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总结一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的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取措施的综合。
卫生行业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是为政府所制定的卫生工作目标而建立的组织体系。
卫生事业管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卫生事业的特点:卫生事业是维护和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服务性行业,卫生事业的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主导作用)的责任,卫生服务的垄断性。
我国卫生事业性质:中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1、卫生行政体系: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行政部门其他相关部门2、卫生服务体系:以保障居民健康为主要目标,直接和间接地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组织。
包括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卫生信息机构医学科研机构药品生产与检验机构3、第三方组织:主要是由非政府部门、职业群体或群众自发组建的与健康相关的组织。
*非政府部门职业群体群众组织基本职能:1)卫生行政体系:1.规划2.准入3.监管4.卫生经济调控5.发布医疗卫生有关信息6.促进公平竞争7.其他2)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预防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健康教育健康促进3)第三方组织:非政府组织(NGO):指是一个不属于政府, 不由政府部门建立的组织.(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我国卫生事业成绩: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
5、妇幼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国卫生事业挑战:1、老龄化加速发展 2、城镇化快速推进 3、疾病谱逐步变化4、经济社会正在转型我国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1继续深化改革,实现理念转变2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3完善分级诊疗模式4加快发展社会办医5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6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7加强卫生人才培养三、卫生人力资源人力资源: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卫生人力资源特性:1、能动性2、高增值性3、时效性4、再生性5、开发过程连续性6、知识密集性Numeric shortages-insufficiency,skill imbalances-nursing deficiency, weak copetencies-education,Mal-distribution—remote,rural卫生人力资源管理:1、宏观系统管理:研究医学教育的供给与卫生服务需要的关系2、微观系统管理:研究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外在要素——量的管理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资源进行恰当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结合。
2)内在要素——质的管理—思想和行为管理个体: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群体:避免内耗,使群体功能等于或大于每一个个体功能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功能:1.获取2.整合3.奖酬4.调控5.开发德尔菲法:一种直观性预测技术,是一种使专家们对影响组织某一领域发展的看法达成一致意见的结构化方法。
1、方法:取得专家的合作,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有关的专家,请他们单独提出本人的看法和意见,并对有关的变化进行预测。
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且综合专家的意见,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每一位专家,请他们再次进行分析和预测,经过多次的循环,最后形成专家组的意见。
2、原则:给专家充分的信息使其能做出判断,所问的问题应使专家能答复的问题,不要求精确,使过程尽可能简化,保证所有专家能从同一角度理解人员分类和其他定义,争取专家对德尔菲法的支持3、优点:1)能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集思广益,准确性高。
2)能把各位专家意见的分歧点表达出来,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3)能避免专家会议法的缺点(权威效应、情面、从众、自尊心)。
缺点: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卫生人员科学配置原则:1、因岗设人,人岗现宜2、责、权、利一致: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值,获其荣;失其职,惩其误。
3、用人所长,扬长避短4、合理流动,人尽其才人员选拔原则:一、因事择人二、公开三、平等竞争四、用人所长人员培训原则: 1.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2. 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3.目前需要和长远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四、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卫生服务质量:指卫生事业及相关事业满足人们明确或隐含健康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Donabedian认为:应该用“结构、过程和产出”界定卫生服务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一、概念: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特点:三全一多样。
1、全方位质量管理 2、全过程质量管理 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管理方法多样化三、工作程序:PCAD循环计划阶段,要适应顾客的需要,通过调查、计划制定技术指标和质量指标以及达到这些指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执行阶段,要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和措施去实施。
检查阶段,对照计划,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
处理阶段,要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解决问题。
注:(1)管理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四个阶段紧密衔接,连成一体。
(2)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
(3)不断循环上升,每循环一周上一个新台阶。
医院感染管理: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医院感染指的是病人和医护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
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五、医政管理1、医政管理概念: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及相关领域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
主要职能:规划、组织、规范、协调、指挥、控制。
任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活动。
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人民的健康水平性质:1.法律强制性;2.社会公益性;3.职业人道性;4.时效性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医疗事故特性: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发生在医疗活动中争议的事件 3.过失行为具有违法性 4.造成患者人身伤害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医疗事故分级: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分为四级十二等。
1.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等2.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四等3.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五等4.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它后果的。
*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公开、公平、公正三种途径——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向法院提出诉讼解决赔偿——根据事故等价,过失的责任程度,原有疾病的状况处理——处分,或刑事责任医疗事故赔偿要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度和医疗事故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之间的关系确定。
六、卫生系统绩效评价卫生系统:指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通过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为个人和集体提供防病治病等卫生服务的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卫生行动:是指无论是个人卫生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还是部门间发起的以增进健康为首要出发点的行动。
1、卫生系统目标一:促进健康——优质和个体差异最小(提高人口健康状况,减少健康的不公平性。
)二:增强反应性——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非医疗结果期望程度(一方面尊重个人的尊严,另一方面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三:筹资的公平性。
筹资贡献率和大病风险,关键是当家庭成员患病时避免出现贫穷。
2、卫生绩效评价构成要素1】健康状况:1、生命统计资料(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2、疾病统计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伤残率)3、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新指标:减寿人年数(PYLL)活动期望寿命(ALE)无残疾期望寿命(DF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4、健康不公平性2】卫生系统反应性:反应性关注的是卫生系统应对非健康方面需要或期望的能力,体现在诊断、治疗或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服务中。
3】筹资公平性:卫生系统的第三个指标是筹资的公平性和抗风险能力,即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卫生投入,个人或家庭对卫生的投入。
五项绩效评价指标:人群健康水平,健康在人群内部的分布,卫生系统的整体反应水平,反应性在人群中的分布,费用分担的公平性DALE对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详尽描述后,将其在非完全健康状况下生活的年数,经过伤残严重性权重转换,转化成相当于在完全健康状况下生活的年数,从而进行人群健康状况的量化评价,是相当于充分健康状态下的期望寿命。
DALE及其测量结果的应用意义1)利用DALE进行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比较,评价不同国家卫生系统的绩效。
2)确定重点人群和重点防治疾病,为卫生决策提供政策性支持。
3)衡量人群健康水平的公平性。
4)提供测量非死亡性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引起人们对非死亡性健康状况的关注。
七、医疗保障制度1、概述医疗保障:国民通过免费、适当缴费或全额缴费等方式加入到医疗保障计划中,当其生病、受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或市场组织向其提供必需的或事先约定的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2、我国医疗保障制度1)目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原则: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3)现行保障体系主体-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辅助-补充医疗保险: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底线-城乡医疗救助国外医疗保障制度:国家(政府)保障型——英国,社会健康保障型——德国,商业健康保险型——美国,储蓄健康保障型——新加坡。