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PPT课件
➢ 预后:新生儿和婴幼儿易并发肺炎和脑 病,未及时治疗则病情迁延,非终生免 疫。
.
4
临床分期与表现
➢ 卡他期: 病初有上感症状,2~3d后热退而 咳嗽加剧,日轻夜重,持续1~2w。 传染性最强。 及时治疗效果最好。
.
5
临床分期与表现
➢ 痉咳期: 2~6w或更长。 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成串出现,喉部痉挛 发出特殊高声调鸡鸣样回勾声,反复多次, 痉咳诱因多,颜面浮肿,舌系带溃疡,婴 幼儿和新生儿阵发性屏气和紫绀,窒息性 抽搐发作。
➢ 神经系统: 百日咳脑病最严重,痉咳期出现。
➢ 结核病: 使原有肺Tb恶化,粟粒性结核、结脑。
➢ 其它: 脐疝、股疝、脱肛、皮下气肿、营养不 良、手足抽搐等。
.
11
诊断
➢ 接触史 ➢ 体温下降而咳嗽加剧 ➢ 夜咳明显而体征少 ➢ WBC、L明显增加 ➢ 细菌学或血清学确诊
.
12
鉴别诊断
➢ 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 气管、支气管异物 ➢ 百日咳综合征
➢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即百日咳、白喉、破伤 风(DTP)制剂,用量每0.5ml内含百日咳4个 保护单位。3~6个月婴儿进行基础免疫, 皮下0.5,1.0,1.0ml,共3次,每次间隔4 周。
.
18
➢流行期时1个月婴儿即可接受疫苗,1~2岁 时再加强肌内注射。
➢4.药物预防 对婴幼儿及体弱小儿,未经预 防接种而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者,可选用 百日咳免疫球蛋白2.5ml肌内注射,或恢复期 血清10~20ml肌内注射,5~7天重复注射1 次,连续3次,可使其暂不发病。近来证实红 霉素对百日咳接触者进行预防可降低百日咳 的感染率,剂量30~50mg/kg
.
6
结膜下出血 结膜下血液淤积、因为 氧易于扩散透过薄的膜, 使血红蛋白饱和、因而 颜色鲜艳:1-2周后, 血液被吸收,无永久性
损害。
.
7
舌系带溃疡
.
8
百日咳引起的连续咳嗽
.
9
临床分期与表现
➢ 恢复期: 2~3w。 痉咳减轻,精神食欲逐渐恢复。 有并发症则延长。
.
10
并发症
➢ 呼吸系统: 支气管肺炎最常见、肺不张、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等。
百日咳
Pertussis Whooping Cough 小儿感染科 赵庆竺
.
1
概况
➢ 概念: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和副百日咳 杆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病原菌:鲍特菌属,G_,分4相,抵抗 力弱
➢ 易感人群:婴幼儿多见,新生儿也可 感染
.
2
概况
➢ 发病季节:冬春多见,全年均可。 ➢ 发病机制:支气管粘膜感觉神经末梢
.
21
➢ 查体:双眼睑浮肿,舌系膜下未见疱疹及溃 疡,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啰音。
➢ 8J胸片:双肺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 模糊。血常规五分类检查(血液):WBC 34.38×109/L N 23 L 68
➢ 诊断:百日咳
.
22
.
23
.
19
体重,分4次口服,连服5~7天,有助于控制 百日咳传播。亦有人选用复方磺胺甲噁唑, 半岁内婴儿可选用该药乳剂5ml(含TMP40mg, SMZ200mg),2次/d,连续7~10天。
.
20
病历
➢ 姬浩然,男,8岁,因"咳嗽半月"入院。咳 嗽呈阵发性痉挛性数声咳,初昼轻夜重, 伴鸡鸣样回勾声,咳嗽剧烈时,面红耳赤, 咳嗽剧烈时伴呕吐,为非喷射性,为胃内 容物,未见咖啡样及胆汁样物,有痰不易 咳出,于当地私人诊所予输液治疗3天及药 物(具体药物家属叙述不清)口服治疗后, 病情无明显缓解,病来患儿精神、睡眠、 胃纳差,大小便正常。
反射性引起剧烈的连续性咳嗽/咳嗽中 枢持续性兴奋;咳嗽中枢对病菌过敏 所致。 ➢ 病理:主要引起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粘 膜的损害。
.
3
概况
➢ 临床特征: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 特殊性吸气吼声(鸡鸣样回勾声),病 程可长达3月左右。
➢ 并发症:支气管肺炎、肺不张、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纵隔气肿、心衰、中毒性 脑病、癫痫。
.
13
一般抗生素治疗14天为一疗程。所有家属及 密切接触者也应用药,以防感染和传播。
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避免痉咳诱因。
➢抗生素:首选红霉素30~50mg/(kg·d),用 药7~14天。其次可选用氯霉素3050mg/(kg·d),此外还可选用氨苄西林,庆大 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磺胺甲噁唑/甲氧 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有效。近来新一代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也有 明显疗效。抗菌治疗疗程为1-2周。
.
14
➢ 对症治疗:镇静、吸痰、雾化吸入、人工
呼吸、脱水剂等。
➢ 激素治疗:严重的婴幼儿患者可用强的松 1~2mg/kg/日,3~5d。
.
15
并发症治疗
➢ (1)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选用青霉 素及头孢菌素类。
➢ (2)百日咳脑病:除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外,
应用镇静剂,可选用苯巴比妥5mg/(kg·次)
➢ 1.控制传染源 在流行季节,凡确诊的 患者应立即隔离至病后40天,或隔离 至痉咳后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 至少3周,若有前驱症途径 由于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 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但应保持室内 通风,衣物在阳光下曝晒,对痰液及口鼻 分泌物则应进行消毒处理。
或地西泮0.1~0.3mg/(kg·次)。难以控制的
惊厥可选用异戊巴比妥钠5mg/(kg·次),稀
释后静脉注射或采用冬眠疗法。有脑水肿
者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1~2g/(kg·次),静
脉注射。此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
轻脑水肿的作用。
.
16
➢ 菌苗: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3、4、 5月1次/月,共3次,1.5-2岁及6岁复 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