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有效教学行为?它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答:从行为目的的达成度上来分,教学行为可分为:有效教学行为与无效教学行为
(1)判断标准:教学目标。
(2)判断依据:教学活动的最终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3)实现方式:教学过程控制。
有效教学行为的内涵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是具有一定效果、效率、效益的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与理想教学行为
(1)从价值判断角度来看,理想教学行为是“应该怎样”的教学作为。
(2)从实际表现欲结果来看,有效教学行为是指“实际怎样”的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可能有效行为与实际上有效行为的统合
(1)教学的最终结果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模糊性——可能有效行为。
(2)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不全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2、有效教学行为具有哪些特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一谈。
答:目标清晰
“上课之前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教学意图”。
(1)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教学目标”。
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2)授课之前应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予以澄清与反思。
(3)教学目标如何实现应该心中有数,要做到胸有成竹,不能不备课,一定要提前踏踏实实备课。
善启善导
“问题是我启动教学进程的钥匙”。
(1)启发诱导是有效教学行为的核心特征。
(2)有效教学行为倡导一种“迂回式教学”。
(3)有效教学行为的前设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4)启发诱导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如创设情境、语言激励等。
遵循逻辑
(1)逻辑是人认识的行程,是教学行为发出的首先考虑对象。
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备学生。
(2)不讲逻辑的教学行为会搅浑学生的思维。
(3)教学逻辑表现为教师教学行为中贯通的“内线”。
手段有力
“我相信我的教学方法、方式、手段能够达到我的预定目的。
”
(1)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行为的载体。
(2)善选教学手段、灵活驾驭教学手段、准确适用教学手段是教学手段力度的体现。
(3)有效教学行为需要的是可变通的教学手段。
动态调控
“我能够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灵活调控我的教学方向与方法。
”
(1)有效教学行为的艺术性体现在动态调控性。
(2)动态调控的实质:一切以具体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对象为转移。
(3)动态调控的关键是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4)学生对教学行为的回馈是教师动态调控教学行为的基本信息。
富有创意
“我从没有想过始终用不变的教学方式来面对学生”。
(1)教学创意是教学行为永远有效的秘诀。
(2)创意是教学行为与时俱进的源头。
(3)追求创意、常变常新是教师教学行为富有魅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