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

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

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

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

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

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

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

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

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

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

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

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

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

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

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

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

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

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

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

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2%。

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它却不在海洋的中心,而偏安于大洋的边缘。

海沟多半与伴生。

19、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

20、在大洋的峰顶,沿轴向还有一条狭窄的地堑,叫中央裂谷。

它把大洋中脊的峰顶分为两列平行的脊峰。

地幔的高温熔岩从这里流出,这里就是产生的地方,较老的大洋底不断地从这里被新生的洋底推向两侧。

21、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值物。

藻类植物大小,有8000多种。

海洋中的种子植物如大叶藻、红树等种类。

22、螺旋藻是海洋中大量生长的浮游植物中的一种,在淡水中也有其种类。

不仅蛋白质含量极高,而且吸收太阳能量经过光合作用转化为食用蛋白的能力极强。

组织把螺旋藻推崇为2l世纪最佳天然健康食品。

23、海洋中的食物链:第一级是;第二级是,;第三级是;第四级则是的如金枪鱼、鲨鱼等,它们处在金字塔的最高层。

24、低等动物海绵再生能力极强,而较高等的动物海星也有分身术的绝招。

动物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

25、鲸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身体成为流线型,酷似鱼。

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中没有牙齿,只有须的,叫作;另一类是口中无须而一直保留牙齿的,叫作。

26、最大海洋动物是,最聪明海洋动物是,是小型的鲸。

最大的齿鲸--是潜水冠军,能潜至千米以下;又叫恶鲸、逆戟鲸,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

27、海鸟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海鸟,如信天翁和海燕,除繁殖期外,几年可以不着陆;另一类为海鸟,如海鸥、军舰鸟,这种鸟白天出海觅食,天黑返回陆地过夜。

28、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条件下,海洋每年可提供吨水产品,能够养活人口。

29、世界最著名的有四大渔场:。

30、能够发生裂变反应的最佳物质是,能够发生聚变反应的最佳物质是。

31、重氢(氘)和氧化合成的水叫做“”,海水中总量可达250亿吨,现在已是运行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还是制取氘的原料。

在海水中的氘有吨,足够人类用上千万亿年。

32、全球水量中,只有%的淡水。

绝大部分又冻结在的冰雪中。

深埋在地下、悬浮于空气中的淡水也无法直接利用。

其结果是,大约只有%的存在于江、河、湖泊、水库和浅地层中的淡水是人类可以利用的。

33、花岗岩是,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玄武岩是,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

34、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组成的。

35、大陆表面%以上是沉积岩盖层,海洋中除了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海山之外,几乎全部为沉积岩和沉积物所覆盖。

沉积岩本来应当成层地平铺的,但由于地壳变动,使它们弯曲、变斜或断开了。

向上弯的叫,向下弯的叫。

36、岩浆主要由硅酸盐和一些挥发份组成。

SiO2是硅酸盐的主要成分,它与其他氧化物结合,组成各种不同的硅酸盐矿物。

挥发份中水蒸汽约占总量的%,CO2占%,还有SO2、CO、N2等。

岩浆岩是由失去了大量挥发份的岩浆固结形成的。

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的。

37、根据酸度,也就是SiO2含量,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岩(SiO2<45%)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岩(SiO245-53%)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在陆地上多见火山和台地;而海底几乎全由玄武岩形成。

岩(SiO253-66%)侵入岩是闪长岩,相应的喷出岩是安山岩。

岩主要由浅色矿物组成,花岗岩类最多,是在大陆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类深成岩,常形成巨大的岩体。

喷出岩是流纹岩和英安岩。

38、在情况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重新组合,甚至包括化学成分的改变,这个变化过程称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形成在地壳深部,占地壳总体积约%,39、地壳主要由质岩石组成。

大陆地壳一般厚度为33-35公里。

大陆地壳通常分为三层,由三种不同成分的岩石组成。

最上面是层,向下依次是层和层;大洋壳的厚度很小,平均仅为公里;大洋地壳最上面是很薄的海底沉积物,向下是玄武岩,40、地幔厚约公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

上地幔主要由镁铁质的类组成,下地幔是由密度高的组成。

41、在矿物学中,将矿物比重分为三级;1、比重小于的为小比重矿物,如石膏,石英;2、比重为的为中等比重矿物,如长石、方解石、萤石等;3、比重的为大比重矿物,如重晶石、方铅矿、独居石等。

42、摩氏硬度计以十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依据,相应地将硬度由低到高分为十个等级:1、;2、石膏;3、;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8、黄玉;9、刚玉;10、。

43、指甲硬度为,铜币为、玻璃和小刀都为。

44、在矿物学中将光泽的强度依反射率(R)R范围分为三级:(R>0.25);(R=0.19-0.25);和(R=0.19-0.04)。

45、识别矿物可以先,看比重、硬度、颜色、光泽、断口、脆性、弹性和可塑性等特性。

电子扫描显微镜是附有能谱的仪器和电子探针能准确地确定矿物的。

通过X射线衍射仪能准确测定矿物的。

46、晶系是矿物按着晶体对称程度分类的级别之一。

矿物晶体中可能的对称型共有种。

它们按照对称点的不同可以分属于个晶族。

晶族内又分为个晶系。

47、世界上流域最大的河流为,最长的河流为,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

48、全球草地总面积约为32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比耕地面积约大倍。

49、湖泊水生高等植物可分为等四个生态类型。

50、氮气占大气质量的%,它的性质很稳定,只有极少量的氮能被固定在土壤和海洋里变成有机化合物。

能把大气中的氮氧化(变成二氧化氮),被雨水吸收落入土壤,成为植物所需的肥料。

51、氧气占大气质量的%,它是动植物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

氧的主要来源是。

52、低层大气的气体成份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常定成分,主要包括,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氖、氦、氪、氙等;第二类为可变成份,其中的变化幅度最大,所占比例最小,但对气候影响较大。

53、臭氧是分子氧吸收短于微米的紫外线辐射后重新结合的产物。

其密度在公里处为最大。

54、水汽能强烈地吸收地表发出的辐射,水汽的蒸发和凝结又能吸收和放出,这都直接影响到地面和空气的温度56、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公里的高空,称为暖(热)层,气温可高达度以上,该层对无线电波的传播有影响,又叫。

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声波已难以传播;57由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等一次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58、工业化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

其中二氧化碳气体造成大气,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可以形成;氯氟烃气体能破坏。

59、人类活动造成的酸雨成分中,以为最多,一般约占60%一65%,次之,约30%,约5%,此外还有有机酸约2%左右。

为对付酸雨,在湖中和农田中加石灰中和酸性,但是常不起作用,主要就是因为湖水和土壤中因酸化溶出的毒性并没有消失的缘故。

60、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状态,它的厚度是其中CO2将是厚。

甲烷相应是1.4厘米厚。

臭氧只有厚。

一氧化二氮是2.5毫米厚。

氟里昂12只有61、紫外线A对人类是有益的。

例如,可以杀菌以及使人体内转化合成维生素,防止佝偻病等。

紫外线C可以杀死地面上一切生命,所幸这部分紫外线被高空完完全全地吸收掉了。

62、高度密集的赤潮生物,可能堵塞鱼、贝类的器官。

有些赤潮生物能,杀死海洋中的动植物。

赤潮生物的残骸氧化分解,消耗了海水中的,威胁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63、废油排入海洋,在海洋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海面的蒸发,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气温的日、年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