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专题测试题(一大张,780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lù) 偃.(yǎn)仰呱呱.(guā)坠地茕.茕孑立(qióng)B.栏楯.(shǔn) 珊珊.(shān) 断壁颓垣.(huān) 终鲜.兄弟(xiǎn)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奴颜婢.(bì)膝逮.奉圣朝(dài)D.枇.(pí)杷修葺.(róng) 如丧考妣.(bǐ) 猥.以微贱(wèi)2.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往往..而是(到处)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逾庖.而宴(厨房)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庭中()为篱,()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乳二世,先妣抚()甚厚。
A.初已矣也彼 B.始已也矣其C.始已矣也之 D.初已也也之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独立....。
B.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格言警句和诗辞歌赋,都是劝人要奋发向上,淡泊名利,不要为了一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蝇营狗苟地生活。
C.私立学校虽然缺乏教学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公办学校学习,可以在亦步亦趋....的基础上,渐渐走出自己的路来。
D.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B.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哈里·波特与密室》和《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C.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D.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是李密对祖母的至孝的真情?是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难处境?还是对晋武帝的“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效忠保证?6.下列各子句式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妪,先大母婢也。
B.某所,而母立于兹。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7.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臣具以表闻 B.臣以险衅 C.臣以供养无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8.下类各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蜗角”和“蝇头”都是形容极小,这里比喻张生对莺莺的情感极其淡薄。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等程先问归期。
伯劳东去燕西飞——比喻人的离散。
伯劳,东汉时一个人的名字。
C.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取妻”。
文齐福不齐——有文采而没有福气和好运气,此处指落第。
D.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一春鱼雁无消息——“一春”即一个春季或一年,这里泛指时间短暂。
9.[耍孩儿]一曲中的横线处应填的语句是()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A.车儿投东,马儿向西。
B.荒村雨露宜早眠,野店风霜要起迟。
C.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D.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10.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1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文章处处有根据,句句是实情,没有空洞之言,没有浮华之语,合情合理,感人之深。
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称为“唐宋派”。
《项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长亭送别》一折戏中,崔张二人面临分别,难舍难分,从他们临别叮嘱中,我们可以看出莺莺对张生的叮咛体贴,也可以看出她的忧郁担心,从而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残害年轻人的思想。
12.给下面三组内容配对正确的一项是()①举案齐眉②蜗角虚名,蝇头微利③红泪④司马青衫A.孟光王嘉《拾遗记》范仲淹《苏幕遮》白居易《琵琶行》B.薛灵芸苏轼《满庭芳》王嘉《拾遗记》范仲淹《苏幕遮》C.孟光苏轼《满庭芳》王嘉《拾遗记》白居易《琵琶行》D.薛灵芸王嘉《拾遗记》苏轼《满庭芳》范仲淹《苏幕遮》阅读下面三首曲词,完成13~15题。
13.[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描绘五幅图画,揭示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
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C.运用设问、拟人、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
D.作者把苏轼词中的“黄叶”改成“黄花”,这就与后面的红叶不重复,满地黄花配上满树的红叶,更能表现秋色的凄凉。
14.[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去意已决,难以挽留。
C.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跟随。
曲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
D.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
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15.[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以丰富的情态描写,补述莺莺动身前已经产生和未来将要产生的愁绪。
B.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憋闷,无心梳妆打扮,从今以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
C.叮嘱张生分别后,隔一段时间再寄书信来,不要影响进京应试。
D.运用民间口语,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造成音节和韵的回环流转,与莺莺抽泣的声音和心情相合拍。
二.默写(每空1分,共13分)16.①李密,字。
归有光,号。
王实甫,名。
②《陈情表》选自。
《项脊轩志》选自。
17.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
②但以刘,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实所共鉴。
④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⑤,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三.阅读题。
(共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每题3分,共9分)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18.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C.寻.蒙国恩:寻找 D.不矜.名节:自夸1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①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从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谈起,回忆了幼时的悲惨遭遇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境,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为下文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提供了必要的感情依据。
B.李密是蜀汉降臣,因此本文赡养祖母只是一个借口,避免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才是真。
C.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
写出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共21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1.下列各句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日,大母过.余从轩前过.B.内外多置.小门墙郑人有置.履者C.借书.满架或凭几学书.D.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22.下列各句加点词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A.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23.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前,院子的南北是一个整体,后来就分了家,院中开了许多小门,总共变了两次。
B.老妪是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
C.作者和老妪对祖母的感情深厚,回忆祖母的话,都落下了眼泪。
D.祖母希望作者将来有一天能中举出仕,并把祖上留下的象笏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