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考2

周考2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三(11)班周考地理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4'* 35 = 140')下图为2012年1-12月我国四大海域月均海洋表面水体温度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海域是A.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B. a—东海 b—南海 c—渤海 d—黄海C. a—南海 b—东海 c—黄海 d—渤海D. a—黄海 b—渤海 c—南海 d—东海2. 关于四条曲线的变化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 a海域8月温度最高,因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 c海域均温变率最大,因为其纬度位置最高C. b海域均温变化幅度最大,因为其海域面积较小D d海域温差最大,因为其纬度最高,陆地影响最大下图左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右图是风力统计曲线,其中两条对应左图中甲、乙两地,读图回答3-4题3.甲、乙两地对应的风力统计曲线是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② C.甲-②、乙-③ D.甲-②、乙-①4.甲、乙两地一年中风力大小差异的原因是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②地形起伏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海陆位置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011年10月,由“英华达”推出的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小米”投入市场,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

下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

据此回答5-6题。

5.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原因不包括...A.零部件运量小 B.采购价格低 C.发挥各地区优势 D.现代化的交通6.小米手机在各地的销售采取“前店后厂”模式,即后面是组装工厂,前面是销售店铺。

这种销售模式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 B.原料 C.市场 D.技术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的强烈依赖现象。

当资源诅咒系数大于l,说明该地区遭受了资源诅咒。

右图示意1978年和2008年我国煤炭资源诅咒系数省际分布,读图完成7题。

7.1978-2008年,下列省级行政区(简称)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的是A.粤、闽、浙 B.陕、晋、赣 C.鲁、冀、湘 D.甘、吉、辽下图中P城为所在国的首都,2012年11月22日,以主题为“未来能源的发展新能源”赢得了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读图完成8-9题。

8. 关于上图区域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 水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B. 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 地势东高西低,平原面积广大D. 水源丰富,水稻种植业为主9. 下列不是上图中P城赢得2017年世博会举办权的主要优势是A. 亚欧大陆腹心位置优越B. 太阳能、风能等丰富,新能源开发条件优越C. 亚欧大陆桥经过,交通便利D. 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服务水平比较高下图示意a—b日期内甲、乙两地日出的北京时间分布,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11.关于该时间段内甲、乙两地正午物体日影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先变短然后变长B.乙地先变长然后变短C.甲地朝南、乙地朝北D.甲地朝北、乙地朝南政治题12-232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

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材料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25.《国语·周语》记载了(周大夫)伯阳父的一段话:“营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对这段史料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天行有常,客观可信 B.以德配天,真实可信C.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D.天意难违,不得不信26.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

嫡妻之长子为嫡子。

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27.《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28..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传统与近代”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A.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C.开始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29.1912年2月12日颁发的《清帝逊位诏书》表示:“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是清末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和妥协的产物B.一定程度上减少流血实现政权的和平交接C.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袁世凯篡权和复辟活动D.是类似于英国《权利法案》的宪法性文件30.下表是民国时期(1912—1949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依据表中读取的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国内外战事直接制约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的发展3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中,最能证明中国彻底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团结世界各国人民”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2.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B.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33.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

”下列言论与亚里斯多德思想一致的是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B.志不强者智不迭C.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4.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给国务院发回的电报中说:“在那里,我们没有投资要去捍卫,没有确定存在的贸易会丧失,也几乎没有公民要去保护,更几乎没有文化交流要去维持。

我们唯一同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不是我们已有的东西,而是我们所希望的东西。

”这表明()A.美苏不存在现实的矛盾冲突 B.美苏“冷战”的开始C.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国力图称霸全球35.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以下哪种理解最为合理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B.l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C.l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二、综合题(160分)36.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4分)材料非洲赞比西河流域8国80%人口依赖农业,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赞比西河流域各国积极合作,投资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极大解决了旱季的灌溉,使赞比西河洪泛区的面积大大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使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大大减少。

19.7(1)简述马拉维湖的成因。

(2分)(2)简述甲地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3)简述赞比西河ab河段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6分)(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减少对赞比西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10分)37.目前陕北榆林市是我国第一产能大市,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读图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28分)(1)图7所示地区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的主要供应地,为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采取的主要调配工程有___、___、___ 。

根据图7所示的资源状况,评价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

(12分)(2)结合图7并围绕煤炭、天然气开发,简述榆林市构筑图8中主要产业链所产生的效益。

(6分)(3)榆林市人口356万,农业人口约300万。

该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一、二、三产业比重为6︰66︰28。

从长远发展看,该地产业结构应如何调整?从环境承载力角度,简要说明该市在引进重大项目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10分)政治题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贸易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尤其是在清朝初期。

中国的工人为印度洋地区、中亚和欧洲的消费者们生产了大量的丝绸、瓷器、漆器和茶叶。

丝绸工业的组织性最强,拿固定工资的工人们在车间里劳作,生产优质的锦缎以供出口。

中国的进口产品相对较少:马鲁古群岛的香料,热带地区的鸟和兽皮等具有异国情调的产品,以及少量的欧洲羊毛织物。

出口产品大多数以银锭来支付,这些银锭支撑了中国以白银为基础的经济,并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数以千计的中国商人以个人或合伙的形式往来于中国海域,连接了中国和全球的贸易网络。

中国商人在马尼拉尤其著名,他们在那里用丝绸和瓷器换取随马尼拉船队跨越太平洋运来的美洲白银。

他们还经常到访荷兰殖民首都巴达维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供应丝绸和瓷器,以交换白银和印尼香料。

有事业心的中国人甚至踏遍了包括菲律宾、婆罗州、苏门答腊、马来亚和泰国在内的整个东南亚,为中国的消费者寻找异国情调的热带产品。

事实上,近代早期就是中国商人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建立显著势力的时期。

材料二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

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

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可可、茶和咖啡)、新的染料(靛蓝、胭脂红和巴西苏木)、新的香料(多香果和香子兰)和新的食物(珍珠鸡、吐绶鸡以及其供应量已大大增长的纽芬兰的鳕鱼)。

……同时,贸易量显著增长。

1715至1787年间,法国从海外地区输入的进口商品增加了10倍,而出口商品增加了7至8倍。

英国的贸易也有了几乎同样惊人的增长——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