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与无奈: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曲折发展摘要: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科技成就一度领先世界,但是为什么近代科技文明没有在中国得到萌芽与发展,一度落后于中国的西方却后来居上?历史问题很多时候是复杂的,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试图得到一个终极的解释是不实际的,因为“原因”总还有其自己的原因。
因此,应当从多角度来剖析它。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影响因素必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
它们相互影响,在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共同导致了这一结果。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总能得到不同解释。
关键词:辉煌;没落;李约瑟之谜;多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引言: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但是近代科技文明却没有能在中国诞生。
它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
找到落后的原因,吸取前车之鉴,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古代中国文明辉煌灿烂,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成就。
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较早的步入了文明时代,早在五千多年前,中国就掌握了比较成熟的农耕技术。
中国有关于日食、哈雷彗星等天文现象的最早记录。
中国有另全世界瞩目的四大发明,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术在中国得以推广。
中国早在唐朝就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
活字印刷术则在宋代发明。
中国的航海技术也一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指南针,麦迪逊写道,“在1405~1433年,中国先进的航海技术体现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上。
中国的航船比葡萄牙的大得多,由于有先进的防水设备,中国的航船更坚固,也更舒适,它们甚至能远洋航行到非洲。
” 15世纪中期,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也代表了当时世界医学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在数十册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1。
罗伯特·坦普尔甚至如此赞叹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没落从17世纪中叶之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如同江河日下,开始逐渐落后。
据部分资料统计,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比重从公元前6世纪的占54%下降至19世纪时占世界的0.4%。
然1【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5而,同时期的欧洲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伽利略的学说成为了近代科学史的开端,哥白尼、第谷、开普勒等人则拉开了天文学的序幕,牛顿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加速了大工业革命的进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把世界带入了电气时代,达尔文进化论彻底否定了神权的统治……而中国科技却远远的落后了,并间接导致了中国遭受近代的一系列屈辱。
三.“李约瑟之谜”的解析针对中国古代科学史的兴衰,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中国是当时世界科技最发达、繁荣的国家之一,而欧洲则刚刚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很多古希腊、古罗马先贤的思想、学说都已经在中世纪被人们遗忘。
在这样的情况下,近现代科学却在西方萌芽,而不是中国。
这又是为什么?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产生原因都可能是多方面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可能有很多因素诱发了其产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可能追本溯源,找到一个根本原因或者终极解释,因为所谓的“原因”也是有其原因的,如果人们非要从根本上解释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技,也许就要追溯到地球诞生之初一快岩石被天外陨石砸了一下了。
但是这样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至少现在看来是如此的。
故而,从多方面去探讨它的原因是有必要的,即使这些原因是直接的,或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以下是为什么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可能原因。
(一)经济原因:经济基础的差异中国古代(产生封建制后)的主体农民,农民是推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讲到中国的经济问题,毫无疑问应当探讨到中国古代农民的经济状况。
,中国是农耕文明社会,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在其发展的早期,为了农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是其必然需求。
但是,在后期,它却严重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1.中国古代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已经足以支持多数人口的基本口粮,非天灾人祸,老百姓们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已经可以混饱肚子了,因此人们不会再去费心劳力搞发明创造以促进生产,毕竟现有的技术足够了,只要掌握好,执行好,再期盼有个好天气,就可以有个好收成了。
2.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是应该有其内在的动力的,如果说一项发明创造对人们没有什么利益,它也就不会有生命力。
诚然,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的生产力是远远高于古代的农业用具的,但是以此来比较分析问题则显得毫无疑义,毕竟古人们再如何聪明,出了再了不起的天才也不可能知道技术的发展会带来如此大的收益,也不可能在在短时间内把镰刀变成大型收割机。
任何科学发明、发现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镰刀的基础上,古人通过其聪明才智或许可以创造出一些具有更高效率的农具,但是它所能提高的生产力也将是有限的。
因此这些发明要能够被推广,必须要有足够大生产总量作为基础,它所带来的利益才会足够大。
但是小农个体经营的生产规模太小,这就决定了新的发明创造难以吸引他们,更不会有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3.通过发展技术,提高生产力,这在古代中国对农民是没有太大实质利益的。
由于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是自给自足的,人们并不需要交换大量商品,过量的生产并不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加上没有太多的商品流通,过量的产物或产品大多只能积压囤积。
这样,人们自然不会再去费力搞发明或者科学研究,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有谁愿意做?4.中国古代的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社会生产分工程度极低,它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
人们除了要种田,还要织布,还要建造房屋,等等。
总之,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家庭自己来维持。
在这样低效率的情况下,人们已是焦头烂额,很少还有人有什么过多的心力来从事发明创造,毕竟,想办法吃饱肚子才是第一位的。
(二)政治原因1.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就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封建统治者为了统治基础的稳固,不会允许有不利于其统治的社会因素大量存在。
相对于商人而言,农民是更加易于被控制的。
然而,对商品经济的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发展科学以促进生产的动力,也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科技进一步的发展。
2.宋后高强度的专制统治也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
科技的进步发展,必然要有其理论的基础与进步。
虽然实践会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科学也难以有真正的突破。
在高强度的专制统治下,人们过日子也如履薄冰。
统治者极大程度的限制了劳动人民的思想自由。
科学和新的思想、理念的发展,难免会对原有社会的某些体系、思想等发生冲突,而这是力求对人们进行严格控制、力求安稳的统治者所不允许的,一旦人们有新的思想,必然会遭到统治者的遏制。
正如布鲁诺支持日心说遭受极刑,中国的黄宗羲也因为“异端邪说”而惨遭毒手,统治者用八股制来限制人们思想。
因此,专制统治难免会对科技的发展带来阻碍作用。
3.中国古代的闭关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之一是交流。
闭门造车是难以取得大的成就的。
只有在交流中,吸取别人的新观点、新发现和新创造才可以事半功倍,大步发展。
事实上,正是中国闭关锁国,以天朝大国自居之时,西方的科技与文明正在突飞猛进。
文明的发展不可能一直是坦途,难免会遭到挫折,但是及时找到与别人的差距并迎头赶上是必须的。
如果中国当时与西方有较为密切的交流,恐怕很难造成如此的落后。
4.中国历史上周期性的王朝更替带来了频繁的战乱,社会财富很难得以累积。
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人们自然也难有余力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三)思想文化因素1.中国古人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更多的时候,人们总是用经验来指导行为。
遇到问题,人们会用经验来解决它,但是很少思考其内在的规律与原因。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进步。
2.中国古人重视道德、文学,轻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人们把发明创造贬斥为“奇技淫巧”,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士大夫尤其如此。
这造成了社会普遍轻视科学发明的风气,自然也就很少有人进行科学探究了。
3人们过于讲求“经世济用”,轻视了理论的发展。
4.封建社会的落后观念桎梏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传统的伦理道德与迷信思想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例如,古人的迷信思想让人们难以有勇气去质疑神明的力量,根本不敢对自然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结语:中国古代科技一度领先世界,但是近代科学却最终没能在中国产生。
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
前师之鉴,后事之师,吸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错误,是后人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1975【2】【中】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中】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