道。

不过我相信,所有这些投入终将换来美妙的数学创造。

做好的数学需要好的身体,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热爱健身,是学校健美队成员。

对我来说,健身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让我每一天都充满活力。

数学是世界的,但数学家是民族的。

渴望成为数学大师的同时,我更希望为中国数学的崛起而奋斗!【评委提问】有不少数学研究人员作出不错的成绩,就会被金融界高薪挖走。

如果有一天你遇到百万美元年薪的诱惑,会做什么选择?邱聪灵答:与数学这么大而美妙的东西相比,百万美元又算什么!杨珩【个人陈述】当我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最初的、最单纯的好奇与思考:为什么蜜蜂授粉的花的花蜜,蔗糖浓度都是35%?能否做出一个机械装置来拉伸人体胚胎干细胞?甲虫的飞行真的与众不同吗?我想起了一句歌词:“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

”在座的各位,我们都曾是非常纯真的孩童,用自己的双眼去窥探这个世界。

我们也曾经是热血青年,怀着对大学、对人生的好奇在清华相遇。

然而,在清华的这几年里,我们会遇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这些―人艰不拆‖的生活,会使我们对生活、对自然的好奇陷入一种―欠费危机‖。

所以,今天站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无论生活怎样对待我们,我们都要用心呵护好奇,不断向这个世界发问。

第2个上场的是来自汽车学院的杨珩同学,他曾任汽车系科协副主席、汽车系科协竞赛部部长、未来云计算兴趣团队成员。

在科创方面,他的论文Effects of er ectable glossal hairs on a honeybee’s nectar-drinking strategy 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热心志愿,他曾担任北京园博会志愿者,IEEEVPPC志愿者,还将在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周担志愿者。

杨珩的推荐人介绍,一次在试验中,杨珩的手被蜜蜂蛰了,整只手都肿了起来,但是他还是继续坚持试验。

杨珩说道,科研的第一步是质疑,―这一次我不再相信大牛‖。

科研的第二步是坚持―除了坚持,我没有别的选择。

‖最后科研需要开拓的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不要紧跟着大牛。

‖质疑、坚持和开拓难能可贵,但这一切其实都来自于我的思考和好奇。

在清华的几年里,我们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让我们对自然的好奇陷入欠费的危机,无论生活怎么对待我们,希望大家保持最初的好奇。

(杨神的照片实在找不着了。

要不我贴一张武哲的照片上去?O(∩_∩)O~ ~)施天麟第3个上场的是来自交叉信息学院的施天麟同学,他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对外交流学会信息部干事、上海交通大学大学探索家活动讲师和为星火计划第七期学员。

他个人曾赴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交换学习。

第一作品成果发表于计算机视觉的顶级会议CVPR2014。

自主立项―贝叶斯最大熵的在线学习‖,成果发表于国际机器学习大会,成为18篇入选JMLR的高水平论文之一。

施天麟的推荐人是姚期智院士。

他说,好大学的产物是青年人才,我非常高兴有机会给大家介绍施天麟同学,我认为他是今年全世界计算机本科生中毫无疑问的前几名。

第一点是能够不断发现自己能够做什么,本来是外系的学生,后来转进姚班;第二点是他不断改进自己,成绩每年都进步,我认为他是非常成功的教育典型。

今年,他在不同领域的顶级会议发表4篇论文。

光靠2014年4篇论文的成就,他在多数地方已经可以达到博士毕业的标准。

来自交叉信息学院的施天麟说,两年下来,我学会了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很多创新的灵感就来自于课堂学习。

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计算机科学家,铸造改变世界的创新,服务科技于人性,改善人们的生活。

郭宇韬第4个上场的是来自土木建管系的郭宇韬同学,他曾担任土木建管系学生科协主席。

他的从大一年级第8上升到年级成绩均为第一。

他还获得了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A组)一等奖、北京市测绘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结构设计大赛清华选拔赛第二名。

综合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未来学者奖学金更是不在话下。

文章―Impac t of Driver"s Behavior on Traffic Flow Using Extend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在ICCIS2014(第六届通信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目前已提交EI 检索。

2008年那年我正在参加中考,我是幸运的,但是我的同胞被掩埋在了废墟下。

从那时我便立下志向,要建造最安全的结构与房屋。

结构有形,梦想无限,我相信这个梦一定会实现!评委提问:你参与的活动、取得的成果都很多,但是如果在墓志铭上你只能留下20个字,你会留下什么?特奖答辩者郭宇韬同学答:我想应该是,这是一名伟大的抗震结构设计者。

PS:我大土木的郭神威武威武\(^o^)/~ \(^o^)/~(据说郭神的推荐者是聂建国BOSS~~~~)元喆第5个上场的是来自化工系的元喆,他曾担任化工系科协主席、系科协技术与宣传部部长、化工系团委委员、班长等职务。

