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日咳PPT课件

百日咳PPT课件


%
19.6
24.9 27.0 18.3 7.1
6岁 总计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传播,家庭内传播较为 多见。
易感人群 近年已证实自然感染和预防注
射获得免疫力,随年龄增长可逐渐 消减,因此各年龄组普遍易感。5岁 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
天津传染病医院826例百日咳住院患儿发病月份分布
并发症
呼吸系统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 扩张、气胸、膈疝等
中枢神经系统 并发症
百日咳脑病
其他并发症
中耳炎、出血、疝气等
胸部片状萎缩和实变
左下叶萎缩
诊断
临床诊断 冬春季节,当地有百日咳流行, 临床出现典型阵发性、痉挛性强咳 和鸡鸣样吸气声者
确诊 以细菌培养或鼻咽拭子细菌特异 性核酸检测阳性为依据。特异性抗 原抗体检测有协助诊断价值。
2.被动免疫 可注射含抗毒素的免疫球蛋白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面颈部小静脉出血 >胃食道返流、腹直肌破裂、肋骨骨折、气管破裂、
气胸、尿失禁 >肺部感染扩散和出血灶活动
实验室检查
血象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周时开始升高,痉
咳期达高峰,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Ⅰ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 细菌学检查
鼻咽拭子培养阳性率高。 细菌特异性核酸检查
敏感性可查出10个细菌∕ml 快速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为百日咳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成年人中咳嗽持续1周及2周以上者,有 12%-32%为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成 年人作为小儿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潜伏末期到病后2-3周传染性最强。
天津市传染病医院826例百日咳住院 患儿的年龄分布
年龄 6月以下 6月 1岁 2岁 4岁
例数 162
206 223 151 59
百日咳 (pertussis )
概述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 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典型症状是阵发性痉 挛性咳嗽,以及阵发性咳嗽终止时伴有的鸡鸣 样吸气声为特征,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分类 增高。病程数周,婴儿和重症者可合并肺炎和 脑病.
病原学
G-鲍特菌属(Bordetella,B) 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 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 支气管腐败鲍特菌(B.bronchiseptica) 鸟鲍特菌属 (B.avium) ……
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 初次分离培养用含甘油、马铃薯、血液的鲍金培养基。菌落为光滑型者细菌有荚膜,有 毒力,菌落为粗糙型者则无荚膜,无毒力。
病原学
百日咳鲍特菌抗原蛋白 1.凝聚原:不耐热的荚膜抗原,为血
清分型的依据,为保护性抗原。 2.外膜蛋白(PRN):细菌外膜的表面
成分,可诱生保护性抗体。 3.丝状血凝素(FHA):也称附着因子,
鉴别诊断
1.百日咳综合症 副百日咳鲍特菌、腺病 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引 起
2. 肺门淋巴结核 3. 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呼吸道感染
治疗
(一)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温暖,减少刺
激,保持气道通畅。 (二)抗菌治疗
卡他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减轻或阻 断痉咳。首选红霉素。 (三)中药:百日咳合剂
可诱导保护性抗体,用于研制疫苗 重要抗原成分。
病原学
致病力的毒素 百日咳毒素(PT):外毒素,介导附着 气管细胞毒素(TCT):损伤纤毛上皮 腺苷酸环化酶毒素(ACT):外毒素,抑制
吞噬 内毒素(ET):引起发热及痉咳 不耐热毒素(ALT):非保护性抗体
病原学
抵抗力 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弱, 56℃ 30min或干燥数小时可死亡。 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美国CDC定义
临床病例
剧烈咳嗽14d,具有下列中的1项:发作 性咳嗽;咳嗽后呕吐;吸气时咳嗽(鸡 鸣样)无其他明显病因。
确诊病例
符合临床病例标准,具有下列中的1项: PCR检测阳性;经与流行病学相关的实 验室检测证实(PCR检测或细菌培养); 急性剧烈性咳嗽和培养阳性。
疑似病例
符合临床病例标准,且包括下列所有
发病机制与病理
百日咳杆菌 毒血症
鼻咽喉 气溶胶
发热
呼吸道粘膜(纤毛上皮细胞) 毒素 血
脑 支气管粘膜
粘膜发炎 影响纤毛运动
脑病
脑组织缺血 缺氧、水肿 粘痰堆积刺激中枢
痉挛性咳嗽
颅内压增高
肺 肺炎
血液回流受阻
发病机制与病理
>主要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变性、 坏死和脱落。
>基底部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间质性肺炎 >气管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常肿大。 >分泌物阻塞支气管时可引起肺不张或支气管扩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7~10d(6 ~20d) (一)卡他期:起病可有中、低度发热,同时出现咳嗽、
打喷嚏、流鼻涕。3-4天后发热感冒症状消退,咳嗽 加重,可持续一周左右。 (二)痉咳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可有鸡鸣样吸气, 昼轻夜重,病程2~4周或更长。 (三)恢复期:轻度咳嗽可持续4周或更长。
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血液淤积、因为 氧易于扩散透过薄的膜, 使血红蛋白饱和、因而 颜色鲜艳:1-2周后, 血液被吸收,无永久性
预后
与病人年龄、一般健康状况及有无 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婴幼儿患者合并肺炎,特 别合并脑炎着预后极差。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40d或痉咳出现后30d.接
触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21- 30d.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
1.主动免疫 包括全细胞菌苗和无细胞菌苗接种 全细胞菌苗 整支细菌灭活后做为疫苗 含大量类毒素 无细胞菌苗 百日咳杆菌在静态培养基中生长 通过离心沉淀灭活等手段除去丝状血凝素、 促淋 巴细胞增多因子(LPF)和内毒素
损害。
剧烈陈咳发作过程中, 胸内压急剧上升,影响静 脉回流入心脏。毛细血管 压突然波动。可使支撑薄 弱的结膜下血管破裂引起 警示性出血。
舌系带溃疡
百日咳引起的连续咳嗽
咳嗽的有害影响
>胸内压升高,造成回心静脉血明显减少,体循环静 脉压骤增,有可能造成心律失常
>胸内压、腹内压增加,经椎间孔传到脑脊液,产生 暂时性大脑缺血,可能引起大脑空气栓塞、咳嗽晕 厥、头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