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周日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东汉初年,由内朝尚书组织与外朝三公九卿一起形成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变为“众务悉归尚书,三公但受成而已”。
时人政论家仲长统言:“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据此可知A.外朝在形式上完全隶属于内朝B.皇权实现了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内朝实际上成为国家政务中枢D.台阁奠定了三省六部制的雏形2.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
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3.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察举制的实行B.南北分卷制度C.科举制的完善D.重文轻武的风气4.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颁布了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
由此推知,当时英国文官制度改革A.促进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B.完善了欧美国家的政党政治C.杜绝了官员权力滥用与腐败D.体现了人才需求与选拔程序5.1385年,明太祖将“官民过犯”典型案例辑录成帙,亲自写定刑典,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
《大诰》与《大明律》相比,其量刑大为加重,扩大了酷刑的使用范围,《大诰》的颁布A.体恤民意健全了法律体系B.“乱世重典”维护了法律公正C.整顿吏治杜绝了贪腐滋生D.“以诰破律”折射了人治理念6.大陆法系以成文的法典为表现形式,以民法为典型,以演绎为思维特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以普通法为基础,以归纳为思维特点。
这两大法系的差异源自A.是否受到罗马法的影响B.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因素C.各自历史与文化的不同D.对法律精神的区别理解C.适应了现代化建设需要D.推动了工作重心的转移8.“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
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
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
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A.中原传统文化日渐消亡B.民族之间文化互动增多C.汉代礼乐制度逐步复原D.异域文化占据社会主流9.德国剧作家莱辛((1729——1781年)提出,德国作家对法国戏剧程式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盲目模仿层面,而要建立起具有德国特色的戏剧体系,作品要体现德国民族情感。
这一主张A.体现了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B.批判了天主教会神学束缚C.受到俾斯麦统一思想的影响D.受到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0.下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债务情况变化表(单位:10亿美元),据此可推断年份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1951 33.5 22.9 8.91968 38.7 10.9 38.5A.国际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B.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丧失C.“滞胀”导致美国债务增长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动摇11.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12.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设牌长、甲长、保长;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此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杜绝了盗窃滋事的可能C.确保了监督管理的公正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政府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实行居民自我管理,参与地方政府的决策。
20世纪80年代后,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
这一历程表明A.地方治理的效率更低B.基层治理方式更为完善C.政府加强对经济干预D.政府公共开支日益增加1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
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15.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
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北美的纽约、费城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
由此可见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咖啡馆成为了社交主要场所C.欧美国家饮食结构逐渐趋同D.世界物种交流范围逐步扩大16.《三国志韩暨传》中写道:“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这体现的是A.生产动力发生根本改变B.在中国古代水力是最先进的动力C.工具改进促进生产发展D.农业精耕细作程度不断提高17.19世纪初期,英格兰需要按时上班的人付费雇用“敲门人”来叫醒自己。
“敲门人”会按约定好的时间,拿着摇铃在门前一直摇到吵醒客户并回应了自己之后,才肯离开。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B.技术变革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阶级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危害了产业工人的健康18.下图是2016年到2019年中国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可推知A.政府对移动支付给予大力支持B.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消费方式C.移动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D.支付便捷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19.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有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丝市镇44个。
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20.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
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糖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这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21.下表是英国学者戴维·赫尔德在他的著作《全球大变革——全球化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国别年份1820 1875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6英国45—55 0 0 4 17 17 6 1.7美国34—45 40—50 33 20 53 9 6.7 3.5A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22.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相连的荒滩,人迹罕至,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此商船来此停泊。
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清朝中期形成了专业街市。
汉口镇的主要崛起得益于A.汉阳的经济辐射B.地理位置优越C.各地商帮的兴起D.商业分工繁细23.从19世纪开始,英国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环境立法,颁布了一连串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并不断修订完善。
这一系列立法活动反映出英国A.摆脱了城市发展带来的困境B.民主革命的不断深入C.国家层面对工业文明的反思D.建立了环境治理体系24.共和国时期,罗马已经修筑了通向南方卡普亚的阿庇安大道。
帝国建立后,罗马人筑路的步伐并未停止,如德鲁苏斯战役后,克劳迪亚大道“使得阿尔卑斯山脉可以通行”;1世纪末2世纪初,罗马道路修筑至中东地区等。
据此可知,古代罗马A.对外扩张促进交通发展B.交通进步保障边境安定C.道路修建维持帝国繁荣D.边疆开发加快道路建设25.1922年上海的公共汽车公司在报纸上打出这样的营业广告:“要求事业速成,必须交通便利,要求事业速成,必须时间经济,请看欧美列强由人力车而马车,由马车而脚踏车而汽车、电车,愈来愈省时间,有利于农工商学各界。
”由此可见,新式公共交通的兴起A.适应了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要求B.大大加快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C.推动了报纸、广告等大众传媒的变迁D.宣告旧式交通工具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二、非选择(共三小题,其中26题22分,27题16分,28题12分)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
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
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
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
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
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
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與论监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10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12分)27.(16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材料二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750 1801 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 27.5 51.0——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材料三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1958—1965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