他的作品《高容量柔性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获得清华大学第31届―挑战杯‖的特等奖。

他参与的论文―Hierarchi cal Free-Standing Carbon-Nanotube Paper Electrodes with Ultrahigh Sulfur-Load ing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达到了10.4。

元喆说,我希望把科研的乐趣分享给更多同学,担任化工系学生科协主席期间,组织―一张图读懂挑战杯优秀作品‖活动。

科研并不是那么高贵冷艳,而是可以很接地气。

郭齐第6个上场的是来自自动化系的郭齐。

拍过电影,做过主持。

入选―星火计划‖第七期。

大二暑假在斯坦福大学研修两个月;大三暑假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海外研究,一作论文―Efficient Divide-and-Conque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Feature S pace Decomposition‖已投稿至ICASSP 2015(顶级)会议。

曾获自动化系本科生最高荣誉―清华之友——方崇智奖学金‖。

郭齐的介绍人这样评价他,道德高尚,基础扎实,思想活跃,引领风骚。

郭齐在答辩中说道,由于身体素质突出,他成为了系足球队的门将,但历次比赛里都接不到高球。

后来我结合比赛录像为自己量身打造一套训练方法,成为了当年马杯中失球数最少的门将。

敏锐的洞察力与专业的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把这一点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其他方面。

对于前锋,十次机会只要把握一次就是英雄;对于门将,十次扑救失误一次就是罪人。

(妈蛋的十次扑救失误9次。

那我岂不是千古罪人了。

)唐韬然第7个上场的是来自美术学院的唐韬然,他曾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学生艺术团合唱队副队长,紫荆礼仪队队员等职务。

他的作品参与了2013年北京国际设计周。

以他为第一作者的作品―Animusic-交互式动画生成应用‖获得了清华大学第三十二届挑战杯一等奖,并获得两份投资意向书。

唐韬然在答辩中说道,我希望把艺术推向实处。

让艺术因科学腾飞,做创新的,做实用的,做服务人民的大设计。

厚德方能载物,设计放大人生。

三年来我积攒了20多张健身卡,游泳卡。

从180斤到120斤,从高中体育的从不及格,到花样轮滑课程专项第一。

或许你没有高超的运动天分,但是你一样可以通过努力收获健康、从容。

杨植麟第8个上场的是来自计算机系的杨植麟同学,三年成绩班级第一,10门专业课取得满分,所有专业课成绩在90分以上。

他在DREAM9全球癌症预测大赛第一名,获邀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另外他还以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会议W SDM和CIKM发表论文。

他还是校园摇滚乐队Splay联合创始人,参加校内大型演出,晋级校园歌手大赛复赛。

杨植麟在答辩中说道,大学三年,我90%的专业课都在95分以上,其中所有程序设计课程均为满分。

提出的算法已经被腾讯、华为等企业应用。

数据改变了计算机科学乃至人类社会。

我参与基于大数据的癌症预测课题,为提升癌症治愈率做出贡献。

我是校园乐队Splay的鼓手和词曲作者,带着原创歌曲参加清华大学校园歌手大赛。

这是计算机科学最好的时代,因为这是数据的时代。

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时代,因为我怀揣梦想,做最好的事情,让数据改变世界。

评委老师提问,能不能分享你那么多100分的经验?回答:这是集体的功劳,我们的班级学习氛围很好,经常组织班级学习小组和答疑。

大三的学年,我们班在年级前十名中占据了6席。

(竟然有亲友团!!!这不科学。

)韩衍隽第9个上场的是来自电子系的韩衍隽,他现任电子系TMS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腰鼓队副队长。

他的学业成绩三年均为班级第一。

他曾获得第七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4年美国大学生交叉学科建模竞赛全球特等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决赛一等奖第一名。

韩衍隽在答辩中说道,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在面对世界时,我的表现无愧于要求。

用自己有限的经历去攻克人类未解的问题。

为文明做贡献,为人类谋幸福。

Wei ssman教授这样评价他:已经超出了至今为止我对Stanford所有博士生的要求。

这真的是我个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评价。

(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觉得有上面那张图。

照片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了。

要了。

了。

PS:据说韩神已经上了腾讯新闻。

2011年高考安徽状元,保送数理基科后为了证明自己参加高考,数学148,毅然选择了电子工程系。

)柳珺第10个上场的是来自建筑学院的柳珺同学,曾获―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专业基础竞赛一等奖第1名,是近十年来唯一获得第一名的清华学生。

曾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一等奖。

―思源计划‖11期学员。

大学三年连续六学期学分绩排名全系第一,数理基本课程学分绩达到95.4分。

柳珺在答辩中说道,在社工中,―推己及人,服务社会‖;在科研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