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民法知识框架概述一、概念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民事法律:《民法通则》-民事基本法【真题-判断】民法是调整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真题-判断】判断某一类社会关系是否适用民法,关键看这一社会关系是否是在平等主体之间发生。
√【真题-单选】下列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A.甲、乙两个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B.胡某与其弟弟之间因继承发生的纠纷C.杨某与其供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D.赵某与某行政机关因罚款数额发生的争议D【真题-判断】有行政主体出现的法律关系不可能是民事法律关系。
()×二、基本原则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真题-单选】甲公司购买乙公司电脑10台,应付款5 万元。
因甲不能付清全部货款,乙表示只要甲支付4.8万元即可了结。
乙的行为有效,这体现的民法原则是()A.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C.诚实信用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B【真题-多选】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A.国家利益B.集体利益C.社会公共利益D.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利益ABCD三、民事法律关系民法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构成要素1.主体2.内容(权利、义务)3.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二)产生、变更、消灭法律事实1.事件(和意志无关)2.行为【真题-单选】以下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A.智力成果B.自然人C.物D.行为B【真题-单选】人的死亡是能够引起一系列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A.法律行为B.法律事件C.法律后果D.法律前提B【真题-不定选】法律事实有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之分,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是()A.人的出生B.行政命令C.地震D.离婚AC民事主体一、范围:自然人、法人、合伙、国家。
【真题-判断】《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二、自然人:依据自然规律而出生的人。
(一)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真题-单选】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A. 10周岁 B.出生C.16周岁 D.18 周岁B(二)民事行为能力1)含义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真题-判断】有权利能力的自然人并不一定能以自己的行为实际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2)分类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3.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 周岁;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真题-判断】在《民法通则》中,把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且精神正常的自然人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真题-多选】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有()A.18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16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ABCD【真题-多选】下列关于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有()。
A.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可能没有行为能力B.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然具有权利能力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公民丧失行为能力,必然丧失权利能力AB【真题-单选】李某年龄16 岁,接受叔叔遗赠10万元,靠此丰衣足食,李某()。
A.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C(三)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1)宣告失踪1)含义:经利害关系人的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为失踪人的民事法律制度。
2)条件:1.公民离开其住所下落不明2.公民下落不明的状况超过2年期限3)后果:指定财产代管人:财产由他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或者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代管【真题-单选】公民被宣告失踪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是()。
A.婚姻关系终止 B.其财产由特定人代管C.继承程序开始 D.是宣告死亡的必经程序B(2)宣告死亡1)条件:1.下落不明2.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超过了法定期间2)法定期间:1.下落不明满4 年;2.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 年;3)结果:1.丧失民事主体的资格。
2.婚姻关系自然解除。
如未死亡、未再婚,则自动恢复。
3.个人合法财产作为遗产按继承程序处理【真题-单选】甲因遭遇海难下落不明,3年后,甲的妻子乙()A.只能申请宣告失踪B.可以申请宣告死亡C.只能申请宣告死亡D.应当先申请宣告失踪,然后再申请宣告死亡B【真题- 单选】王某被宣告死亡后,其妻周某改嫁于张某,其后张某死亡。
1 年后周某确知王某仍然在世,遂向法院申请撤销对王某死亡宣告。
依据我国法律,该死亡宣告撤销后,王某与周某原有的婚姻关系如何?()A.自行恢复B.不得自行恢复C.经王某同意后恢复D.经周某同意后恢复B三、合伙1.含义: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劳务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的组织。
2.合伙财产:合伙人共有。
3.合伙债务:各合伙人应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真题-判断】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都享有财产权。
()×【真题-判断】甲、乙、丙三个合伙开店,欠下丁某货款1 万元,后甲暴病身亡,乙下落不明,丁有权要求丙独自承担1 万元债务。
√4.入伙:新入伙的合伙人应当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5.退伙对其参加合伙期间的全部债务仍负无限连带责任【真题-单选】甲有私房两间,一间作价5 万元与丙合伙办综合商店,另一间租给乙居住,现甲因资金困难需要用钱,欲将房屋转让,乙丙均欲以同一价格购买,则甲()。
A.应将整个房屋卖给乙 B.应将整个房屋卖给丙C.按照房屋的使用现状,分别卖给乙和丙 D.可以任意选择乙或丙作为购买者B四、法人(一)概念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始于成立、终于终止。
注:法定代表人【真题-判断】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享有时间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的享有时间是一致的。
()√(二)条件:1、依照法定程度设立2、具有独立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真题-单选】下列属于法人的主体是()。
A.某小区的业主委员会B.北京大学法学院C.丽人服装有限责任公司D.丽人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C【真题-多选】关于法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定代表人可以简称法人B.法定代表人履行职务的行为是法人的行为C.法定代表人只能是法人单位的行政正职负责人D.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源于法律或章程,而非源于法人的授权BD【真题-单选】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成立法人应该具备的条件不包括:A.依照法定程度设立B.具有独立的财产C.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D.设立董事会以及监事D(三)法人的分类1.企业法人: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
2.非企业法人:1)机关法人2)事业单位法人3)社会团体法人【真题-单选】中国摄影协会所属的法人类别是()A.机关法人B.事业单位法人C.社会团体法人D.企业法人C代理一、含义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为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真题-判断】代理产生的法律后果由代理人承担。
()×二、种类1.委托代理:2.法定代理: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1)父母(2)祖父母、外祖父母、(3)兄、姐(成年)2)精神病人的监护人(1)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4)其他近亲属【真题-单选】12 岁男孩小明的父亲作为小明的代理人为小明买了一架钢琴,这在民法上称为()。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授权代理A三、无权代理没有代理权的情况下以他人名义实施的民事行为。
后果:效力待定四、表见代理表见代理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但是第三人在客观上相信其有代理权而与其实施的代理行为,该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真题-判断】表见代理订立的合同按照法律的规定应认定为效力待定合同。
()×【真题-单选】甲厂业务员张某被开除后,为报复甲厂,用盖有甲厂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与乙厂订立一份购销合同。
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所在地,因甲厂拒绝接收而引起纠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某的行为为无权代理.合同无效 B.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有效C.张某的行为为表见代理,合同无效 D.张某的行为为委托代理,合同有效B【真题-单选】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厅由公司按月结算。
后乙因故辞职,月底丙餐厅前去结账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
关于餐费,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公司应当付款B、甲公司应代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D、甲公司应该承担补充责任A物权一、含义权利人对物享有的直接支配并排他的权利。
二、种类1)所有权2)用益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地役权)3)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特点:支配权、绝对权(义务主体不特定)。
【真题-判断】物权是一种支配权,而债权则属于请求权。
√【真题-判断】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不是特定的。
√【真题-判断】物权是绝对权,物权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
×所有权一、含义权利人对标的物可以依法进行全面支配的物权,具体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真题-判断】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二、所有权的取得:(1)先占:以所有人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
(2)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他人财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其占有的他人财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系出于善意,即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原财产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
注:1.盗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
2.善意取得解决所有权问题,不解决合同效力问题【真题-多选】甲擅自将乙借给他的电脑以4000 元的价格卖给不知情的丙,并已交付。
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的合同无效,乙应该向丙要回电脑B.丙只能因乙的追认才能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C.丙因善意而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D.乙可以要求甲赔偿损失E.丙不能取得该电脑的所有权,可以要求甲赔偿损失CD(3)拾得遗失物(4)埋藏物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与隐藏物,归国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